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大学生上网心理和网络行为,是网络时代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来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及大学生上网的各种表现,从而提出大学生健康上网的对策,以确保大学生在正确、积极的网络信息引导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在两个上网主要场所——校园网和网吧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并对加强对校园网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两个上网主要场 所--校园网和网吧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并对 加强校园网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胜凯  高云龙  刘彦 《理论界》2010,(12):208-209
本文基于包括网络态度、上网方式和内容、网络行为控制力和网络影响等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上网心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大学生上网的心理特点是做好其心理管理的前提。上网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双重性要求管理者要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克服其消极影响。对大学生上网心理管理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击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娜  张雷 《理论界》2006,(5):89-90
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它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大学生现有的政治生活。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混乱,政治态度的畸形,政治行为的失范以及政治责任感的淡化等。本文就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这些冲击和挑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曾凡斌 《江淮论坛》2011,(1):134-144
文章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302),集中探讨了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即城市的大学生上网时间比非城市的大学生要多,学历虽然对大学生有显著影响,但却是负面的.即学历越低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越长。而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的情感因素(对互联网的态度、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水平(包括上网时间和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都能产生正面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明建设是网络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应采取人性化对策,就是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入手,坚持尊重关爱、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原则,满足他们的上网需求和倡导文明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网络沉溺群体与非沉溺群体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沉溺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与非网络沉溺群体相比,沉溺群体在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网络行为等方面,都有其较为明显的行为特征.因此,适当控制上网地点、上网频率和时间,是对青少年网络沉溺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德生 《理论界》2006,(5):115-116
本文从德育概念的外延入手,对我国德育理论进行研究和探索,着重分析了大学生上网动机以及网络对大学生德育的挑战,提出了几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大,上网的心理问题也逐步突出。从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之一。但由于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对手机过于依赖,逐渐产生了手机网瘾,阻碍了其后期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从大学生的手机上网时间、大学生的上网地点和工具使用情况、大学生的上网内容偏好、大学生的网络体验情况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手机网瘾现状,其后提出了一系列大学生手机网瘾的预防、心理治疗的策略及措施,希望以此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手机网瘾的戒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电子阅览室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资源存在诸多问题。以电子阅览室功能为着手点,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的目的、行为方式、结果等;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积极做好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利用电子资源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赵立波 《兰州学刊》2008,(2):98-99,107
网络文化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文章阐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动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成才的挑战,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引导青年大学生成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网德调查入手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上网过程中的喜与忧 ,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网络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笔者通过实验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现今大学生的网络不当行为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在全面认清诸多不当行为特点与原因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提出了独到的矫正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的未来监督制度,以求对规制大学生网络不当行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道德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过硬德育队伍、加强诚信法制教育途径等途径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策略,以期为解决和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泉利 《南方论刊》2006,(12):67-67,7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越来越快地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我国受网络传播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1%,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1.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动因分析及矫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依赖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的现象.大学生网络依赖导致大学生荒废学业,人际交往中断,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成因十分复杂:满足心理自慰、满足心理宣泄、满足娱乐需要、满足体验理想生活的需要等.防范网络依赖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拓展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制量表对1 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行为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作风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据此得出教学行为应具有三维结构.大学生对课堂教学行为在个性维度上的需求无明显差异,而在作风和教法维度上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效果应从上述三个维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