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辽河古文化是指在西辽河地区发展起来的五种新石器文化和两种早期青铜文化。距今八千年以前的兴隆洼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阶段,这是目前整个东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 发展水平最高的古文化遗存。后起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以及小河沿文化,都受到它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推动。红山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时期,西辽河地区已经进入全石并用时代。此时这里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方国。到了距今四千年以前,西辽河地区出现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也是大国出现的开始。商朝中晚期以后,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西辽河传统的农耕文化南移中原。继之而起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从这个时候开始,西辽河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一步步由农耕转为游牧。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西辽河的古城古国,西辽河的古代岩画,关于游牧文化起源等重大课题,是赤峰红山文化学会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从夏朝的建立到秦统一中国,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更迭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重要政治事件,对西江河流域的部族及其文化都不同程度地产生过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三个层面上: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中原王朝与西辽河地区族邦建立了方国联盟的关系;中原王朝强盛时,西辽河地区很可能成为中原王朝或其封国的势力范围。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区域文化交融比较先进、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兴隆洼文化经济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时代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西辽河地区是唯一具有地理学上主要地貌特征的古文化区,整个流域以西辽河为骨架,分为山地、高原、台地、丘陵等地貌。西辽河流域内复杂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群,为西辽河地区的先民们从事渔猎、采集、农耕等多手段获取生活资料提供了保障。从最新考古学资料的分析发现,兴隆洼文化经济模式应是复合型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4.
西辽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北亚古文化古文明的重心地区,研究西辽河流域古代文化和文明,对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多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万年来,西辽河地区从历史文化发展面貌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经济形态(渔猎、农耕和游牧经济),几次大的历史文化发展高峰。本文重点介绍三次历史文化发展高峰:一是800...  相似文献   

5.
西辽河地区是苏秉琦先生一直关注的考古学文化区,他的许多考古学思想理论受这一地区考古发现的影响,同时又指导本地区考古学事业的发展。他的理论指导着我们进行西辽河地区史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研究,同时又获得了不断充实完善,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辽河地区是苏秉琦先生一直关注的考古学文化区,他的许多考古学思想理论受这一地区考古发现的影响,同时又指导本地区考古学事业的发展。他的理论指导着我们进行西辽河地区史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研究,同时又获得了不断充实完善,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类生产技术、技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点课题。新石器时代西辽河地区的人类是如何制作石叶、石簇及复合工具的,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古代人类就是用压削法制作石叶、石簇等生产工具的。此项实验的成功,对研究西辽河地区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状况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8.
燕北西辽河地区史前及历史时期的经济形态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特点,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多样性,而经济形态的不稳定性的重要诱因则是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迁和波动。在燕北西辽河流域这个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选择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多样化经济形态可减轻对某类资源的压力,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如果无视自然环境的特点,大面积高强度发展农业则会加重土地的载荷,导致环境退化乃至生态危机。燕北西辽河地区日益加剧的沙化趋势及其它生态环境问题,均与过密的农业耕作有关联。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辽代、清代以来本区发生的过度农业垦殖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典型例证。历史教训是:应针对不同地区土地特性和资源禀赋,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必须根据自然环境特点选择生业,同时,经济活动不能超过自然的载荷。对于燕北西辽河流域这样的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活动方式的选择尤须慎重。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石器时代古代人类生产技术、技能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点课题。新石器时代西辽河地区的人类是如何制作石叶、石簇及复合工具的,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古代人类就是用压削法制作石叶、石簇等生产工具的。此项实验的成功,对研究西辽河地区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状况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史前玉文化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兴隆洼文化玉器在种类、造型、雕琢工艺、使用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们不仅是迄今所知西辽河流域年代最早的玉器,而且也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为研究中国玉文化及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兴盛于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一支早期阶段青铜文化。本文通过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聚落分布以及诸多遗址周边自然地层与文化层的孢粉研究结果分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集中分布于赤峰南部黄土丘陵台地区,并向河谷台塬、河漫滩等适宜农业开发的地域推进,加之这一时期相对优越的气候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青铜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物质文明和经济形态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为辽河的正源。其干流为西拉木沦河,主要支流北有查干木沦河、乌尔吉木沦河,南侧有老哈河和教来河。整个水系流域处在大兴安岭南行余脉和燕山北麓的夹角地带,大致位于东经117°至122°,北纬41°至45°之间。在燕山北麓和老哈河中间,夹有一条独立的河流,这就是大凌河,虽然这条河流不属于西辽河水系,但历史上大凌河流域与西辽河流域始终属于一个共同的文化区系之中,故本文以下将要讨论的西辽河原始农业诸问题,包括大凌河流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兴隆洼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5.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早期青铜文明,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早期青铜文明,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兴隆洼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赵宝沟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部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赵宝沟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部范围、类型分期、器物工具、聚落和经济结构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夏家店上层文化是燕北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支青铜文化,该文化在中国北方史前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围绕该文化的分布范围、类型、物质文明和经济形态等问题,就学界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和介绍,以对该文化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