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戏曲艺术自宋金元代形成以来,走过了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末"花雅之争"等黄金时期,之后又形成了国粹京剧。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为时代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戏曲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进入了窘迫的历史阶段。为此,中国戏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自觉,解脱窘迫的困扰,振兴戏曲艺术。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人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作用的社会活动中,及主体自身的精神观照中,作为以观念表现为核心的建筑艺术,经历了实用、文化到艺术的发展历程。定居的开始是建筑艺术之雏形,文字的产生是观念艺术之滥觞,教化的时代是建筑艺术之成熟。  相似文献   

4.
艺术总是摆脱不了时代的制约,波谱艺术也是如此。这个在西方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语境下产生的艺术形式,当它登陆中国大陆时,由于其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因此,也在中国的土地上勾勒出了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论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楼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是中国无数历史文化遗迹中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本文通过对戏楼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中的历史衍变过程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分析,认为戏楼建筑化的趋向完备,不仅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大体是同步的,更重要的是它更是中国戏曲艺术形成、发展繁荣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打破艺术之间的等级制,使曾受歧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艺术的视野,因此,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哲学和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和艺术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它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土壤,但我们应吸收其追求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艺术的概念和历史。  相似文献   

8.
女性艺术与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是当今艺术界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文化背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分析和归纳了女性艺术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并对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艺术颠覆了传统艺术的概念,消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打破艺术之间的等级制,使曾受歧视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进入艺术的视野,因此,后现代艺术在艺术哲学和艺术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后现代艺术是西方文化和艺术逻辑发展的产物,虽然它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文化的土壤,但我们应吸收其追求开放民主和多元化的思想资源,重新审视艺术的概念和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以直呈、挪用为特征的装置艺术是以对传统艺术及艺术观念的反动而出现的现代艺术样式。实际上,考察艺术从过去到现代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装置艺术的产生有其现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上发展的必然性。本文从现代艺术的模仿—再现—复制的发展和形式主义表现观念的极端发展中,分析考察了装置艺术赖以成立,得以产生的观念之源、根据与其艺术观演变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国的专业音乐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戏曲这种专属民间艺术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仍是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量。根据文献资料法显示,中国戏曲根植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长期在民间活动,具有广泛群众性、口传性、地域性和多样性。本文试图从戏曲的诸多民间艺术特征中,阐述在现代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的基础层次,具有母体性、根性的特点,能增进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笔者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材、以及教师等多方面的调查,粗浅地分析了小学民间美术教学现状,以期引起美术教育者的重视,推进小学民间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3.
大教育中的艺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把握好其内在关系 ,可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插花受中国古文化——哲学、宗教、书法、绘画、园林诸学科以及民俗的影响,并成为文人内省的一种修养方式,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插花艺术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意境的升华,讲究作品的艺术欣赏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都是通过演员 (包括乐队 )的舞、演、唱 (奏 )艺术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歌剧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安徽地方戏亳州梆剧又称豫剧,也是皖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濒危戏曲剧种之一。亳州梆剧属于河洛文化,它既是河洛文化孕育出的一朵靓丽的艺术奇葩,也是河洛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戏曲门类的艺术绽放。亳州梆剧诞生时间较晚,然其根源却很古老,它承继了河洛文化的传统,也延续了河洛文化的许多原始意识,在哲学思辨、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等文化内涵上与河洛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审美关联。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是由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蕴育的 ,在 2 0世纪引进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 ,经历了繁杂混沌的过程及从工艺美术到设计概念的转化后 ,于 2 0世纪末形成的新的学科。它与工艺美术既有着紧密的源脉关联 ,又在新的发展中产生了本质的区别。面向 2 1世纪 ,中国的艺术设计将面临着现代文明的多样化、人性的多元化、“绿色设计”、高新技术应用、继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艺术史是情感与程式矛盾运动的历史。中国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带有政治伦理色彩的、以"中和"为审美特征的情感。中国艺术还具有"程式"特征,就是艺术表现中的种类、类型、材质、风格、形式或笔法等所体现出的深植于集体无意识深层,成为无法摆脱的具有稳定传承的定式。程式是用来装情感的,程式又是消极的,它有惰性,但情感有时受它的驱使,有时是反抗它的驱使的。当情感以一个时代为整体普遍发生变迁的时候,程式却固守不变,此时艺术走入末流;当最适合表现新情感的程式终于找到,艺术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中间的流动构成中国艺术的历史。"中和"之情与惰性"程式"的本质特征、"师资传授"和"传移模写"的尚古创造传统,导致中国艺术的历史具有轻微、静态、缓慢的变化性,独立于世界艺术史之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使中国装饰艺术出现不同于传统的面貌 ,西方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传入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在经历了“西化”和“民族化”曲折历程以后 ,中国装饰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回顾 2 0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历史 ,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 ,为新世纪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 ,为创建中国现化装饰艺术学派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