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本文利用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反映我国能源六大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各自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掘主导型产业,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2010年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有关数据,对该省金融业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用完全分配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定位该省金融业,考察其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与浙江省金融业前向完全关联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即该省金融业推动力主要作用在第二产业;与金融业后向直接关联最大的是第三产业(不含金融业),即该省金融业的拉动力作用在第三产业(不含金融业)。可见,浙江省经济对金融业的带动作用较小,且金融业对该省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3.
肖皓  朱俏 《管理评论》2015,(3):57-66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建立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比较各部门拉动和推动作用的一种测算方法。本文在综合评价传统测算方法的缺陷、既有改进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后,从经济效益、能源和环境效应出发,针对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的中国2009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比较系数改进前后计算结果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经济含义,探讨兼具经济效益和节能环境效益的备选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指出在不同研究目标下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延拓性,本文的改进方法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广东省各经济部门数据进行重新调整组合,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然后利用广东省历年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计算出产业关联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计算和分析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总体联系等指标,分析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并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提出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浙江省2005年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特征,并得出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2002年和2007年河南省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计算农业产业投入结构、感应度和影响力等,探讨河南省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结论:河南省农业后向关联明显强于前向关联,农业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制约作用较强,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辐射能力较弱,但这种制约作用有进一步弱化、辐射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工业对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97-2002年四川省投入产出表,通过对工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分析,研究了工业对其他部门产生的生产波及影响程度以及工业受其他部门需求感应程度;通过对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1997-2002年变化的分析,研究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工业在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工业对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计算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并采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对国民经济的135个部门的特征和结构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管理的角度,指明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的产业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2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投入产出法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从产业的角度探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期望为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值得借鉴的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具有广泛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晶晶 《经营与管理》2013,(11):123-126
本文综合应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浙江省投入产出延长表2007》为基础,经过适当的数据调整和平衡,编制出以建筑业为主的投入产出表,分析浙江省建筑业的最初投入结构系数、中间投入结构系数、中间使用结构系数、最终使用结构系数、中间投入率、消耗系数,以此来研究建筑业的特性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北京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以及感性度系数和响应度系数,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高的依赖度,同时其他的产业对第二产业也有着很高的依赖度,说明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以2002年陕西省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编制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对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2006年榆林统计年鉴编制出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分析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并与2002年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各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各行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在增加,尤其是煤炭开采的独立性增强,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系统中产业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经济距离. 关联反映产业之间联系程度的紧密,经济距离反映产业之间中间生产环节的多少.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关联度和APL模型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创建了区域产业关联经济距离模型,包括前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和后向关联经济距离指数,并采用 1997—2007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电力热力业作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从初始投入的上游产业来看,1997—2007年在中国8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之间,呈现出采选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从最终需求的下游产业来看,1997年重工业与电力热力业以及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2002年则增加了建筑业与电力热力业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2007年除了京津区域的建筑业与北部沿海区域的电力热力业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 短外,其余均为电力热力业与其自身的关联程度最大且经济距离最短. 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 1997—2007年8大区域中电力热力业上下游生产链在区域内的能源经济联系比区域间更紧密. 受空间成本的影响,绝大多数区域的能源对外联系仍以相邻区域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智蕊  杨翠红 《管理评论》2009,21(5):97-102,120
本文利用中国2002年反映加工出口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计算了200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1000美元对中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并根据日本2000年投入产出表及进口矩阵等数据编制了日本2000年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00年日本对中国出口1000美元对日本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直接和完全拉动效应;然后对中国和日本的投入产出部门进行统一分类,依此计算了中日各部门的出口效应;最后通过对比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差别,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云南省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及产业波及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对云南省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以福建省2002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编制了一张由文化产业及其相关部门组成的8部门投入产出表,对福建省文化产业进行静态关联和动态关联分析,得出结论:福建省应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产业,使之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把信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扶植发展。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指标,分析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对浙江经济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因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来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关联、产业协同与集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大立 《管理学报》2006,3(6):709-713,727
就产业关联性、产业协同性与集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产业关联度、产业协同度与集群竞争优势关联矩阵分析图,依据产业关联度与产业协同度大小的不同组合形成了8大区域,并对照工业园发展的实际对8大区域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