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拟声词是指用语音来摹拟事物声音的一种词,过去语法界称为象声词;只有《新著国语文法》和《中国语法教材》把它们叫副词。一般语法著作没有把它作为独立一类词,有的把它作为形容词的附类,有的把它当作叹词,有的就避而不谈;就是《语法修辞讲话》单独设一类:象声词,也包括叹词在  相似文献   

2.
论“能”“愿”等词的属性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1汉语中有如下一些词,各家的语法著作里都曾提到,可是给予的称呼和所作的解说却不尽相同. 能能够可能会可可以应应该应当要得 (dei) 愿愿意甘愿肯敢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里称为助动词.他把助动词分为前附和后附两类,这些是属于前附助动词.同这种看法相近的有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张志公著的《汉语语法常识》和近期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寥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不过,需要说明一点:这些著作只是对上边列举的一些词看法相近;至于每部书里所  相似文献   

3.
拟声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声词,又名象声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历史较早,出现频率较高,具有奉富的表现力而独具特色的一类。但自我国最早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1898年)问世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未被语法学界注意。最早注意到拟声词这种现象的是王力先生,他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年)中没有把它看作词的一类,而称“拟声法”。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首次提出“象声词”这个术语,从此,拟声词作为一个词类,开始引起语法学界的重视。五十年代曾在语文刊物上展开过小规模的讨论,任铭善在《语文短札》(语文学习》1956.7)上答教师问,把象声词看作“象人声的词”引起争论,有一定影响。六七十年代拟声词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再次引起语言工作者的关注,八十年代初耿二玲,马天祥等人纷纷发表文章,明确主张拟声词应独立一类。1984年《中学语文教学》第二期刊载了《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第一次把拟声词当作独立的词类写进了教学语法。从此,教学语法的词类大族中又添了新的一员。1986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耿二玲的《汉语拟声词》一书是我国第  相似文献   

4.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些叹词 ( interjection)。对叹词的研究 ,很多人都忽略了。在一些文献里 ,把叹词仅作为一种拟声词。而叹词与一般的拟声词是有所不同的。拟声词如clash,tinkle,splash,toot,twitter等 ,是来摹仿事物或动作的声音而构成的词。一般来说 ,叹词是来表示感叹或呼唤 ,应答的一类词。它是一种特殊的虚词 ,一般不与词、词组或句子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 ,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位于句子结构之外 ,单独使用。它常用于句首 ,作独立语。在一定语言环境里 ,一个叹词就可以单独成句。叹词主要用在口语和文学作品里。英汉两种语言中 ,叹词少…  相似文献   

6.
词、词组、词汇的区别和联系问题,特别是词和词组的界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它既涉及到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也涉及到语音、修辞。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语言的分析和运用,对于编纂一部注有词性的新型汉语词典,对于将来实现汉字拼音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问题正在引起语言学家们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们越来越大的重视。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和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花了较多的篇  相似文献   

7.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是各高校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之一。这部教材共进行了六次修订,每次修订语法体系都有较大变动。作为语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词类系统也处在不断修订过程中。本文试图通过这部教材不同版本词类系统的比较,使读者了解这部教材词类系统产生和修订的状况、历史背景以及半个世纪以来汉语词类问题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带非名词性宾语的动词是动词家族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对这类动词最早发现并予定名的当推吕淑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该书首次列举了两个这类动词:“遭到”、“受到”。以后,这类动词逐渐被人们所注意。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著的《现代汉语》又列举了“值得”一词。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列举了八个:“主张、禁止、感到、严加、予以、加以、觉得、渴望”。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又添加了一个“认为”。应该说,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类动词,但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且所列举的例词也有出入,…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叹词、拟声词、外来词和联绵词专用字进行了统计分析。这四种词的记写是汉字不便使用的领域之一,在文本中可用汉语拼音来代替或注音。  相似文献   

10.
拟声词、叹词、语气词都建立在摹声的基础之上,彼此间有着错综交织的关系,以往主要侧重词汇或语法等单一角度对它们的研究,引发了一些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本文强调应结合修辞或语用进行研究,并对某些相关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拟声词、叹词、语气词等都是产生于摹声造词或摹声用词。  相似文献   

11.
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的句型系统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句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以后历次修订都吸收了时代的最新句型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通过黄廖本《现代汉语》不同版本句型系统的比较,使读者了解这部教材句型系统产生、修订的状况及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式”,在现代汉语中是词素还是词?它的语法功能又如何?诸多语法论著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干脆就不提。《构词法和构形法》把“式”算作合成词中的“虚词素”,①《汉语造词法》中称做“准词尾”,即“发展中的词尾”,②《语法讲义》则“不把它看成是词缀”,③《汉语口语语法》的“后缀”一节中未列入。《现代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1951年著的《语法修辞讲话》的联合成分一节中,论述了“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这种格式,把它称为“两个动词联合起来管一个宾语”,说“这是新起的结构”。据我们考查,这不符合语言事实。 (一) 如果把现代汉语的历史从1919年算起,那末,这种结构从现代汉语一开始就有了。李大钊同志1919年的作品里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这种结构。如: 他们总是……阴谋什么吞併、虐待那些小的民族。(《新纪元》,1919年元旦作)  相似文献   

14.
刘丹青《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一文(载《汉语研究》2012年第3期,以下简称刘文),在分析否定副词"不"由非叹词转化为叹词实例中,提出"否定副词‘不’,独立用作否定应答语时,不再是否定副词,已经叹词化",且把它看作与英语作否定应答语的No相当。笔者就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汉语口语实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象声词应该自成一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声词就是摹拟客观事物声音的词。如:啪、轰隆、格登登、唧唧咕咕……。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自古就已经产生,有明显的语法特点,应该让它自成一类。但是,从我国早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年),到解放前的语法论文和书籍,都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提出了象声词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6.
多义词义项的划分,目前在语言学界并不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 一、把多义词的意义分为基本义和引伸义,引伸义又分为一般引伸义和比喻义。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胡本)和张静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代表。也有把多义词分为基本义与派生义,后者又分为  相似文献   

17.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曾作为高等院校“法定”的教本,所以它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以为它的“语法”部分中存在着严重的功用论和形式主义。现略陈数端,以就教于胡先生和从事汉语研究者、教学者诸同仁。《现代汉语》在“词的分类”一节中,一开始就说了这么一段话:“给词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决定于不同的目的。比如,为了编类书,可以按照词的意义把词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语法部分的一些不当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去年十二月,四十多年前初版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以下简称《论丛》,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或篇名),列入《汉语语法丛书》的第六种再版了。为此书的再版,胡裕树先生特地写了《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指出今天重印这本讨论集子,“是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的”。它的重印,应该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并恰当评估它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因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集体讨论语法问题的集子,它不只首创了集体讨论的风气,而且注重语言理论同汉语实际的结合。自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著作相继出版以来,不少学者都先后意识到,拿国外语法学解释汉语语法事实确实有不够自然之处。二十年代以后,语法学家纷纷  相似文献   

20.
谈副词的重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副词能否重叠的问题,众说不一。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此皆付之阙如,其余诸家则以认为副词不能重叠者为多。持这后一种态度的如以下几家:1、黄汉生先生:“副词不能重叠。”2、王松茂常纯民两先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常常、渐渐、时时’是副词原形,不是重叠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同单音的在意义上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增加什么附加意义。”3、郭翼舟先生也认为副词“不能重叠”,有些副词如‘渐渐、刚刚、常常、仅仅’等只是从单音节的词发展成为双音节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