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日本近代哲学经历了从表面的接受转化为内部的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日本的近代个人随着明治维新以来市民社会的形成,而在逻辑上表现出来的自觉过程。尤其是世纪之交,社会政治结构需要定型,社会经济结构需要重组,社会思想文化结构需要优化,这些为哲学的自觉创造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此间,由于国民意识的加强,个人意识的发扬,社会意识的促进,致使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管理、团队精神、勤勉忠信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是“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的中国辩证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着力点、思维方式的分析,给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钱稻孙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他以追求诚信的儒家伦理观平等地看待外来文化,主张通过学习日本文化的优点完善中国文化。《万叶集》中译本所见“以诗译诗”“汉形和魂”“注释恰适”等翻译手法便是其中庸思想的具体实践,钱稻孙的目标是为了达到“和”的最高境界,实现内外合一、文化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日本禁止垄断法对限制竞争行为的宽容,是日本竞争思想中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因素所致。日本传统的文化认为协调是“美德”,竞争是“恶德”。从悠久的农耕历史中形成的“村落的伦理”,强调对内协调、对外竞争,个体归属于群体。这些思想渗透于现代日本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形成日本特有的“协调竞争”的方式。而日本的竞争政策也正是基于其传统文化和伦理,维持着日本特有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5.
在“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过程中,日本都占据着重要的中介地位。铃木大拙以日本禅学为基础阐释中国禅学、道家思想,冈仓天心以日本“寂”美学通释禅学、道家思想与日本茶道,并以日本茶道为基础阐释中国茶道,这二人的思想在西方传播甚广。受此二人影响,罗兰·巴特以日本学者为渠道,透过日本学者的中国文化观念来观察和认识中国文化,并以此建构他的文化理论。文化上的影响不只是点对点的线性关系,学者皆处在一个互相影响的“多元网络”中。中国学者须具备“多元网络”思维与“世界学术中的中国”视野,正视中西交流中的以日观中现象,反思中西对话之间的日本因素,辨明以日观中遗产中的成果与糟粕,扬弃日本这个中介因素,在直接交流中真正全面比较中国与西方文化,实现文化汇通。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受了外国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昔日学界论述此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追避或忽略中国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日本影响”因素,这是悻于历史研究穷源竟委精神的。本文试图从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留学日本所接受的文化内容及中国新文化运动“过滤”日本近代文化两个方面来论述此问题,并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留日时接受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指导者名存史册的不少,但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创、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吴虞等。上述人物…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学派"的兴起,取代了幕府时代的"朱子学",具有实证精神的徂徕思想所构建的世界观取代了"朱子学"的世界观,这为日本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以及建立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科学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了对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接受和对落后中国文化反思与批判的双重变奏,这意味着近代科学文化在日本的兴起。正是日本近代儒者的不断努力,日本社会的本体意识才开始脱离传统东方文化的模式,接受了西方式的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解构日本文化是日本问题研究的热点;对日本文化类型的定性有“杂种文化”、“嫁接文化”、“吸取—变形”文化、家族主义、集团主义等,本文阐明“古代日本文化的‘排邪意识’”是新的视角;日本文化是关联着东西方文化,又有别于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形态,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时空界域,分析日本社会处理本土文化即神道教与外来文化即佛教、儒学、道教之间关系时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历程,解析日本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丸山真男经过长期的精心研究 ,揭示出了日本思想中的“古层”。这个“古层”是将外来的儒学、佛教、西学改变为“日本式”的重要文化契机 ;日本的思想既不是中国思想、西方理论的复制品 ,也不是绝对的“内发”产物 ,而是外来文化的绝对影响和“古层”的执拗性生存之矛盾的统一。“古层论”深刻地揭示了日本深层文化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范式之为中国哲学范式,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天人合一”乃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文化模式,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二:其一是“万物一体”的思想内涵和思维架构;其二是“以德配天”的核心价值和实践路径。而“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对于中国哲学范式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对“道”的理解上和如何“得道”的路径和方法的选择上,而且体现在对“道”的言说方式上。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哲学的特点这里使用的“日本哲学”这个概念,是否能够说明日本“哲学”这个词直到现在究竟有多少特点,是颇为怀疑的。当然,在日本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独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存在着包含人生观及世界观在内的思想,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这些只能叫做哲学思想,而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的。如上述哲学是掌握人生观及世界观的概念,而且必须要用科学来表现。为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表示哲学,必须使哲学以某种科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诗歌受杜甫、苏轼诗歌的影响巨大,而日本诗歌受白居易诗歌的影响较突出。原因在于两国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同。(1)审美意识不同。日本民族将美与真联姻,形成“幽玄”的审美意识,与“白诗”追求“闲适”、“感伤”的特性合拍;朝鲜民族将美与善联姻,形成追求现时功利的审美意识,与“杜诗”、“苏诗”“兼济天下”的思想合拍。(2)社会文化秉性不同。日本儒学思想未占主导地位,文学远离政治,耽于唯美主义,与“白诗”表现“中隐”、“欢娱”的倾向切近;朝鲜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表现出强烈的政治、伦理倾向,因而接受儒学思想浓厚的“杜诗”、“苏诗”  相似文献   

14.
“和为贵”与“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原则。传入日本后,曾对其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积极作用。但同时,当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时,又能与其“军国主义”思想并行不悖。为什么呢?这是与日本本土政治文化,诸如“内外有别”的共同体意识、“武士道”精神,以及“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度等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西方文化如海鲸波山般的排空而入,以及由此汇成的对中国文化总体性反思浪潮的屡踣屡起。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在摒弃旧思想吸收新思想上所表现的强度,在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文化史上是难以找到先例的。纵观这一时期自西东渐的令人目不暇接的种种思想学说,实用主义是影响较深的一家,它在中国的初期介绍和传播以及在中国“五四”思想文化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构成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无疑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闲适诗是审视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跨文化”传播、流变及对他族文化构建意义的典型案例。以往对它的接受研究,多局限于白诗的语言浅俗以及文风契合日本民族风月审美等内容。结合白居易文学的内在矛盾性、平安时代汉学思潮的流变脉动、白居易形象的佛教化等因素,为其域外影响与创造性接受提供新的思考维度,可以发现:白居易以道禅二家为主的后期“闲适”文学,成为平安文坛“闲适”思想的主要来源;白居易闲适观中的“不适之适”,成为平安文人接受白居易“闲适”文学的重要分流点;仕宦顺达的大江维时通过对《千载佳句》的编撰,呈现出平安文人的汉诗学自觉以及对白居易闲适思想的诗学偏离,却没有真正体认白居易闲适思想的“不适之适”;“不适之适”注入“狂言绮语”的文学表达范式中,后来随着白居易佛教形象在日本的接受和强化,而被仕宦“不遇”的平安汉学文人发展成一种新的时代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具有特殊的文化话语含蕴”。细读日本古代著名和歌歌论著作,就会发现,中国阴阳五行思想1600多年前东传日本,不仅影响了日本古代和歌的起源,还从内容到形式,即从五七五七七句调的固定形式到“花”“心”“实”等关键歌论概念,都对日本和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古代和歌歌论中的话语蕴含,可为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域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班牙经济学家费南多、亚历士提出心理经济学并归结出“创造幸运六大心法”。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哲学思想可以创造性地诠释其中的企业管理思想:“兼爱”适合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其“爱人利人”“相爱相利”进而“兼爱”天下的管理思想可以促进企业团体去思索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塑造有创意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墨子“兼爱”哲学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多利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颇具特色的经世学家 ,他以独特的风土史观为依据 ,力说日本应摆脱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接受西洋的文明成果。他的具有近代合理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的政治经济主张 ,使日本学术界将他尊为日本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先驱。但是利明极具近代特色的经世主张实际上仍与传统儒学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 ,利明面对西洋文明的挑战 ,以独自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过程 ,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提起日本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只不过是先“借鉴”了中国文化,后又“吸收”了西方文化而已。似乎日本文化并没有什么可谈的。日本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化?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将从神道思想、耻感文化、集团意识、岛国根性这四个构成日本文化的重要因素来探寻日本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