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认为,康德所认为的艺术的特征就是理性、天才和自由的观点,即康德对于艺术的特征和本质的界定。其意义在于,指出了艺术不是自然本能性质的东西,而是理性精神性质的东西;艺术不是知识,突出了艺术审美情感的特征;提出了艺术是超越自然表达理性观念的自由创造这一概念;把艺术的本质规定为道德的象征,突出了艺术的伦理力量。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这个名词,有各式各样的用法.有人把蜘蛛织网看作是创造性的.但蜘蛛织的网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蜘蛛比起别的蜘蛛来显得独特、不同.我们谈的人类的创造性则不同,人类的创造性必须不仅有独创性,并且还要把这种独创性与原来的基础作比较.在艺术和科学领域里,创造性表现得最明显.在艺术方面,一个新的运动或学派的人被别人模仿,这就证明他是一个创造性天才.在科学领域里,牛顿和爱因斯坦是创造性天才.在哲学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玛斯·阿奎那、黑格尔、马  相似文献   

3.
孙薇 《学习与探索》2012,(7):139-141
浪漫主义艺术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风行于欧洲大陆的一场艺术运动。浪漫主义艺术强调个性、主观性、激情和想象,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崇尚天才,反叛对规范性的模仿,追求唯美、自由和超越性。"美的艺术"从传统的艺术概念中独立出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的本质和功用,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浪漫主义运动持续的时间很短,却是一场波及全欧洲的一次文化和艺术思潮,它因为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石、伟大的作品、传奇的艺术家和旺盛的生命力在历史和人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学创作艺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诗经>中都有明显体现.<诗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创作中就要采用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社会.同时作者歌颂、赞颂一些美好事物,或者幻想美好未来,就要采用浪漫主义精神抒发情感.这两种创作精神结合,构成了<诗经>创作艺术的完美体现.而这种两种创作精神是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进步性:现实主义精神让人们真实的感知历史真实.浪漫主义精神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两类艺术精神结合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使得人们对天帝、鬼神,不再盲目崇信.局限性:两类艺术精神结合得不够完善,而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得软弱、模糊、不鲜明.  相似文献   

5.
原始艺术被人们称为"亚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早期阶段.它的无拘无束的模仿,简单纯粹的情感,抽象、简约、程式化的艺术特点,让无数当代艺术大师叹为观止.艺术虽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光速一般变化的世界里,现代人对原始艺术仍然有一种感动和迷恋.这是对现代和后现代社会所缺失的东西的一种弥补,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并不是重新返回到起点.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和认识上去体验最初的精神追求.自20世纪,艺术家们已经开始启程,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不同流派用自己的风格来重新体验原始艺术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回归并没有完成,它需要在回归中去寻找人类更高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6.
石川啄木的小说<札幌>通过"癫狂"主题来印证日本文明转型期对人的精神产生的影响.啄木认为,神经衰弱与癫狂症是带有时代特色的概念.明治维新令日本人体验了急剧的文明进步,从锁国中觉醒了的、不能适应社会大跨度变革的人,精神过劳,在精神动摇与不安的过程中,染上神经衰弱症,进而导致癫狂者激增.啄木曾认为,惟有神经过敏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知识分子,精神才易出问题.后又认识到:心病是产生于战争、文明发达或社会急速进步过程中的精神问题,普通人亦然.啄木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与高山樗牛、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艺术有自己独立的对象范围,它把自己的对象界定在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和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事物的范围之内.哲学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艺术对象则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艺术特别要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其中也该包括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也是艺术对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是运用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人的精神美的一门艺术,学习它、欣赏它、书写它能够陶冶情操、舒畅胸怀、有益健康、激励操守、增进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学好书法对学好各门功课,进行学术和思想交流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大有裨益.因而抓好书法教学时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学传统与个人才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传统构成了后人文学活动由以出发的必要起点 ,但文学传统也离不开个人才能 ,文学传统只有是在那些具有非凡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卡里斯玛”型天才人物手中方能生生不息地得到延传。天才人物在文学传统革故鼎新的过程中首开风气、建立规则 ,但又不将传统和规则概念化 ,他只是提供一种典范。这种天才人物所建立的典范又不与理性活动势不两立 ,它以理性为基础又超越了理性 ,扬弃了理性却又将理性保存于自身之中  相似文献   

10.
尽管近些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及各州对天才儿童教育的重视有所加强,经费有所增加,课程有所改进,但仍远远未能满足天才儿童对教育的需求.美国教育部天才儿童所负责人多罗西·A.西斯克指出:美国仅有12%的天才儿童得到了他们所要求的教育.一、社会对天才儿童的态度对于天才儿童  相似文献   

11.
The response to research misconduct involves the attempt to regulate behavior through (a) creating and enforcing a rule and (b) ethics education. The roles of each must be shaped by considerations of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practice. Given the nature of science, the role of (a) must be limited in scope: both in the types of behavior it covers and in the level of intent that must be present for an allegation of misconduct to be proven. Since one important role of ethics education is to fill the gaps that regulatory rules leave open, it is this limitation in scope and its source in theoretical concerns that better reveals the type and kind of education needed. It is argued that much of the current ethics education falls short. Since the gaps left by the rule are largely due to theoretical concerns about the very nature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and the nature of that process is constantly evolving, ethics education must focus more heavily on theory and must reach a wider audience. It is argued that ethics education can be more effective if it aims, in part, in creating a discipline-specific, constantly evolving standard of care.  相似文献   

12.
程国赋 《学术交流》2005,(2):152-161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文艺思想包括天才说、古雅说、游戏说、境界说、优美壮美说、戏曲批评等方面。20世纪学术界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是相当充分的。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范围过于集中。对王国维各种文艺思想的研究虽异彩纷呈,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缺乏一种富有深度的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其次,对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白话运动的关系研究不够。最后,研究的视野尚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李鲁宁 《求是学刊》2001,28(5):75-79
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改变了读者在整个艺术活动中的地位 ,为文艺研究范式的转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但其艺术理论却并非以读者为核心。本文在澄清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指出 ,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是作品存在论 ,具有显著的辩证特性 ,据此 ,才与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作品形式论具有了本质区别 ,从而成为 2 0世纪西方独树一帜的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14.
浅谈装饰     
装饰艺术是生活学升华 ,它有着更高的艺术境界 ,由于装饰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装饰艺术造型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 :简练、概括、夸强、变形、追求完美的意境 ,它给人以更广阔的艺术想像空间 ,是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升华 ,是理想化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到依法治市 (县、乡 )的全面依法治理 ,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型。然而 ,由于对法治精神与原则把握和贯彻上的误区和障碍 ,却出现了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和懈怠主义倾向 ,使依法治理严重偏离法治目标。为此 ,必须对法治条件下的正义法精神予以重申和弘扬。这种体现时代要求的正义法精神 ,在价值导向上 ,以自由和平等为至上关怀 ;在规范形式上 ,以权利本位为基本模式取向 ;在制度理想上 ,以民主化法制为目标追求。只有弘扬正义法精神 ,才能克服依法治理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而使其沿着正确轨道走向法治 ,也才能实现法律规范体系与法的时代精神的耦合 ,从而建立起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法治秩序 ,推动法治国家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6.
武小川 《唐都学刊》2012,28(2):114-119
人体艺术作为近代中国现代美术从西方引进的艺术形态,通过美术院校的教育传播开去,人体课在中国教学中的演进,对应着中国绘画现代化的曲折进程。从20世纪美术教育的一桩官司、二次批示、一场展览等三场与人体教学有关的事件切入,可以揭示人体教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模式:革命—路线—范式,同时,这种"西化"模式也对应着美术演进的内在轨迹,文章还展望以人体教学为代表的美术教育,能走出"器用"型的单向之维。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原本一体的"艺术"与"工艺"区别开来,这虽然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疏远与脱节,从而给康德美学提供了土壤.康德虽然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活动开辟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误导.一是将"美"和"艺术"等同起来,二是将"艺术"和"生活"割裂开来,其结果反而遮蔽了人们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本身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丢失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一场艺术的"革命"渐渐沦为美学的"骗局".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n explanation of the role of aesthetic patterning in human action needs to be part of any “qualitative” social theory. It urges the social sciences to move beyond contextualism and to see art as visual, acoustic and other media that lead to 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feelings through symbols. The article surveys the argument that art provides a basic model of how the self learns to interact with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the complementary thesis that art could be seen as integral to the emergence of systems of human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y. Ornamentation and stylization are advanced as two concrete devices through which human attention is captured and experience is ordered through aesthetic patterns.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art offers the social sciences a meaningful account of the perceptual or “qualitative” dimensions of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at this is much needed today.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注重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 ,如果能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一般文艺理论的普遍规律入手 ,就可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另辟蹊径 ,因而 ,确定文艺理论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本文侧重从研究方法入手 ,把文艺理论定位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并兼具二者性质的社会科学。由此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无体系及其人文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Critical commentary on 'Social work as art revisite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hile agreeing with the importance of art as a stimulus for the imagination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Healy takes issue with the broader aspirations of the article. Healy questions whether art can or should be used to foster "a collective moment of political truth" for social work, as such an inspiration is likely to gloss over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in context and purpose that profoundly shape the nature of social work in the wide variety of contexts where it is practised. Healy argue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art as a possible contributor to knowledge and practice but contends that an ongoing and productive engagement with other forms of knowing is equally if not more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knowledge and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