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凡 《现代交际》2002,(10):35-35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  相似文献   

2.
问:我父亲生了我们兄妹5人,现在都已成人并分家另过,父亲生前经营了一家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去年,父亲不幸因车祸去世,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生前曾通过公证的方式立过一份遗嘱,遗嘱中指明公司的财产和债权由我一人继承。但对其个人银行存款150万元没有立任何遗嘱确定分配方案。遵照父亲的遗愿,我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公司,而且法定继承了30万元的存款(兄妹5人均分继承)。上个月,安徽某公司来函,要求偿还父亲生前从该公司赊购的原材料款35万元(有合同为据)。兄妹们都认为,我继承了父亲的公司,而该欠款又是父亲生前经营公司的债务,所以应由我一人负责偿还。请问遗嘱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公司的债务就由我一人偿还吗?  相似文献   

3.
缘起缘落     
总想在不期的某一日会有一个你悠悠的走来,就在我的身边。我们一同去看雨后的天,雪后的地.在清新的世界里.在纯白的天地中.只作我二人。而这一切似又需要一个“缘”字。古语常说人要惜“福”.而我说人更要<昌“缘”。绿中之人常常看不清“缘””起“缘”落.常常以为会是一份永远。当正值盛年的父亲卧于病榻,日日虚弱下去时.我隐隐觉得,我们父女相处的这份“缘”似乎就要尽了。悄然地我问父亲还有什么嘱托于我,父亲视我却不语,只淡淡地笑了笑.当父亲辞世而去.伤悲之后我了请到,临铃还用何嘱托?在以往这二十几年的“缘”中时…  相似文献   

4.
汪继峰 《职业》2002,(5):47
只看见猎物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林里去打猎.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猎物,还有树木."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猎物,还有树木."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再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说:"我只看到了猎物."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相似文献   

5.
嘘!严肃点     
慈 善 在一个慈善会上,肖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肖伯纳先生,你怎么会想到邀请我跳舞呢?”肖伯纳回答说:“这是个慈善舞会,对吗?”跟 踪 有位先生怀疑妻子有外遇,请私家侦探跟踪调查。第二天,私家侦探来向他报告:“昨天她去过一家旅馆。”先生紧张地问:“去会别的男人吗?”“不,她是跟踪你去的。”先准备钱 孩子病了,父亲打电话请医生。“医生,在您未来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医生回答:“把钱准备好。”都是为了妻子 菲思特从公司领薪水回家,当他拐进一条小巷时,突然被一个蒙面强盗…  相似文献   

6.
幽默文摘     
流行病毛铭三兼收并蓄 吓煞夫婿孙以增许彭 节约 在列车上,三个人在议论某某人如何节约。其中一位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虱子一样大小。”另一个人说:“我父亲的朋友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前任 经理夫人走进办公室,问:“您是我丈夫新聘的秘书吧?” “是的,太太。” “希望您好好工作,不要像您的前任那样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我的前任是谁?” “是我……” 借车 小吴有急事要…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中国人去美国,即使不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学美国的致富之道的。人们常常忽视的,是如何学学美国人的穷。刚到美国的中国人总会发现,美国人的手头之紧,往往超出中国人。要看花钱的做派,似乎美国人比中国人还穷。我的一位美国朋友,父亲是一位顶尖名校的校长,年薪五十多万美元,和其他几位挣得最多的大学校长的年薪一起登在了报纸上。  相似文献   

8.
张志松 《老年世界》2008,(10):24-24
母亲出院后,隔三差五地还要上医院去检查。好在离医院不远。父亲就买了一辆轮椅推着母亲去。 那天,我在父亲家里吃过饭,父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我明天想买辆三轮车,是那种小小的、红色的三轮车,你看怎么样?”我一愣,问:“您买三轮车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歌声     
彭忠富 《老年世界》2010,(22):16-16
退休之后,父亲成天跟着一帮老歌迷在公园里吊嗓子。他上午陪着母亲买菜做饭,下午两点准时就到公园里去活动,直到傍晚六点才回家,不管刮风下雨,天天如此。有一天我问父亲:“老爸,你整天去公园唱歌,累不累啊?你们唱歌有人听吗?”父亲听了哈哈大笑:“你啊,算是小瞧我了,在我们这支夕阳红歌咏队,我现在是主唱之一,好多歌曲我张口就来,观众那是里三层外三层。你不信,今天下午跟我到公园里瞧瞧去。”  相似文献   

10.
动物园中的志愿者汪永晨在美国每当周末,不少孩子的最佳去处是动物园。我认识一位8岁的小女孩,从两岁开始每到周末她都要叫着去看动物。可是当我问她,你知道老虎和大象都住在哪儿,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威胁时,这位小女孩只是瞪着大眼睛等着...  相似文献   

11.
正陪父亲去看牙,排号坐等时,见一七十多岁的老先生进门,他嗓门极大,目光巡视一圈,发现有座,声音洪亮地说,“来来来,你坐这儿等我,我先问问医生去!”然而无人应答,只有他自己进门,谁知道他在和谁说话。老先生没听到应答声,回头一看,身后无人,老先生又朗声自语,“咦?咋回事,跑了?”然后返身出门寻人去。七八分钟后,老先生拉着一位老太太的  相似文献   

12.
德文 《老年人》2007,(2):53-53
问:不久前.我父亲突发重病,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我请我的岳父岳母做见证人和代书人.拟了一份遗嘱.交父亲过目后,父亲在遗嘱上按了手印。请问:如果父亲去世,他立的这份代书遗嘱有效吗?  相似文献   

13.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14.
余华在微博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遇到一位87岁退休教授,看上去不到70岁,思维敏捷。我赞扬他,他说当年在美国爱默里大学工作时,认识一位70岁水暖工,看上去只有40岁。他问水暖工是如何保持年轻的,水暖工回答:“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老。”  相似文献   

15.
阳刚 《老人世界》2014,(2):28-29
两年前,我忽然收到一位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开口称我“伯父”。我觉得有几分诧异,便顺口问对方是哪位。她介绍自己是我同事老梁的女儿,随即声音哽咽起来,说她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了,定于明天办丧事火化,希望我去参加丧礼。我闻讯愕然一惊,心中百感交集,当下一口答应下来,并叮嘱她一定要跟车间工会打个招呼,通知亲朋好友,同时劝慰她母亲节哀保重。  相似文献   

16.
刘墉 《金色年华》2009,(5):29-29
1978年我辞掉了在台湾的电视记者工作,应美国一个美术馆的邀请,去做驻馆艺术家。刚去的时候,每次坐美国朋友的车,下车常会看到奇怪的眼神。起先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位比较心直口快的朋友问我:“刚才你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是不是我说什么话,你误会了?”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际》2006,(3):41-41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企业家,但我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在公司里面也是这样的。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喝茶的时候想,自己当企业家不是一流的,当老师是一流的。这五年我挺感动的,一个梦想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现实。今天还有人问我,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吗?我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中型企业甚至是小型企业。它还是个孩子,才五年。我们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是我们发展很快。全世界都有我们的会员。客户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外很多人并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企业。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公司,是印度的公司。在土耳其我们去演讲的时候,打出的横幅是欢迎阿里巴巴回家,然而阿里巴巴只是去探亲而已。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但是阿里巴巴不是中国人的公司,他是属于阿里巴巴人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走向全世界,阿里巴巴是由阿里巴巴人创办的,我们有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全世界的人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1994,(8)
就有关政策答读者问问:我母病逝4年多,父亲一直过着十分孤寂的生活。前不久,经人介绍,与一位丧夫的退休女工相识,经了解,互相情投意合,同意结成伴侣,两家子女均赞成,只是女方怕人取笑,不愿意去办理有关手续。请问:丧偶老人再婚要不要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常德...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两次被人解围的经历。一次是两年前做学生的时候,和一个朋友到女生宿舍去玩。谈着谈着,一位女生说,她准备考研究生。我便水她生意说:“二十七、八的人了,还考什么研究生?”说完之后感到话说重了,还在后悔。同行的朋友却马上接了话题,他说;“照你这么说,中国妇女界要举行庆典了。”那位女生问;“为什么?”他说:“二十七、八的人还这么年轻,当然要举行庆典啦。”由此便转尴尬为和谐。一次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天,陪几位客人吃饭。经理迟到了几分钟,只好我陪客人先吃。经理到后,冷不防有位各人对经理说;“小吴说你…  相似文献   

20.
在我12岁时的一天下午,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所有关于做买卖的学问。当时,我正在父亲的家具店里打扫地面,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走了进来。我问父亲,可不可以由我来接待她。父亲回答说:“就看你的了!”“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