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将社会融合的衡量维度划分为社会制度、社会角色、社会资本和个体感知等四个维度,阐释各维度面向的社会融合问题及具体测量指标。社会制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关注社会系统和一般制度,以及集体意识下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属于宏观层次。社会角色维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以个体承担社会角色的数量和状态反映社会融合,社会资本维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以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反映社会融合,感知融合维度以个体感知上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主观感受反映社会融合,以上三个维度的研究多属于中观和微观层次。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视角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和社会之间一定的社会资本,包括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网络等,能够很好地沟通、平衡和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有必要培育社会资本,增强社团的自治性,以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社会”的三维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贺亮 《天府新论》2015,(6):114-119
“无主体熟人社会”为理解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和“熟人社会特征的周期性呈现”四个特征是其所呈现的异于“熟人社会”的质变图景,可从主体缺失、关系脱嵌和结构失衡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理解。“无主体”揭示了空心村的典型特征,然而主体即青壮年的缺失并不能解释非空心村运作逻辑的变化。个体与村庄的关系不仅包括空间意义上的活动区域是否脱离村庄场域,还包括与村庄心理联系的强弱,可将个体与村庄的关系按照“身体依附程度”和“人心归属程度”进行交叉分类,借此分类体系可加深对当前乡村社会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风险”与“信任”是传统工业社会走向风险社会进程中的一对凸显问题。从“自反性”角度,研究现代性社会结构变迁与信任结构转变的关系,并从科学认知和政治制度维度分析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困境的形成和出路可以看出,自反性既是威胁科学认知的合法性以及制度基础稳定性的力量,加剧了信任危机;又是科学扩张以及建构主动信任的重要能力。“正”与“反”的张力建构了公众对专家系统的信任关系,公众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5.
政治权利公平是公民权利平等的关键内容,也是推动公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保证。然而,学界有关政治权利公平与个体参与社区治理间关系的研究却十分缺乏。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2019),文章考察了政治权利公平感知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政治权利公平感知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两维度(即选举/决策参与)具有直接正向影响;(2)社会资本三维度(网络、规范、信任)在政治权利公平感知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间均具有中介效用;(3)社会资本三维度的调节效用具有差异,社会网络调节不显著,社会规范(或社会信任)调节政治权利公平感知与选举参与(或决策参与)间关系。实证结果既丰富了政治权利公平的理论研究,又为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社会资本库存较高的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其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区域社会资本息息相关。为更深入分析二者间的作用机理,研究以网络中心性为调节变量,从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测度企业区域社会资本,构建区域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搜集福建省185家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区域社会网络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互动、信任体系、区域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正向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显著、显著和不显著;同时,网络中心性在这三个维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主旨是在中国乡村社区的环境中提出一个社区社会资本的衡量方法,希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建构社区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维度,包括关系、结构与认知三个维度,讨论了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在对汶川震后乡村社区调查数据分析后,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社区社会资本各维度的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现关系型社区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区社会资本相互影响,而前者对认知型社区社会资本有正向影响,后者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将社会资本分成社会金融资本、社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文化资本的研究,虽有启发意义,但难免有泛化之嫌。鉴于此,笔者对企业家社会资本重新作了厘定,并以非正式制度补充正式制度的视角对家族企业作了分析: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正向运作有助于形成对称性信息、对称性信任,有益于泛化家族网络、家族理性,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代理成本;家族企业所有人和经营人在运作社会资本中达成的“关系契约”可通过关系曲线加以描述: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家个人能力、泛家族理性、对称性信息、对称性信任、制度性信任等因素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将社会信任区分为强社会联系、一般社会联系和弱社会联系三个不同维度的信任,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市场化、个人资本与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资本对上述三个维度的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这否定了王绍光等人的新理性解释模型,说明信任不是个体层面的问题,而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市场化对强社会联系的信任没有影响,但是对一般社会联系和弱社会联系的信任均有显著的影响,但信任度提高不大。这说明市场化扩大了人际信任的范围,有利于提高整体社会的信任度。研究结果还表明,无论是熟人间的社会交往还是社团性的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较大,这表明社会信任正是在社会互动中生产出来的。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和频率增加,有望提高整体社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76篇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文献的研究结果,运用元分析技术,再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克服单一研究中存在的样本代表性不够或样本量不足等问题.首先汇总估计企业内部和外部社会资本在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上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而运用回归分析,在控制社会资本不同维度的相关性后,检验不同维度的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对强度,结果表明: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在内部社会资本中,认知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明显大于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企业外部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社群内社会资本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性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COP)已被发展为企业内以及企业间知识分享及创造的主要平台,其强调的是松散且非正式的社群架构,而当中的成员组成也是强调自愿加入,所以社群的维系来自于人际关系及社群意识的形塑,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就格外的被重视.本研究以具备实践性社群特质的社群成员为研究对象,在问卷中以社会资本的三大方面为研究角度,企图了解在以创新及知识分享为目标的社群特质下,其社群内人际关系以及社群内知识互动对社群成员的个人知识分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了认知面社会资本外,关系面社会资本和结构面社会资本都对个人在社群中的知识分享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知识获取、知识转移与知识整合,进而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资本,是指区域内创新组织通过长期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网络成员相互信任、互利互惠,能够从网络中获得某些创新资源。它具有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区域创新能力由创新资源、区域文化、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和创新产出五个要素构成,五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为了迅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应从构建社会网络,搭建社会资本平台;建立高效的游戏规则;鼓励创新组织守信用,打击不守信用、投机主义行为三方面培育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在两个层面上对于技术创新起到显著作用。在组织间层面上,企业与外部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所产生的信任,减少了知识交换和技术合作的风险和投机行为,加速了知识传递和技术创新;在组织内部,企业内部形成的关联,加速技术、信息和知识从外部向企业的转移及其在企业内部扩散,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党的转型与社会转型相互交织,这使得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繁重复杂的任务和挑战。社会资本是政党对社会施加影响,并最终实现政党领导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深入探析转型期党的群众工作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社会网络资本是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规范资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保障;社会信任资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和目的。投资社会资本,做好转型期的群众工作,要从构建社会网络资本、发展社会规范资本、培植社会信任资本入手,最终建立合作、和谐、稳定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Latent Class Models (LCM) can be applied in social research, when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regression models cannot be validated. We examin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method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nternet. Social capital is defined here as the resources that are potentially available in one’s social ties. Bridging is a dimension of social capital, usually related to weak ties (acquaintances), and a source of instrumental resources such as information. The study surveyed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417 inhabitants of Lisbon, Portugal. We used LCM to create the variable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but also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and Internet usage when we encountered convergence problems with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 conclude by show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dging and Internet usage, and by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of LCM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以H社区的参与状况为例,分析了社区参与的特点和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社区参与、推进社区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但是从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上看,对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社会经济功能的分析。社会资本理论兴起后,这方面的研究以弗朗西斯·福山关于信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为代表。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会资本理论也受到许多批评,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是社会资本理论已经成为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务须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多维度考量。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表明,作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之社会资本经由促使公民生成宽容和妥协的心理气质、遵从规则与秩序的伦理意识、合作互惠的道德品质而推动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当下中国社会资本分布的非均衡性、普遍信任社会资本的短缺、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以及公民参与网络社会资本的缺失均极大地制约了社会和谐度的提高。故此,必须采取推行美德教育、重塑公民的美德伦理,强化法治与程序建设,培育民间组织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并举的行动策略来提升社会资本存量,从而最终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