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会稽郡作为与当时国都建康相重的大郡,有东扬州之美誉。自汉以来迁入的士人日益在当地扎根,与晋末永嘉之乱到南朝迁入的北方士人共同构成当地的上流社会,对当地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会稽民风也在东晋南朝这一时期,经历由尚武转为崇文的过程,此文就这一现象进行探究,从主客观角度辩证唯物主义地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学馆,然至唐魏征收集时,石经已十不存一。唐宋时期曾有少量残石出土,民国时期数百方残石出土后散于公私之手,而建国后发掘和征集的残石近千块。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最后 1 0年 ,中国大陆出版了三种“钟嵘年表” ,它们代表了钟嵘行事研究的最新成就。但是 ,三家年表所存疑义还有不少。仅就钟嵘仕履而言 ,即有 :在齐代起家为王国侍郎 ,迁抚军行参军 ,出为安国令 ,除司徒行参军 ;在梁代为宁朔记室 ,征远记室参军等问题 ,须要作进一步考析。本文对钟嵘仕履中的上述疑义进行了初步考析 ,认为 :王国侍郎的“主王”是萧子琳 ,抚军行参军的“主公”是萧遥光 ,安国令当作安固令 ,司徒行参军的“主公”是萧宝义 ;任宁朔记室在天监七年而非六年 ,征远记室亦是钟嵘的一次任职 ,“主公”是明山宾 ,时间在天监 1 5年至 1 7年  相似文献   

4.
刘一止是南宋初有影响的作家,诗词文皆有成就,为时人所推崇。刘姓为吴兴大姓,源远流长。一止伯祖刘述直道清节,司马光、苏轼称之,吴兴之刘闻名天下。一止、其弟宁止以及其侄岑又将刘姓发扬光大。本文叙一止六世祖至儿孙两世,共九世源流。  相似文献   

5.
刘琨,西晋末年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以永嘉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永嘉之乱前,刘琨的行为浮华放纵,为一名吟花弄月的贵公子;永嘉之乱后,面对国破家亡,刘琨决然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旗,转变成一名民族英雄。由于时代条件和自身性格的原因,他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失败的道路。文章试图通过刘琨的经历和诗歌探讨刘琨悲剧,最后指出刘琨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6.
我的始祖是成叔武、姬姓,周文王第五子。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之兄、鲁公伯禽之伯父,周成王之叔父。初封于戳内,六次被迫迁移至泰山之阳,齐鲁之间;孔子仕鲁灭三家,最后灭成。公羊传说:鲁灭种姓,实为周公姬旦,灭其兄成叔姬武之国,成改盛。又说成国之后在鲁姓盛,在齐姓成。之后盛氏南迁,有的迁到河南,有的迁至广陵。唐朝时,盛氏还是山东四大家族之一。所以我是泰山天齐的后裔,有兴趣谈谈山东文化。  相似文献   

7.
明代郴州袁子让的各种传记有三个不同的源头,且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袁子让并未担任过眉州知州,而是嘉定知州;任嘉定知州七年(1602-1608),而非九年;进京后,袁子让是担任兵部郎中,而非主事或兵部员外郎。其师有曾朝节、冯琦等,其友有曾凤仪、汪楫、范醇敬、罗绲、王毓宗等。袁子让共有著作八种,散佚三种,现存五种,其中,《字学元元》、《文市榷酤》两种为学界所熟知,而《注易图》、《全蜀边域考》、《嘉州二山志》三种虽然现存,但学界极少提及。袁子让有一兄(袁子谦)、一弟(袁子训)、二子(伯瓛、仲璿)。  相似文献   

8.
夫树国固②必③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④爽⑤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⑥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⑦有加焉,犹尚如是,況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⑧,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⑨,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⑩,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11)。如此,有异淮南济北(12)  相似文献   

9.
两晋之际河东裴氏播迁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晋前后,河东裴氏家族地位发生了较大变化,该变化与其在永嘉乱后迁徙地域和入仕政权选择有关。属司马越、司马睿阵营的裴氏于战乱中身死家破丧失了渡江之机;渡江的少数裴氏立身简素、远离宗族难入上流;受永嘉丧乱前仕宦地所在及保身全家之家族观念影响,西眷和东眷裴氏分别仕于河西张氏和辽东慕容氏政权。  相似文献   

10.
永嘉之乱的出现,使得魏晋以来碑志转化的趋势遽然中断,墓志又退回到了原始的形态。从北魏前期至孝文帝迁洛前后,北朝墓志在文体、形制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脉络分明、阶段连贯的演变过程。这既说明了永嘉之乱对于北朝墓志发展的影响,同时更表明,北朝墓志的发展在事实上已具有"涅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史》编纂草率 ,仓促成书 ,疏漏舛误极多。本文详核资料 ,指出 :述澜应为德祖撒剌之兄而不是其弟 ;懿祖子帖剌有子罨古只、辖底、偶思三人 ,其后代在《皇族表》中排列有错 ;睿智皇后萧燕燕父思温与萧同辈 ,在《外戚表》中 ,其一族应下降一世始合史实 ;道宗惠妃为驸马都尉萧酬斡之妹 ,驸马都尉霞抹之侄女 ;道宗女越国公主与酬斡在大安二年 ( 10 86)离婚 ,非为大康八年 ( 10 82 ) ;萧常哥加兼侍中之时在乾统三年 ( 110 3 )。本文涉及历史、校勘、音韵诸方面之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渐为新变"的泰始诗坛到"勃尔复兴"的太康、元康诗坛,最后到"变创新体"的永嘉诗坛,西晋诗坛群英荟萃,创作兴盛,前有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太康诗坛,后有元康时期以石崇为核心的"贾谧二十四友"诗人群体,其后又有郭璞、刘琨等永嘉诗人群体,故钟嵘称之为"文章之中兴"。西晋诗歌在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语言词采的锤炼上继承、发展了发展了建安、正始诗坛,呈现出"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创作特色,在中古诗歌发展史上可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考察唐代太乐令、太乐丞的任职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唐太乐令和太乐丞均必须由精通音乐者充任.岸边成雄以为任太乐令不必通晓音律之说与史实不合.太乐令的职责是亲自参与朝廷的各种音乐活动,并负有管理乐籍、管理校定乐器、整理歌词之责.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对“三吴”的考证众说纷繁 ,莫衷一是。本文从吴兴、吴郡、会稽说 ,吴郡、吴兴、丹阳说与苏州、湖州、润州说 ;以及以苏州、湖州、常州等为“吴中”说等进行辨解 ,判其得失。“吴”地的出现 ,从文物上见之于商器铭文。新发现的两处鲜为人知的历史地名“西吴” ,可以确定以湖州、常州为三吴之“吴中”中轴线。从新发现的“西洲”、“三洲”地望进行考证 ,又明确了这一横轴线是江宁———太湖西岸这一地区 ,即古代中江、秦淮溧水干流之地 ,为江东、南洲、洞庭文化区块 ,亦即上古所谓蛮夷之声的东音 (东阳音 )、南音地带 ,而六朝吴声西曲即其余音  相似文献   

15.
郭璞是晋时南渡之际的重要文学家、学者、诗人。关于他的诗作,钟嵘《诗品序》称其“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诗品》卷中又说他:“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按指李充《翰林论》)以为诗首。”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也说:“景纯艳逸,足冠中兴”。而郭璞诗作的代表,当首推《游仙诗》。  相似文献   

16.
家世与童年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一八九五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生在湖北省黄岡县,宅楼村。陈宅楼是回龙山下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小村庄,村内有七、八十户人家,大都姓陈,村中央矗立着一座祭祀祖先的三层小楼,村名由此而来。潭秋的祖先陈畴,字寿田,为清乙亥湖北乡试第六名举人,一生教书,有水田三、四十亩,为小康之家。父亲陈厚怙,字子胆,号受之,一生采田躬耕,克勤克俭。母亲龚莲馨,一直操持家务。潭秋兄弟姐妹共十人,八男二女,他排行第七。长兄伯棠,次兄防武,三兄春林,四兄福堂,五兄树三,六兄伟如,八弟荫林,姐兰生,妹蒲生。尽管潭秋的父母勤俭持家,  相似文献   

17.
正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两千多年来,淮安大地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拥抱、呵护与哺育了一批又一批儿女。早期有战国末年的楚韩等国遗民,汉初的中原人等。汉武帝时,曾将东瓯闽越之民悉徙于江淮间。东汉末,避董卓之祸,洛阳人家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祖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北宋与元初,都有大量北方人口涌入。规模最大的是明洪武年间,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垦荒,不少都是整族迁徙。又迁广东番禺东莞降民二万余人于泗州屯田。淮安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八方汇  相似文献   

18.
说吴族     
研讨吴史、吴文化者大多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语:“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着重点为笔者所加,以下同)这一说法,历来被奉为圭臬。于是就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诸如:按历史时间估算,周  相似文献   

19.
并州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永嘉之乱前后并州发生的一幕幕历史事件,反映了并州形势的前后变化,并从自然、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揭示了这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曹丕是建安时期众多作家中较突出的代表。他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一起为建安文学的发展,为创立“梗概而多气”的建安风骨作了不懈的努力。曹丕诗作传称有《典论》五卷、集二十三卷。钟嵘《诗品》称其诗“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