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欧盟主动介入解决伊朗核问题,作为直接交涉的一方被予以重任。欧盟介入伊朗核问题的动机,主要是出于地区安全与稳定以及能源供应的考虑。欧盟的介入化解了部分伊朗核问题引发的危机,但双边谈判仍然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欧盟主动介入解决伊朗核问题,作为直接交涉的一方被予以重任。欧盟介入伊朗核问题的动机,主要是出于地区安全与稳定以及能源供应的考虑。欧盟的介入化解了部分伊朗核问题引发的危机,但双边谈判仍然困境重重。  相似文献   

3.
在中东这个国际政治敏感的焦点地区,各种历史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各种国际力量在此地区的相互较量。对于伊朗核问题这个国际焦点事件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但由于矛盾的主要双方伊朗和美国的严重对立,伊朗核问题能否解决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仍然充满变数,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的发展与动向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也会在中东各国产生不可估量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4.
在中东这个国际政治敏感的焦点地区,各种历史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各种国际力量在此地区的相互较量。对于伊朗核问题这个国际焦点事件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但由于矛盾的主要双方伊朗和美国的严重对立,伊朗核问题能否解决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仍然充满变数,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的发展与动向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也会在中东各国产生不可估量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建国后与伊朗的关系曲折反复。目前,两国关系因伊朗核计划进一步紧张甚至相互威胁。面对伊朗核问题对自身的安全挑战,以色列有经济制裁、军事打击和与伊朗“核共处”三种选择。以色列采取何种选择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中东地区甚至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就目前形势看,促使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是以色列的首要选择,但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以色列不得不做出与伊朗“核共处”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鲁哈尼上台后采取了温和的外交政策,伊朗核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核问题上,鲁哈尼主张谈判,提倡中东地区无核化,但坚持维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且谈判的底线是维护伊朗伊斯兰政治体制。鲁哈尼政府的核政策虽然给伊朗核问题的全面解决带来了希望,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尽管目前国际社会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有关各方在如何限制伊朗发展核计划和如何松绑对伊朗的制裁上仍然存在争议。要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需要在深层次上解决伊朗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而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考验。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6年3月伊朗核问题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给联合国,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也随之升级,战争的威胁再次降临到伊朗人头上,伊朗的国家安全正处于危急之中。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这更加重了伊朗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对伊朗而言,企图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对抗或制衡美国的策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效,其自身的力量也不足以在战场上战胜美国。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伊朗的国家安全只能寄托于现政权在核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也是目前伊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波斯文明内核,伊斯兰精神气质的伊朗,独特的政治地缘,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增强了伊朗外交的国际资本。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成为对美国及欧洲盟国的重要考验。伊朗强硬派“平民总统”内贾德执掌政权,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充满变数,同时伊朗积极开展东方大国外交,对地区形势乃至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关于石油安全与战略储备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来自多个方面。石油安全涉及我国的根本利益,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一种国家行为,能源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工作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因此,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应整体考虑。中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政策,维护国家的石油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0.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将分析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以及透视美国对伊朗频频发难背后的真正动机,并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势作出预测,即美国在近期内不会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最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矛盾双方一边是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的超级大国美国,一边是正在研制核武器的小国朝鲜。美国希望朝鲜完全放弃核计划,冻结核设施并最终拆除核设施。而朝鲜则要求美国与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确保朝鲜安全并建立两国间大使级外交关系。北京六方会谈为实现朝美两国各自的目标提供了外交平台,和平化解朝核危机将给东北亚地区和整个世界带来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本质与内在矛盾,进而揭示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仍旧很难解决其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核危机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隐患。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核危机管理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核危机管理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伊拉克模式、独联体模式和利比亚模式等。考察冷战后国际核危机的管理模式,对我们当前分析与解决朝核危机及伊朗核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其主要致力于应对金融危机和反恐战争.对朝政策上,其在"巧实力"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寻求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选择正确的工具或组合.针对朝核问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奥巴马政府倾向于"冷处理",继而"多管齐下",在合作外交的框架内展开更加灵活的外交活动,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继续以对话方式处理相关问题,不过美国也适度增强了对朝鲜的威慑力量,奥巴马政府仍对美朝关系正常化持一种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两伊战争是中伊关系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两伊战争对伊朗而言是惨痛的经历,对中国而言是恢复中伊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契机。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初期实行非理性的外交使之陷入国际孤立,其后由于战争的艰苦环境迫使伊朗改变对外政策,尝试改善与各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战略上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伊朗的关系。该时期中伊两国关系从一开始的冷淡甚至敌对逐渐走向深化合作。其原因除了两国文明的共同性及历史传统之外,还在于两国利益的契合点与互相需求:伊朗在国际孤立的困境迫使其需要外胄的支持,在联合国上为其说话,战争环境下对进口武器弹药的需求,冷战格局_对抗美苏霸权的考量;中国认为伊朗地缘政治对本国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拥有独立的经济体系和国防3-业可以满足伊朗需求,中国平等互利的交往原则更合伊朗心意。  相似文献   

16.
核恐怖主义威胁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日趋重要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与条约,确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心地位,并进行了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有益尝试,初步建立了反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框架。但这一框架仍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并且,最终解决核恐怖主义必须根除产生它的土壤,这需要经济、政治、法律合力为之。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同时采取了正确的外交战略,中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外交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外交利益实现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对外交利益实现的作用表现在: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政治自主;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外交利益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维护经济安全.同时,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范式的视角对朝核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朝美两国长期无法直接沟通,彼此互不信任,导致两国间“安全困境”的出现,致使朝鲜走向了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要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关键是朝美双方能否超越现实主义的视角,放弃彼此所存的敌意,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建构起真正和平、稳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