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主教传入山西时与主流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本土化的主要趋向是儒教化.清禁教时期,山西教徒把民问信仰的观念、方式渗入天主教,使其民间化.他们用放鞭炮、贴对联、叩拜神父等中国传统方式庆祝天主教的节日;过中国传统节日时,也没有完全放弃传统习俗,甚至外国传教士也用中国传统方式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山西教徒的婚礼、葬礼等人生礼仪继承了大部分山西地方传统礼仪.这些都体现出教徒信仰的礼仪一定程度上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苗族服饰系统是世俗化的巫教礼仪.有了巫教,并不一定就会产生苗族服饰,但倘没有了巫教,苗族服饰是断然不会这般绚丽多姿、神秘奇伟的.  相似文献   

3.
苗族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强大的生命力来自苗族服饰的生态特征.首先,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苗族服饰在制作和穿着方面具有生态美学意义;其次,作为文化载体的苗族服饰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生态美学意义;最后,从苗族服饰的社会功能看,它也具有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轶兰 《阴山学刊》2003,16(6):70-72
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家庭、家族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中,且贯穿于人生历程,几乎每个人都需经历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传统的贯穿人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笄礼、婚嫁礼、丧葬祭礼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生礼仪逐渐褪去了宗教色彩,并删繁就简,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基督教文化丛书”中的一种,康志杰教授的新著《基督教的礼仪节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0年底出版。全书除前言“从弥赛亚———基督说起”以及“天主教与新教圣经篇名对照表”、“天主教与新教圣经主要人名、地名对照表”两个附录外,共分八章,分别介绍和讨论了原始宗教仪式、基督教的节日、基督教节日的异化、近现代基督教礼仪的变革、基督教礼仪文化的特点等。该书出版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知道,基督教是世界上传布最广的宗教之一,它对西方文化的发展演变有过重大的贡献,并且随着西方文化强势地位的确立,它对世界文…  相似文献   

6.
雷山苗年     
《西部观察》2004,(11):50-53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种礼仪.走进苗年,您就会感觉到您的四周,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苗族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发展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心荡神摇,沉醉不知归路;让人欲割难舍,久久不能忘怀.在那里,它带给人的是震撼和惊奇,而不是心理上的猎奇满足.……  相似文献   

7.
吴晓 《社会科学家》2008,(2):99-101
作为一种全球化消费文化形态,日渐兴起的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的传统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传统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艺术逐渐从原来的村寨日常生活文化生态走向现代消费文化语境,其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传统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8.
地处滇东北的昭通市苗族,其丧葬礼仪有显在的族别特征,表现在横式挺尸、指路仪式、出巡、谢孝等环节。这些具有特征性的丧葬仪式具有很强的符号功能,具体表现在具有民族文化教育功能、情感抚慰功能以及强化民族认同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人生民俗贯穿了一条血亲之爱的命脉,由它而结构起家族、亲族关系,因它而推衍出血亲伦理及其悲剧,也因它的信仰特质而形成“阴”“阳”互构转换的人生认识与超越机能。文艺对这些民俗文化特质的把握,有助于深刻透视民俗文化的精邃,把握家国同构的象征内涵和血亲伦理悲剧的审美内蕴,增强文艺民俗作品审美批判的力度,并促使作品的叙述手法因象征转换的民俗文化内涵而自然变换,从而构成文艺民俗独特而有力的叙事功能。上篇人生民俗的转换特质以人生礼仪为主、兼及社会民俗和信仰民俗的人生民俗,具有“通过”转换的特质,它为文艺与民俗…  相似文献   

10.
苗族文化为温和文化①,其山林农业的特征很明显,它区别于北方平原农业文化和江南山水农业文化,亦区别于蒙古草原农牧业文化和西藏高原农牧业文化.从个性上讲,尤其区别于激进的主流文化.苗族从远古至近现代长期迁徙,它的历史文化个性中,没有激进文化所强烈表现的国家、战争、争夺等意识元素,历史上长期被主流文化歧视.它有效地保留了中华文化中上古历史文化的许多宝贵内容,研究苗族文化,可以从现有的苗族活态文化入手,结合考古,总结新石器时期的真实文化.总结它温和文化的一面,可以为现代的激进文化提供一面冷静的镜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七千多年来在与时俱进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灿烂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奇葩。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56个民族和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的胎记及挥之不去的烙印。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的盛典与礼仪,是百姓休闲娱乐最经典的生活方式。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节日与风俗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70多年前,苗族主动参加抗日战争并牺牲7万人以上的将士.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述和调查.苗族参与抗战的情况可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梳理和描述:苗族将士为主的国民革命军部队——82师、85师、暂编5师、暂编6师等对日作战;苗族人(如万式炯、吴绍周等)为主要领导人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同日军作战;苗兵较多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如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在国民政府、军队任职的苗人在苗区组织开展支持抗战活动;苗族民间组织、参加和支持抗日活动.激发和坚定苗族抗日决心的主要因素是:苗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届时的抗战形势,促使苗族作出以中华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前提的抉择;苗族知识分子群体的引导作用;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解决苗区历史遗留问题,取信苗人的作用;届时的军政要人对苗族将士的信任和重用,激发苗族将士和广大民众一心为国的巨大热情和勇气;苗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动员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生活中存在许多忌讳,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日常劳作、人生礼仪、民间节日等方面。这些忌讳,有的影响面极广,遍及日本各地;有的影响力较弱,只限于日本的局部地区。究其成因,有的源自宗教或民间信仰;有的是接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还有的与日本人居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日语词语的发音有关。这些忌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及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7,(12):116-119
薄荷片推荐:苗年节是雷山苗族每年常规节中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在贵州苗岭主峰雷公山下的苗族同胞,至今仍然保留着“以十月为岁首”的周代纪年法,每到阴历十月,五谷丰登之时,苗家山寨一派欢腾、芦笙声、铜鼓声、酒歌声,此起彼伏,苗族新年也便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5.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乐器、法器、神器.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领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面貌、心理素质及伦理道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苗族芦笙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厚重的地区之一,以之为个案进行剖析,可以探寻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4,(3)
中国古代"礼"概念包括礼节仪式、伦理道德、政治等级三层含义,三者虽有联系但各有特定的内容。作为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对象,礼仪、礼制都是特指"礼"的礼节仪式层次。礼仪包括民间礼仪与国家礼仪,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礼制",亦即礼仪中具有国家背景和政治强制力的部分。礼仪制度有别于其他典章制度的本质属性在于其表演性、象征性和程式化、标准化。表演性、象征性使礼仪具有高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意义和广而告之的公示功能,程式化、标准化使礼仪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规范性以及维护和强化社会政治等级的功能。中国古代礼制的发达使礼仪的两种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给中国文化烙下极度重视表演和程式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何明  钟立跃 《学术探索》2007,(5):107-11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一个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祥和安宁、友爱诚信的社会环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基督教要求信徒不但要以"十诫"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要懂得"感恩",能"博爱"、"行善",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基督教在信教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于构建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方式、调节身心平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部分地区的苗族接受基督教信仰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基督教信仰使信教群众在社会组织、行为习惯、节日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苗族部分传统文化因基督教的介入丧失了传承的根基,另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已经融入到信教苗族的文化之中,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云南三个信仰基督教的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只要好好加以规范和引导,就能够在信教民族农村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源出巴渝大地,被文人改造成一种吟咏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的诗体.乌江流域历代文人创作的竹枝词,具有深厚的民俗内涵,主要表现为丰富的饮食居住习俗、完整的人生礼仪习俗、不同的岁时节令习俗、复杂的信仰禁忌习俗和繁多的头饰服饰习俗等等.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从伦理学的视角看,礼仪是"礼"德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德和行为道德的统一;它具有行为调控和人格完善的功能,要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江山 《快乐青春》2011,(10):77-78
庆贺节日 我国有不少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元旦等,也有一些国家规定的节目: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老人节等。同学们在这些节日里要注意讲究一定的礼仪礼节。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