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宰相制度研究盛奇秀元代基本上以中书省长官为宰相。现将这一制度的粗浅研究成果摘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元代以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务总枢。当时人称“中书政本”①,中书省是“纪纲制度”②、“总裁庶政”③的“百司之首”④。在元代中书省之前,蒙古国便已设立过中书...  相似文献   

2.
吴宏读博士撰写的机代农业地理)一书,最近已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把元代农业不仅仅当成地域生产布局来叙述,更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一次社会经济大发展来研究。蒙古族统一华夏,以往一些学者认为是“异族统治”,一口咬定是个黑暗的时代,对元代的历史或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或过分夸大其消极落后的影响,导致历史的曲笔,从而使得元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真理长期被湮没。可喜的是现在终于有了这部完全而精确的元代农业地理专著,可以拂去蒙在元代农业经济史上的尘埃。全书7章,用了5章谈元代在移民屯垦、水利建设、边疆地区农技…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内蒙古大学文化研究所征集到一枚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元代八思巴文圣旨金牌,引起考古学界和蒙古史研究人员的重视,有关人员认为,此牌在目前国内外所见的资料中,属于惟一的元代金牌。1998年的夏季,内蒙古文物工作者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征集到我国目前惟一的一块长方形元代鎏金圣旨银牌,牌端有穿,穿缘錾刻有“丁字八十号”汉文,牌面文字意为“皇帝的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尊敬服从的人,将会被定罪处死”。这块银牌曾在考古界引起很大的轰动,此类型的银牌在蒙古、俄罗斯等国以往只发现过为数不多的几块,因而十分珍…  相似文献   

4.
阿合马其人     
阿合马在《元史》中被列入“姦臣之传”,在戏曲中我记得也有对他着笔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对于反面人物也可以作些评介,找出借鉴处也许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忽必烈在元代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是走向上升的,忽必烈以识人著称,但也有“姦臣”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5.
曾枣庄 《阴山学刊》2001,14(2):18-22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6.
以往人们在讨论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时,尽管意见纷呈,难有定论,但立足点不外乎有二:一是体会经济的影响,二是文人地位的促成。仔细审视元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们不难难在看到上述两点立论中包涵合理因素的同时,也能瞥见长期以来国内文学领域一直未能摆脱的机械套用社会革命学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阶级论”的人文科学研究模式,纵然在研究的某一层面上能有一定收获,却因自我眼光的限制,有碍我们向更深广的领域及其文学艺术现象发生发展的本质因素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探讨。我们知道,每个民族与文化都有良己独特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宗唐得古”与戴表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唐得古”,即诗歌的“古体宗汉魏两晋,近体宗唐”,是有元一代诗人创作、诗家论诗的一条法则,它一方面完成了救治金末、宋末诗坛积弊的任务,另一方面也促使了元代诗坛的相对繁荣。“宗唐得古”诗论的提出始于戴表元,本文谨从他的“性情说”、对清新疏朗诗风的倡导、穷而后工的创作要求等分析其“宗唐得古”的诗歌理论及其对元代诗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境地之义。中国佛学典籍中常以“境界”一词说明对佛的觉悟程度,如《无量寿经》说:“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入楞枷经》言:“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元代耶律楚材的《湛然居主集》中说:“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集。”随着历史的发展,“境界”一词用以表示学业和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活动等所达到的高度和造诣。在伦理学意义上,“境界”是指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和修养者精神生活所达到的高度。在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古代贤哲们十分重视境界问题,他们在各自的道德修养学说中,都把人生…  相似文献   

9.
“倒喇”考     
“倒喇”考曹华强“倒喇”又名白翎雀,是元代著名的歌舞,在中国歌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从清代至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少争论,为了澄清这个问题,这里归纳出四种有代表性的意见。一、“倒喇”是金元戏剧名,似俗而雅。依据是清代陆次云描写“倒喇”的“满庭芳”...  相似文献   

10.
元代云南汉地佛教重考──兼驳“禅密兴替”说侯冲元代云南汉地佛教的研究,一直是云南佛教史研究的薄弱环节。何以言之?明代云南佛教,有陈垣撰《明季滇黔佛教考》,搜勤闻博,识断至精,体制完善,"海内外学者咸已诵读而仰慕之矣"①。南诏大理佛教,近半个世纪尤其近...  相似文献   

11.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兴盛,给元代文学带来新异的色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但诗歌和散文在元代,特别是在地处南方腹地的湖南并没有失去其“正宗”地位,它仍然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宋代的湖南诗文存在学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湖南发达的书院教育分不开。元代也同样如此。由于政府的提倡,湖南的书院教育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湖南产生了冯子振、欧阳玄、陈泰、李祁和胡天游等学者型的诗文作家,其盛况较之整个北、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一世之雄”冯…  相似文献   

12.
生命悲剧的精神超越──论马致远杂剧散曲中的超我意识邹小雄马致远是一位对后世有着较深远影响的元代曲家。贸仲明在《凌波仙》中称他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曲词“若神凤飞鸣于九霄”,给人以离尘脱俗之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3.
余英时先生作出“元代对于明清士商关系的变化看不出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结论,本文认为大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关于士商关系,其实元代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社会现实都可说是明清两代的滥觞。本文论证士与商这两个阶层在元代已出现了一种互相吸引和靠拢的趋势,通过明清两代儒士对许衡“治生说”的重视和讨论,认为许衡“治生说”为元明清士商互动孕育了理论依据,对明清士商观念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学流变与元杂剧兴衰佟德真历来戏曲研究者们在探讨元杂剧缘何兴盛时,认为元代统治者对戏曲的特殊喜好,元代废止科举制度,元代“以曲取士”等是政治原因;论其经济原因,则指出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和群众基础;在考察其社会原因时,则以元代知...  相似文献   

15.
元诗长期受到冷落,这方面的研究评介文章极少,有关选集也是凤毛麟角,“元代的诗文显得暗淡无光”,则几成定论.其实,元代虽以戏剧为文学标志,元诗总的成就也远不及在它以前的唐诗和宋诗,但它沿着“宗唐得古”的道路发展,也自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元代诗坛也并不寂寞,有诗集传世的诗人多达四百名.萨都剌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别开生面”的特色,很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間题的提出六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怀疑‘吾’与‘我’有区別。元代赵德在‘四書箋义”一書中写道:“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清代楊复吉在“梦闌琐笔”里,俞樾在“茶香室叢鈔”里,都同意赵德的見解。认为“吾”与“我”,“分別甚明”(楊复吉語),“其語似复而实非复”(俞樾語)。这种見解,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論据,故未曾流行,仅仅得到少数人的欣賞、附和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王辉斌 《江淮论坛》2012,(4):165-171
“遗民诗派”、“雪堂雅集诗派”、“延事占诗派”与“铁崖乐府诗派”,是活跃在元代诗坛上的四大诗派。“遗民诗派”由金遗民诗人与宋遗民诗人两大诗人群体组成,他们一方面于宗唐中讨生活。一方面则反复吟咏着亡国之恨与遗民之哀。“雪堂雅集诗派”与“延祐诗派”为元代中期诗坛的中坚.在“转而学唐”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元末以杨维桢为首的“铁崖乐府诗派”,以“力复唐音”与“宗唐复古”为己任,使得“古乐府”的创作在当时成了一种风气,并于明初诗坛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元代延祐年间,朱学虽然列为科场程式,开始成为官学,但是,陆学并没有因此衰竭。它恰恰相反,在元代这一时期,一方面仍有一些株守陆学的徒裔;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陆学的思想,甚至陆学的主要思想,却为不少的朱学人物所兼取,使陆学籍朱学得以薪传。当然,从陆学本身来说,它也兼取朱学的“笃实”工夫。这就是元代出现的所谓朱陆之间的“兼综”、“和会”。这是理学发展到元代的一段复杂情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曲折原委作一些论述,以说明在南宋以后理学变化的趋向,以及这一趋向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后来明代王学的出现又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元代福建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是福建人口发展的转折时代。元以前,福建历代人口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唯独在元代出现停滞的局面。其原因是由于战争、灾荒、瘟疫等因素。一、有关元代的统计数字研究关于元代福建人口数字的辨正。元代福建人口统计留下的数字有二类,一是《元史》第62卷地理志的数字,一是福建方志上的数字。一般地说,正史的记载比方志准确,但是,在福建省户口方面,(元史·地理志》出了一个大错误。据其记载:元代福州路人口数为799,694户、3,875,127人/元代的福州路相当于宋代福州的辖地,而元史记载的户口竟比家代高七八倍,它不仅超过元…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书院考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书院考遗王风雷综观元史研究和中国教育史研究,对元代书院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们对元代书院的认识,仍缺乏一定的深度。例如,张正藩先生在其《中国书院制度考略》一书中,泛泛地谈了元代书院的一些情况,未进行深入展开;王颐先生对元代的书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