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千多年来,中国形成了以儒家"三位一体"、道家"自然主义"、墨家"兼爱"无别、法家"行公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公正观。我国古代公正观在概念内涵、管理伦理、公正原则、实现途径等方面,对当代管理公正理论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强的思想史价值。在现代价值转换方面,受我国古代公正观启发,提出现代管理"草商""智商""儒商""灵商"四境界,可为管理公正的实现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要充分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叙事语境、治国理政意涵、人格尊严意涵、伦理意涵、人际交往意涵,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公正观的时代局限,即过于强调君子身上"义"的本质、过于维护"礼"的各项等级制度、过于注重"和"的价值取向、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差等尊卑"的存在。中国古代公正观的当代价值在于:有助于实现个人与群体利益关系的转化,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社会改善民生实践中公正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最终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按照亚里士多德论证公正的思路进行阐述亚里士多德的公正观,认为亚里士多德公正观有现实性、中道原则以及严密逻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大量公平正义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传统民主价值的维度,分别是议事民主、宽容民主以及基层治理民主。古代公正观的民主价值在现代管理中仍具有鉴戒意义: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法治文化来纠正宽容文化,用党组织优秀文化重构农村价值秩序。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公正观因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内涵,其演进遵循着由伦理维度向权利制度维度、由过程公正向结果公正转变的基本逻辑。西方公正观启示我们,领导者应从提升公正的德性、提升维护单位管理公正秩序的能力以及坚持程序公正与结果公正的有机统一三个维度来寻求破解现代单位管理公正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苏力  杨阳 《领导科学》2020,(1):36-38
"贵公正而贱鄙争"是中国古代君子政治的价值取向,但实际上公正问题颇为复杂。如果当前领导者"贵公正而贱鄙争",就可能坠入程序公正绝对化、工作评价单一化、组织人际关系模式化等理想化陷阱,并生成相应的不良后果。领导者要规避"贵公正而贱鄙争",必须遵循公正的规律,发挥领导艺术;注重活的方法,在管理中将公正与竞争结合起来;在做人际型领导和做任务型领导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42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与其402名员工的配对数据进行多层数据分析,对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心理契约破裂和互动公正影响组织认同的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人力资源实践中的内部流动和激励性薪酬对组织认同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人员甄选和广泛培训对组织认同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互动公正对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与组织认同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在互动公正较低的组织中,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作用较互动公正高的组织强;互动公正对内部流动或激励性薪酬与组织认同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心理契约破裂为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8.
领导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领导干部处于矛盾的前沿,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同时,也难免“众口难调”,触动少数人的利益,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成为这些人“告状”的对象。一些领导干部对关于自己的匿名信、举报电话等“告状”,思想压力很大,甚至有一种恐惧心理。其实,只要保持正常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告状”并不可怕。一要公正谨慎,准备让人告。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权大责重,身份特殊,在一定范围内属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时刻处于各方面监督之下,别人对你的议论、评价很多,对你的要求和期…  相似文献   

9.
闲来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有很多古代官员因举止失仪、为政不仁或其它原因而被“封”以种种怪异的“绰号”。拂去历史的尘封,这些怪绰既遗后人以笑柄,也给后人以种种警示,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深思为戒。  相似文献   

10.
一、清官文化政治生态 1.清官形象与清官文化的形成 清官就是廉洁公正的官吏.清官的形象最早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由官方和民间话语共同塑造而成的,正如当代学者魏琼在《清官论考》中所言,"清官是中国话语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法律文化".自宋以后,有关清官的官方奏折、书籍,民间的剧目、话本、传说、故事、传记等逐渐增多,清官形象开始形成.比如对清官的界定,在古代书籍中,有公正清廉之含义的清官一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世界秩序观、国际责任观和国家利益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思想内涵,突出表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理念。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立足点、以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中,破格用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荀子的“贤能不待次而举”到曹操的“惟才是举”,到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述;从商汤于众举伊尹到武丁破格用傅说,到刘邦重用韩信,到刘备三顾茅庐,古代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也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观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同时又把其与专政对立起来;公正观建立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触动所有制的公正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互助观隐含的团结互助精神具有积极意义,但超越阶级、时代和民族的互助是不科学的。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对德国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论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当代管理思想家彼得·圣吉和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为考察对象,发现在这些管理哲学思想中,最基本的思想精髓与中国古代管理哲学智慧不谋而合。儒家管理哲学智慧中的为政以德、修己安人的德行修炼思想、道家和易经中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系统思考方式和阴阳对立和谐、生生不息的宇宙生成论精髓,均成为当代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由此引发我们对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重新估价和采取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与命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重大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为如今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火花,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习近平同志一直以来重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传统文化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意蕴的阐释彰显着科学性。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进行深刻剖析,可以发现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深刻认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思维体现着民本思想、精细化社会治理蕴含着古代精准思维的智慧、现代知行观传承着传统知行合一观、依法治国实践回应着传统法治文化理念、反腐倡廉工作弘扬着传统廉政思想、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蕴含着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于金字塔结构的经济后果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利益侵占观和弥补制度缺失观。本文以2002-2007年的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类型、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和公司盈利情况等因素,研究我国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的经济后果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  相似文献   

18.
<正>公众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以社会公民为主体的公众监督更是实现以公开、公平、公正为价值目标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观指导下实现公众监督制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亚洲观"的深层含义,只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才能真正得到理解。任何一个明眼人都会看出,美国自从"重返亚洲"以来,故伎重演,一直试图采用"以亚洲人来制亚洲人"战术制衡中国的崛起以延续自己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事实上,美国人也确实有很多抓手可用。亚洲国家之间历史碰撞遗留下来的种种恩恩怨怨,以及当前因中国的迅速崛起而产生的许  相似文献   

20.
正闲来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有很多古代官员因举止失仪、为政不仁或其它原因而被"封"以种种怪异的"绰号"。拂去历史的尘封,这些怪绰既遗后人以笑柄,也给后人以种种警示,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深思为戒。"三不开宰相"。五代后唐有个叫马胤孙的书呆子,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朝堂之上当上了"甩手掌柜":上朝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在家不开门接见士大夫,时人暗骂他为"三不开宰相"。"三旨相公"。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圭在位16年,尸位素餐,从无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