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鸟和银鸟     
人部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一天,樵夫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啊,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他把银鸟带回家,专心替  相似文献   

2.
某日 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责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万。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人采到树前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几下,一位小和尚就对另一位说:“师兄,我这把铁镐把环了。你等着,我去修一下再挖。” 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于是小和尚去找木匠借斧头,木匠说“真不巧,我的斧头昨天砍东西弄环了 就让我用菜刀结你修一下吧。”小和尚听了说:“那怎么行,用刀修得又慢又不好,让我去找铁匠把你的斧头修一下吧。” 小和尚带着斧头去另一个村子找到…  相似文献   

3.
信仰与私利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真主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要走近这棵树时,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的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来砍树?”  相似文献   

4.
老鼠杀人     
首听途说是真相的拦路虎。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柴,在山洞边休息的时候,看到一群老鼠正啃噬着一具尸体。他惊慌地跑下山,遇到路上的人就说:“我看到一群老鼠在吃人。”  相似文献   

5.
三条评论评洋厂长格里希的“三斧头”……胡耀邦对外国专家工作非常关注。他对外国专家局和中央引智领导小组作过多次批示,每次不只是圈阅或转某同志阅处,而是有意见、建议,有批评、赞扬,极为认真仔细,对搞好外国专家工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人才瞭望》2005,(9):99-99
1.雇用合适的人。人选得对,什么都顺,如果选的人与职位不合,那么“斧头掉下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对人。  相似文献   

7.
瓦努阿图,是大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在瓦努阿图附近的海域,生长着一种大海贝。这种海贝的外壳十分坚硬,用手是掰不开的,只有用斧头等利器才能把它劈开。大海贝里面会长出一种珍珠,名叫黑珍珠,其价格特别昂贵,一颗就能卖到十几  相似文献   

8.
伯牙抚琴抒怀于琴台。樵夫钟子期能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遂视子期为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样的际遇,可遇而不可求。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在行将干涸的水洼中吐沫互相润湿,这种苟延残喘的相互扶持固然令人感动,但各自游向大江大湖汪洋恣意,才是一种大自由、大智慧。  相似文献   

9.
"教育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意义的引导,这是因为教育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关心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生活、如何生活;他如何塑造自己的未来;他如何与他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西方,越来越多的女性已不再安于守着丈夫过一辈子田园般的一夫一妻式的传统生活了。但是东方女性依然固守着传统的美德,因此那些想把家建成生活的温床的男人们,觉得娶个中国姑娘做太太实在是一件美事。然而西方的大鼻子男士和东方的窈窕淑女们却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下,要越过各自的差异走到一起也并非易事。史蒂文,是个高大英俊的澳洲青年金融家。四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和太太一起去参加了朋友的生日 Par-ty,他那个天使般娇美的“亲爱的”,和他的朋友双双坠入了爱河,为此,他付出了一半的财产。从此他发誓一定要找个安分守己的东方女性。他几次到中国去旅行希望能和哪个黑眼睛一见钟情;他花了不少的钱参加  相似文献   

11.
1947年初夏,飞越太平洋的航线新开辟不久,唐兴铭告别了约翰教授和依依不舍的凯伦小姐,乘飞机回祖国探亲了……唐兴铭这次归国,可以说是悲喜参半,忧虑满怀。喜的是,虽然他失去了慈爱的老母亲,可父亲身体还健康,精神也特别好,这使他感到欣慰。另外,他还发现,赵一臣伯父不仅悠闲自得地生活着,而且对他的事业、前途、生活比以前还要关心。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同赵莹小妹的不期而遇的相见。十多年来,他曾  相似文献   

12.
傅涵 《国际人才交流》2012,(12):40-42,72
他是一位生活在北京的美国人,他唱中国歌,吃中国菜,游历中国,热爱中国。他是外国人在北京的一个代表和缩影,他是马克·力文。2012年8月31日~9月4日,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英文门户eBeijing拍摄了马克·力文微电影,展现了马克·力文在北京的生活,体现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向世界展示北京!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碎银     
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想得到整个春天,命运只给了他一片绿叶;一种人只想拥有一片绿叶,生活却给了他整个春天。前者抱怨生活,后者感恩生活。抱怨的人即便坐享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还是找不到一平方米的幸福。一个人生活的空间里全装满了抱怨,怎么能容得下幸福的小小脚丫?感恩的人住在茅草屋里,也是幸福的,房后清风作弦,檐下雨露为琴,屋顶鸟啾如歌,天上月光当酒,茅屋一壶酒,醉里乾坤大。因为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编辑的新闻稿件曾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他在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离开众人心驰神往的美国。他在年逾花甲的时候选择来到中国。他用亲身经历向世人宣告:生活在别处。在许多中国人还在对"美国梦"孜孜以求的时候,约翰·莱顿(John Lydon)带着另一种憧憬来到中国工作,那个时候他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在许多人满以为事业有成而肆意享受生活的时候,他放弃了美国这个报  相似文献   

15.
缺乏效的生活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是一种灾难。澳洲的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硕壮无比,一只瘦小赢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莫名其妙地死掉了。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让  相似文献   

16.
放弃自己的短项,等于加长了自己的长项。晓亮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一所名牌大学的校门, 他赶上了国家分配工作的末班车,到某机关报到。远在他乡的父母把他视为一生的骄傲。几年的机关生活消磨了他的朝气,按部就班的节奏令他沉闷,小心翼翼的办公室气氛使他压抑。每天下班之后,弹奏心爱  相似文献   

17.
平民后代平步青云 吴作栋于1941年出生在新加坡一个华裔家庭,祖父早年从福建泉州来到新加坡谋生,是个心地善良而已正直的商人。吴作栋少时丧父,但这个传统的中国移民家庭却给了他应有的温馨。他在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生活时说,父亲去世后,我跟着祖父、祖母、叔父、婶母、堂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二叔是饼干厂的工人,十分勤劳节俭,他挑起了这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 吴作栋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享受助学金和奖学金。这使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他认为,自己是新加坡“精英主义”教育制度的受益者。 1964年,吴作栋从新加坡大学经济…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这一时代特点结合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出了与杜甫诗歌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脚印     
身后的脚步就是战胜自我的印证。 6岁那年,他得了种怪病。肌肉萎缩,走路时两腿无力,常常跌倒。他父母急坏了。带他走遍了全国各地有名的医院,结果都一样——重症肌无力。专家说,目前此病只能依靠药物控制,无法治愈。他的生活从此变得不同于常人。  相似文献   

20.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1934年任北大文理院院长时,还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国民党中统特务怀疑他是共产党,在“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剿共“旨令”下,国民党就将他逮捕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在向特务头子求情时说:“范先生平素为人正直,生活非常俭朴。”特务头子闻言,如同抓住了证据,十分自信地断言:“够了!就凭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像共产党!”后来,国民党未审出个所以然,只好把他放了。范文澜出狱后对同仁幽默地说:“看来,以后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