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高句丽民族起源,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秽貊说、高夷说、高夷—貊部说、夫余说、古朝鲜说和炎黄—商人说等,上述诸说皆有一定问题,包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诸说之中,高句丽族源主体为辽东“二江”和“二河”上游“貊”部说更具推断和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代东方秽与貊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近年学术界出现的秽貊族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回顾与反思。本文以为,秽貊,作为民族实体,出现的时间,并不那么古远。早期文献里的秽貊族称,是春秋战国至秦汉间,古典作家追述古史,以中原为中心,对东方部分民族带有贬意的泛指,并非对具体民族的专指,他们与汉代出现的秽貊实体,不是同一民族概念。秽貊,作为民族实体,分布的地域,也不是那么广阔。所谓秽貊起源秦晋高原、华北平原说,以及商先秽貊说,夫余秽人说,青丘、周头秽貊说,东北地区大部分水系名称皆为秽貊音转说,证据都不足。以地望重合为依据,认定秽貊考古文化,更难以成立。一些学者认定的秽貊人及秽貊考古文化,其中不少一部分应属于东夷人领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辨析高句丽起源中的“夫余说”、“貊说”、“高夷说”、“商源说”和“夷、貊、汉”多源并存说的基础上 ,强调了高句丽族源的“主体” ,是辽东“二江”流域从商周时期的“高夷” ,到春秋战国前后的“貊部” ,其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从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上 ,将构成高句丽的族源主体 ,即从先秦“高夷”到“貊”族的青铜文化 ,与公元前一世纪高句丽建国后 ,由夫余南下“貊”地后开始形成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即两汉时期高句丽的“五部”文化 ,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和文化内涵上予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来自蒙古草原东部的貊人、夫余人,也有东北古 老的居民秽人、句丽人、真番人,还有来自中原的汉人。在简句丽政权统治下,上述民族进行长期 的民族融合,而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被贯以其政权的称呼,被称为高句丽人。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的族源过去一般都仅从高句丽王室的起源去考查,因而大都认为出自夫余或 貊。近年始注意从高句丽全族人民的来源去考查其族源。但由于以往文献仅载王室起源,而不载 人民起源,因此给考查其真正族源带来巨大困难。近年随着对高句丽兴起前该地区考古文化研究 的发展,提供了从考古文化考查高句丽族源的可能。本文全面综合了高句丽兴起前该地区的各种 文化遗存的族属,得出结论认为前高句丽文化是由夫余文化、夷文化、汉文化三种文化组成。因 此,提出高句丽的族源为夫余、夷、汉。并指出以后随着高句丽族的发展、汉人融入高句丽族者日益 增多。高句丽族最终成为以汉族为主源形成的一个民族。这是对高句丽族源的一个全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上四大族系之一的秽貊系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直至灭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具有本族系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当秽貊系民族融入其他族系的民族之中,也把秽貊系民族文化的影响带入其中。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是认识这个民族和民族文化的钥匙。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不仅是这一民族文化史的组成部分,也是认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透镜,通过对民族习俗与文化的认识,可以对其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秽貊系民族虽然最后灭亡了,但夫余、高句丽都创造了比较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在秽貊系民族在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夫余与貊族有着极其密切的族源关系。与朱蒙有关的夫余,虽冠以北、东、南等冠词,但实与吉林、农安之夫余无关。而靺鞨族进入长白山地区,也决非始于高句丽之后。  相似文献   

9.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10.
高离族源试探○周向永有关高离的研究,关乎东北地区古族夫余、高句丽等民族的起源、迁徙、与它族的融合及文化遗存的比定等诸问题。以往学界对此虽有涉及,但多为高离在“流”的意义上的探讨,如高夷与高句丽的关系等,对其“源”之所在,抑或名谓由来却涉猎不多。本文得...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五部是在朱蒙立国前后以桂娄部为核心联合其它四部而形成的,但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在五部的墓础上仿中原五方土制建立民族与国家的政治体制。与高句丽同出于貊的夫余和百济也都实行五土制,而各有其特点。五部制与高句丽统一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密切关联。这种制度随着高句丽奴隶制的改变,进而发展的“五褥萨”制,与后来东北的渤海、辽、金所实行的五京制当有历史的渊源关系。 一、五部的来源与形成 高句丽五部的来源最多可以上濒到朱蒙南下立国时。对高句丽五部的来源及其形成的研究,过去尚很少涉及。《通典》谓五部“皆贵人之族”,这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一个线索。这些“贵人之族”, 当然是朱蒙所注重,尊敬和联合的主要对象,而这些“贵人之族”也一定  相似文献   

12.
从“别种”看高句丽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种”一词的含义,最初是指从原部族中分出后独立发展的子孙后代,称“别种”的部族与基本种之间族源相同。最早使用“别种”一词的正史是《三国志》,称高句丽是夫余别种,证明高句丽从族源上讲当出自夫余。但高句丽族在南下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已成为不同于夫余人的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中、朝史书对高句丽五部的名称记载虽不同 ,但却可以发现两种史料间的对应关系。高句丽五部以夫余人为主 ,融合了秽貊及部分汉族。各部的部长都不止一人 ,且地位不是平等的。在高句丽建国之初 ,五部的部长拥有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的权力 ,既是领主 ,也是中央官。随着对外扩张中高句丽国家机构的完善 ,五部的部长逐渐演变为地方官 ,形成五耨萨制 ,各方面权力受到制约。五部也不再强调部族的意义 ,而是成为行政区划概念。  相似文献   

14.
夫余的疆域和王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余后来亦书扶余,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居民,属(氵岁)貊族。约在西汉初建国,公元494年灭亡,历经汉、魏、两晋、北魏等朝代,长达七百年之久。夫余王国在汉代归玄菟郡管辖,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晋时由驻在襄平(今辽阳市)的东夷校尉管理。夫余和中原历代王朝的关系密切,贡使往来频繁。搞清夫余的疆域和王城,对研究我国统一疆域的形成,东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探讨夫余文物的分布等,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夫余名义,学术界聚讼已久,迄今为止,知有五说:其一,认为夫余是濊的徐读,“濊族之濊即夫余二字之合音”;其二,认为濊和夫余皆源于其族世居的乌裕尔河,夫余之称,因河得名;其三,认为夫余是炎帝族系中番与徐两支子族的融合体,夫为番转,余是徐的初文;其四,认为夫余为貊人余族,被燕击散而败走夫余山(今哈达岭),因山得名;其五,认为夫余国为东夷族中支名于的不组北迁所建可谓言人人殊莫衷是  相似文献   

16.
夫余亦书扶余。关于夫余、北夫余、东夫余的问题 ,中外史学界意见分歧 ,众说纷纭。笔者在已发表的两篇论文中 ① ,认为北夫余、东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北夫余和东夫余。今再重新提出探讨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希望通过争论 ,能够澄清一些问题 ,获得正确认识。不当之处 ,请大家指正。一、北夫余即夫余 ,不是在夫余之外还有一个北夫余  《好太王碑》云 :高句丽的始祖邹牟 (亦书朱蒙、东明 )“出自北夫余”。《冉牟墓墨书》云 :邹牟“元出北夫余”② 。这是关于高句丽起源最为重要而可靠的记载。但在《魏书·高句丽传》、《梁书·东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地,其位置西起大兴安岭,东临俄罗斯、朝鲜,南环渤海,北倚黑龙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早在数十万年到数万年前,远古人群的足迹已遍布东北大地.在以后数千年的历史上,有商先人、东北夷人、燕人、秦人、汉人;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和达斡尔;橐离、秽貊、夫余、豆莫娄、沃沮、高句丽;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满族和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他们风云叱咤,勋绩辉煌,瓜瓞绵绵,光耀古今!  相似文献   

18.
夫余族创建了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跨入文明时代的古民族之一,在东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夫余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的成果亦蔚为可观,但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所得出的结论,尚不能取得学术界的共识。特别是有些外国研究者,否认夫余是中国的古民族,其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渤海文化之发展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渤海,是汉唐期间,由高句丽族和(革未)鞨族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的广大区域里先后建立的两个民族政权,历时近千年,若溯其族源,则更长久。我国的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生息繁衍和交往融合的一处历史大舞台,其中即包括肃慎、东胡、(氵岁)貊三大族系中的各少数民族,同时也包括了自中原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简史》,韩国三省出版社出版,反映最近中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该书是朝文汉文两种文字合刊本。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高句丽”和“高丽”不能混为一谈。高句丽原是中国东北境内古老民族貊族的一支。高句丽的历史是中国东北史以及朝鲜半岛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简史》填补了史学领域的一个空白。尽管《高句丽简史》中立场、观点不同,但是作为学术问题,做到了各抒已见,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