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一课,关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句,原课本注释为“‘王之’就是‘以之为王’”(301页);新课本注释为“‘王之’王,为王。之,咸阳” (306页);新三册课本“单元知识和训练”又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297页)。这显然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  相似文献   

2.
读了芜崧先生与我商榷词语的临时意义问题的文章(《也谈词语的临时意义(用法)与固定意义(用法)——与邹哲承先生商榷》,《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86-88页),愚以为芜文至少存在下面一些问题:1.误读了“至少”芜文说:“我们觉得邹先生对词语的‘临时用法’(或意义)范围的界定值得商榷。”(88页)接着列举了教科书中都见得到的一些修辞手法。随后就说:“这些临时的修辞义,一旦离开所处的语境,便不复存在。何以把他们排斥在‘临时用法’的大门之外呢?”(88页)我的原文根本就没有圈定“临时用法”的…  相似文献   

3.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介之使”,课本上注解为“一个使臣。介、个。”(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33页注)有些选入这篇文章的名家注本也多从此说。如王伯祥《史记选》中就说::“遣一介之使,派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史记选》273页注58)尽管如此,笔者不敢与同,现谨陈拙见如下与持“介”通“个”说的同志商椎。  相似文献   

5.
1927年胡适得到残抄16回甲戌本《石头记》时,对其来历交代的十分简单。他说:“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藏书的人把此书送到书店来,转交给我。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重价把此书买了。”(《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第158页,。以下简称《全编》)胡适的交代如此轻描淡写,如此轻易致信。怎样“重价”“买”的,把钱交给谁了,皆语焉不详。梁启…  相似文献   

6.
修订本高中语文第四册《阎典史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死者六万七千,巷战死又七千,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其中的“无虑”课本注解为:“无须计虑就可知道,即不会少于。”(见课本366页注⑥)显然这是把  相似文献   

7.
“最近你买了什么新书?”“今天,你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太高兴了,我今天又看到一本好书。”这弥散着书香的话语,彰显了新城花园小学师生们对书的浓郁情结。难怪,学校被《人民教育》主编傅国亮先生赞为“办学历史短,文化氛围浓”。文化源自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始于2001年,十一年来,学校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人生”为己任,以新教育实验关于“营造书香校园”为指导,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王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观点:“文学史既是文艺科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是以文学领域的历史发展为对象的学科”,即使“作为一门文艺科学,它也不同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这就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王瑶《关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王瑶全集·卷五》,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是的,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我以为就研究“延安文艺”而言,也完全可以借助历史的方法来开展。  相似文献   

10.
创作《经上》的目的是什么?《经上》是干什么用的?目前的“课本说”“百科全书说”“哲学体系说”以及“字典说”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通过对道藏本《墨子》的《经上》和《经说上》做新的断句和分段,发现《经上》中藏有《原经》。《原经》正好100字,共20句,每5字一句,易于背诵。这种“《原经》说”还认为:最初版本的《经上》就是由对《原经》中所有的 词逐个进行阐释而形成的。它较好地解释了《经上》的形成原因。这一发现为研究《墨经》提供了新的思路,甚至为理解《墨经》提供了新的线索、新的视角。此外,我们还给出了一份《原经》的现代汉语译文。  相似文献   

11.
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凡&#183;高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止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  相似文献   

12.
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七律二首》,其中一首为陆游《书愤》.它的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课本注为:“千百年来谁能(同诸葛亮)相比呢?这里隐含着把自己与诸葛亮相比的意思.”(见原书第177页)我认为精确地说,此句释文应是:“千百年来有谁能同诸葛亮不相上下!”“伯仲间”,谓老大老二之间,序次相彷佛,纵有些微差别,相去亦不甚远.例: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即谓傅、班二人文名参差相等.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即谓诸葛亮的才略功绩可与古代贤相伊尹,吕尚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3.
词义拾零     
一、翳桑 《左传》宣公二年:“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杜预解“翳桑”为“桑之多荫翳者。”新编《辞源》(2512页)和徐中舒的《左传选》(116页)主此说。清代的江永、王引之认为翳桑是地名,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29页)和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661页)主此说。今人陈其猷则认为“翳桑谓枯死之桑也。”(《吕氏春秋校释》897页)我赞同陈先生的解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天华这两本书写于哪一年,专家们的著作和初中历史课本有不同的说法。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下册第490页说:“陈天华在1903年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个小册子,……”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文言文的注释有几条值得商榷,现试陈愚见,供同行研究。 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课本注“陆离”为“长剑摆动的样子”。这两句诗义同《离骚》中的“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注家对 “陆离”的解释历来不一。王夫之《楚辞通释》释“陆离”为“璀璨也”、“剑光”(见上海人民出版社七五年版9页、70页)。今成语“光怪陆离”与此义通。《现代汉语词典》“陆离”条只有“形容光彩繁杂”一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陆离”为“美好的样子(依许慎说)”(修订本第二册556页)。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陆离”为“长貌(依王念孙说)”;《辞海·语词分册》于“陆离”的“长貌”义项中引《涉江》此句为例。详审文意,两句所写的剑和冠都是静态,课本将“陆离”注为“长剑摆动的样子”,剑须是动态,这在情理上似觉难通。成语“光怪陆离”,与《楚辞》中的“陆离”似非同义。“美好的样子”说虽能讲通,但不如“长貌”说具体。《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中的“岌岌”,一般都解作“高貌”,这样,“岌岌”就是对句首“高”字的形象描写。仿此,“陆离”也应是对句首“长”字的形象描写。所以,如果对诸说择善而从的话,我们认为应当从“长貌”说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7.
余东海 《社区》2014,(29):56-56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 花言巧语甜颜蜜色的人,很少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就有三次,《公冶长篇》加上了“足恭”,《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鄙视。《诗经》说:“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说:“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很奸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八十六岁的爷爷总好“霸”着央视十一频道看戏,大都是京剧。我就满怀好奇地问目不识丁的爷爷:“您听得懂吗?”爷爷乐呵呵地说:“我能听懂啥呀,也就是听听唱腔看热闹。吕剧是咱本地戏,说的唱的都是本地话,我倒是能听懂一些,可电视里不大演……”我一看尽孝心的机会来了,就忙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来一盘吕剧光碟,上面有《王小赶脚》、《小姑贤》、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7):88-88
小读者来信说: 我是阜蒙县沙拉蒙古族学校五年二班的武文慧,是《新少年》的忠实读者,每期新杂志都非常认真地读,连过去的旧杂志也时常找出来读。我发现2009年1—2期第88页中,在回答一封读者来信时,说是“把81变成了18”。这里应该是“把18变成81”吧?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四年中国少年出版社出版的《成语故事》第一辑六十七页“惊弓之鸟”条下说:“更羸(gēngléi)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游玩……”一九七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五十五页上说:“战国时魏国有更嬴”。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惊弓之鸟”条的解释说:“《战国策·楚策四》记载,更嬴在魏王面前用空弓虚射一下就打下一只雁来,更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