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既可以拓宽大学生就业道路,又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举措。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配套政策缺失、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误解”等诸多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创新“大学生村官”体制建设,意在促进“大学生村官”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晋 《决策探索》2006,(1):36-36
一、当前“村官”涉嫌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村官”整体素质不高,容易被不正之风冲昏.迷失方向。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绝大多数“村官”的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农村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不断兴建.农业、工业开发项目日益增多.面对诱惑.部分村官忍不住伸出“黑手”,利用职权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走向了群众的对立面。据巩义市反贪局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查办的“村官”经济犯罪的案件中.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犯罪案件已经占到了“村官”其他犯罪案件总数的73%。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大学生“村官”日益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截至2009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8万人以上。2010年,团中央提出了大力推进“一村官一团建”项目工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不断地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赋予其新的标准内涵。日前,江苏省射阳县画出一条“杠杠”:年收入达10万才能当村官。许多“老板”、“富人”因此纷纷走上“村官”岗位。这种做法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种“惟财是举”定“村官”的标准,是否合理、合法?让“老板”当村官,能否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工程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相对优厚的待遇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使这些不起眼的职位成了“香饽饽”,但很多大学生“村官”很快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而北京大学生“村官”通过发挥个人专长指导农民生产、生活实践,以及整合资源,发挥助理的智力优势和团队精神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给人们呈现了大学生“村官”们的新形象、新角色、新定位,值得各地大学生“村官”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相关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得到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持,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金融服务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7.
空降村官——河南省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干部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凯 《决策》2006,(5):19-20
2005年村委会换届,平顶山市就有1831名大学生村官被选进“两委”班子,占下派大学生村官总数的89%。“大学生村官计划”实验两年,就在换届选举这场基层民主操练中获得了多村社会的认同,无疑是一件令人宽慰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是“两委”(村委、支委)换届年,自然会有一些外出农民工返乡竞选村官。加上各地政府及组织部门的有意引导,农民工返乡竞当“村官”容易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平谷区大学生“村官”群体特征;到期大学生“村官”再就业去向及其与群体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年平谷区新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中熟地生源比重增大、重点院校生源比重骤降;到期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去向与其生源背景、毕业院校层次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贾波 《科学咨询》2010,(10):30-30
“大学生村官”这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未来政治生态的建构及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新拓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中还存在“大学生村官”身份处境尴尬、难以适应乡村“熟人社会”、专业技能偏离等问题。应采取强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完善选拔、培训环节;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农村社会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新农村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系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村官”政策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如何管理好“村官”,如何发挥“村官”价值,也已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以重庆为例从政府和“村官”两者角度探讨,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发挥“村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富人治村”是近十年来我国村民自治结构出现了一种新趋势,该政策在推动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亦是村民意愿的表达,然而,“富人治村”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富人村官集权化与功利化;富人村官的有效性较低;富人村官经商与理政的冲突等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建茂 《决策》2014,(7):59-61
淄川区的改革利剑,直指“审计难进村、村官不能查”问题。通过攻破制度盲区,为直审“村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胡云生 《领导科学》2003,(22):20-2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不断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而据报道,日前,某地选村官画出一条“杠杠”:年收入达10万元才能当村官。许多老板、富人因此纷纷当上了村官。这种做法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种“惟财是举”定村官的标准是否合理、合法?让老板当村官,能否收到带动农村致富的效果?只要是富人就能当好村官吗?资产额度能成为选拔村官的主要标准吗?这种标准该不该借鉴?我们在给予农村问题更多关心的同时,也应该对这种用人标准予以理性反思。第一,这种以年收入作为选拔村官的标准、将老板推…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22):22-22
云南872名大学生“村官”当“乡官” 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中.云南全面开展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工作。通过换届选举.全省1245个乡镇.共有87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新一届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呈现学历高、素质高、专业强、业务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力量,大学生“村官”政策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队伍当中。本文以常州武进和泰州地区这两个地区的村官为例,对大学生村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和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变农村干部结构,促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初,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将试验多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式向全国推开。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2009年,大学生“村官”热,已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道亮丽景观。如江苏省有近5万人报名,经审核通过的有30722人,争聘5010个“村官”名额。在苏州市,招聘村官220名,报名者却达到了8087人,  相似文献   

19.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情况,从其初步成效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23-23
眼下.正是广东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聘任期满、准备离开的阶段。其中.很大一批村官新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但又不愿意续聘。在他们之间,弥漫着一种消极情绪。如何真正形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依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