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未来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明确提出城市化涵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即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但城市化建设,有数量,无质量,城市经济含量低;农村工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发展缺乏较好的基础。提出了吉林省发展城市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城市化进程的分形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思想研究了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吉林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提高劳动力素质、城市整合、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服务业却没有取得预期的增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没有显著提升。本文选取吉林省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对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镇人口规模,其次是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最后是城镇居民消费和人均GDP。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否具有响应关系,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前提。采用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吉林省1972—2013年人均GDP和城市化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但是,吉林省经济增长在近两年呈下行之势,城市化速度较为缓慢,这种互动作用将趋缓甚至消失。吉林省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新形成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互动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即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下所必然带来的。有关统计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化较低的水平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然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这不利于现代化建设及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本研究就中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意义、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吉林省与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乘数原理和投入-产出法,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进而分析两省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的乘数效应不同是造成吉林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吉林省由于城镇人口规模小、大部分产业进口漏出大,导致其城市化的乘数效应较小;而且,吉林省以本地城市化为主,而浙江以异地城市化为主,这也导致两省城市化效应的不同.同时还应该看到,城市化是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以吉林省应重视城市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历程,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虽然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特征突出,但仍有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文章以吉林省为案例,深刻剖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有利于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PDL模型的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水平预测领域,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因其在预测时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而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以往研究中,当实际应用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时,往往并未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既往历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中去,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预测时必然会因为遗漏掉重要信息而使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大打折扣。在对混合有限PDL模型应用于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领域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之上,以PDL及ARMA模型的组合应用为例,对于经济因素相关分析法在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与仅考虑了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所建立的传统线性预测模型相比,PDL模型的预测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对我国城乡社会秩序产生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平常心对待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与秩序问题.将社会冲突纳入法律框架,理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浦东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区空间扩展和郊区人口城市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城市化发展模式。但是由于这种模式给郊区和城区以及浦东未来发展带来了难以化解的问题,在“二次创业”的新机遇面前必然要实现转型。这就需要转变城市化发展理念,在人与物协调中实现城市化发展,形成城乡和谐相融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逼趋势。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发展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主要劳动人口)向非农业或城镇转移。这一点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基本相同。至于农业人口转移的条件、速度和规模必然涉及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规模和容量。这方面,不同的国家是不一致的。或者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是不同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第27条指出:“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繁荣,城市化的程度的提高和新城市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本文旨在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加以探讨,主要分析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偏低的原因和城市化发展趋势等问题,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象征和标志。工业时代的文化与农业时代的文化之间剧烈的碰撞,必然通过城市化发展的曲折演绎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一波三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影响至深,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产发展与社会劳动就业的矛盾。从实际出发,中国应坚持走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化的历史轨迹看,大都市区化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流组织模式,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启迪作用。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区域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家协调区域发展的战略背景,我国四大区域应选择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可以促使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缩小第一产业规模,促使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城市化的发展。二者的互动机制是经济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化反思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象征和标志。工业时代的文化与农业时代的文化之间剧烈的碰撞,必然通过城市化发展的曲折演绎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一波三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影响至深,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产发展与社会劳动就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与本国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偏差,这成为产业结构进一步高度优化的障碍。中国城市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城市化水平区域间不平衡。从城市形成理论考察,城市化、市场化、产业演化三者具有较强的内在关系。在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下,产业高度化与城市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城市化的基础是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基于此,我国欠发达区域城市化的推进应以发展优势非农产业和提高市场化水平为主要途径,相应构建超前产业高度化与完善的市场化程度有机结合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模型及对因子分析结果的辅助聚类分析,评价了2000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表明,江苏城市化进程快步推进,各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明显,南北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要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应加强政府对城镇体系的宏观调控,注重发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政策面上的协调,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