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4):14-22
回到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建构之初,通过分析鲍姆嘉登和康德美学所代表的不同范式,对生态美学进行定位。从康德美学所奠定的现代美学来看,审美与伦理之间并非如当下学界通常认为的是互相隔绝的,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以感性的方式研究文化与伦理的问题,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或哲学介入审美并非对审美自律的背离,而恰恰是当代美学走向深化的体现。当代美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让人们思考"如何才是美好的生活途径",由此涉及到将自身的审美判断建立在生态的哲理思想基础上,也就是说人类的良善之美好生活这个伦理学所考量的基本问题从根本上就包含生态美学的向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生态美学在学理建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得到初步的建构。当然,生态美学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主要表现在生态美学的主导话语形态还没有确立,生态美学还没有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话语体系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时代背景,加强系统的理论建设,挖掘、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加强中西对话。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美学寻求突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超越认识论,走向存在论.存在论维度是进行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生态美学的现实尺度、超越品格以及人文关怀等,只有在存在论的视野中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在存在论的追思中考察、构建生态美学,显露生态美学存在的源始状态,以纠正在传统认识论思维定势中的一些偏见与误解,是当前生态美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是我国美学家提出的一种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具有鲜明的后现代品格.后现代主义有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属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美学作为全新的美学观,实现了对传统美学哲学基础的跨越.生态美学鼓励多元思维风格,开创了新的美学时代.生态美学坚持生态论的存在观,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5.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6.
实践转向与生态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转向对生态美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特别巨大,因为生态美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美学.由于实践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实践,而生态美学的产生使美学转向对自然生态美、社会生态美和精神生态美的实践性分析和研究.实践转向使美学由传统的形而上的非实践性美学转向形而下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新发展,是具有现代性和开放性的实践美学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美学研究在中国已有十余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理论上达成四方面共识:生态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逐步明晰,确立了一些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基本确立的以生态存在论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对美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中国传统美学资源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是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学理基础,它为中国美学参与东西方美学平等对话创造了重要条件;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于,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当代文化课题,从现代人类学视角看去,其民族性有独特体现:(1)现代人类学对“人”的理解,偏于对“人”及其“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差异性的辨识和描述。这一立场,使得以人与世界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对象的生态美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特征凸显出来。(2)生态美学的多样性突出表现为文化上的差异性。现代人类学认为人性身份的多样性,主要缘于文化模式的差异性。生态美学的构想惟有体现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才符合“审美生态”的真正意义。(3)生态美学文化品格的特殊性,最终落实为生态美学的民族性。这使得民族化的生态审美资源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继承弘扬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美学而非生态美学成为西方美学的生长点,并非是生态美学较之环境美学先天处于劣势,而是受西方哲学、美学传统影响以及当时对生态的理解不充分所致.利奥波德开创的生态美学传统在环境美学中得到延续,环境美学的理论现状表明生态维度乃是其最重要的理论维度.受生态哲学、过程哲学以及非西方语境下的各种生态理论资源的影响,环境美学将会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维度的关注,同时也为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程相占 《学术研究》2013,(1):122-131,160
综观过去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可以将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关系论归纳为五种立场:一、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具有不同的开端,二者并行不悖、没有任何关系;二、在环境美学框架内发展生态美学;三、将环境美学等同于生态美学;四、吸收环境美学的理论资源来发展生态美学;五、参照环境美学,通过充分吸收生态学观念、彻底改造传统美学而发展生态美学。笔者坚持第五种立场,认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差异非常明显,将二者混为一谈不利于各自的健康发展。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于"艺术审美"的"环境审美",它是对自黑格尔以来以艺术品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哲学"的批判超越,其核心问题是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联系与区别;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生态审美",其对立面不是"艺术审美",而是传统的"非生态审美"或"没有生态意识的审美"。环境美学是就"审美对象"这个角度立论的,探讨审美对象是艺术品还是环境;生态美学是就"审美方式"这个角度立论的,其立论根基是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思维,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生态意识引领下进行审美活动,亦即在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如何使生态意识发挥引领作用而形成一种"生态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