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0个省(区、市)9000个农业生产单位主要农产品收益情况调查,2003年由于粮食价格回升,农民种粮收益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部分冲消了粮价回升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一、粮价回升,种粮效益普遍提高,大豆效益最好。2003年我国粮食减产,供过于求矛盾趋于缓解,粮价回升。小麦、玉米生产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0%和4.6%,大豆价格上涨20.6%。尽管粮食单产略有下降,但由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粮价不断上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粮食需求总量却随着人口数量上升持续增长,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本文简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状况,探讨了粮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论述了粮价波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三者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应有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 ,应由生产安全转为流通安全、物流安全 ;由产量安全转向能力安全和主产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安全 ;由供给数量安全转为兼顾供给价格安全。近期中国粮价小幅度上涨 ,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周期性表现 ,不应把它看成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粮食购销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能力 ,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王哲平粮食流通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实行订购价和议购价并存的体系,订购价制度对于国家稳定粮价,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起到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粮食顺价销售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对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将国有粮食企业推向市场 ,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具有积极意义。粮食顺价销售启动后 ,国内市场粮价将有一定程度回升 ,但只要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物价管理就不会引起粮价暴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经启动、快速重点突破、全面深入推进、攻坚决胜四个阶段,迈出了七个实质性步伐。粮食流通工作重心、粮食流通体制、资源配置方式、粮价形成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粮食流通改革市场化方向、建设新型粮食市场、流通的先导作用、宏观调控目标取向等方面得到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国际粮价持续高企和国内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的双重挑战,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可能是一个长期中的特征事实,而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容出现闪失的重要意义。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角度看,流通体系直接决定着供求衔接效率和粮价变动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平稳,就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通过改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Diks-Panchenko的非参检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14年6月我国的粮价和通胀月度数据进行非线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粮价和通胀之间存在短期和长期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还发现,通货膨胀可以影响种粮成本,而种粮成本的上升又能够推高粮价,通胀对粮价影响的成本渠道是畅通的。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粮食生产补贴,以减轻种粮成本上升对粮价上涨的压力。另外,国家还需继续实施粮食收购托市政策,保持粮价的平稳上升,防止出现"粮价—通胀"相互推高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理性看待粮价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0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粮食市场发生突变,粮食价格整体涨幅超过15%,主产区的小麦市场价格涨幅超过了20%,如此短期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是1995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一次。粮价快速大幅上涨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正确看待当前粮食市场形势,对做好粮食流通和市场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粮食市场出现疲软,粮食价格持续下跌,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国际粮价上涨和国内CPI高位运行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粮食价格出现了稳步上涨的态势。然而,在粮价上涨的同时,粮农并没有因此而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出现了持续减产甚至土地抛荒的现象。本文对这一"悖论"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这一现象背后引发的政策失效问题做了反思。基于当前国内通胀恶化以及粮食增产乏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需要着力解决粮食政策制定中出现的"隐患"、"死角"及"差距"问题,并逐步实现国家粮食政策的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粮价调控体系的理论思考郑春风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制目标的确立,使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也相应暴露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本身急待完善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诸如放开粮食市场后,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加以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粮价迅速上涨,国内外粮食安全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不是生产和总量问题,而是结构和分配不平等问题;当前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全球通货膨胀加剧,我国粮食安全坚持“以我为主”方针有利于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在总体上处于历史较好水平,要警惕单纯依靠粮食自给率指标带来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误判。此外,管控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应对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长潜力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3.
农户种粮意愿弱化是指由于种粮比较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引发的农户种粮积极性降低而导致农户粮食产出萎缩,进而引发粮食种植业退化现象。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农户种粮意愿弱化呈加速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单个农户粮食产出下降、复种指数下降及部分农地抛荒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农业劳动力上涨及短缺、粮价过低、年轻农民“厌农”情绪扩张等,如何通过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以改变这种局面,成为提升农户种粮意愿进而化解粮食种植业退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超过了之前的历次危机。并且,此次粮食危机与石油、金融之间存在密切的联动关系。一方面,油价的上涨增加了粮食产业链各环节诸如生产、运输、加工的成本,从而带动了粮价的高涨,并且美国基于油价高涨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人为制造的粮食短缺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另一方面,美国为解决国内金融危机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过剩性流动和美元的贬值推高了国际粮价,而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又加重了粮价飙升。在粮食能源化、粮食金融化的综合作用之下,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粮食的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逐渐突显。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以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吉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和粮食经营亏损大省来说,深深感到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粮改政策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粮食供大于求,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的形势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导致库存积…  相似文献   

16.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永恒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国际粮食发展呈现粮价上涨和国际粮食政策连续出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限制粮食出口国家增多和高价粮食持续时期长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可以看出引起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国家粮食库存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下降、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者普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波动大、粮食消耗量刚性增加与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全球经济增长刺激粮价上涨、全球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频繁等方面。从全球层面看,应对当前粮食危机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构建全球层面上的粮食安全生产的耕地保障机制;二是在全球视野中构筑灾害应对型农作制度;三是构建全球粮食贮备及需求信息共享平台,稳定粮食供应市场;四是构建全球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计划,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其波动对居民的经济福利会产生影响。运用中国1995~2010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IDS需求系统模型估计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的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借鉴Minor&Goletti福利效应模型,测度了粮食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福利效应,粮食价格下跌10%,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组的福利平均变动分别为0.52%、0.32%和0.19%。而粮食价格上涨10%,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组的福利平均变动分别为一0.14%、一0.74%和一0.4%。基本结论是:粮价上涨,城镇居民福利损失,粮价下降,城镇居民福利改善。由于粮食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等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粮食自价格弹性随收入增加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粮价波动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大于中、高收入人群。因此,政府应更加关注粮价波动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通过完善价格补贴制度等措施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首农言·粮价物价>记述了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地区的粮价波动,以及自产和外来商品的供应及价格.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供给变化是一般粮价上下波动的基本原因,而商贾"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才是根本原因,牙行、胥役、官员等监管职能的丧失则是粮价剧变的重要因素.粮食及日用物资价格变动的背后,又透露出其商品化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供应与流通的多元化,二是市场调节占据主导地位,商人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9.
战争年代,粮食之重要不言而喻。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粮食价格波动基本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抗战爆发至1941年7月,粮价经历了一个从基本稳定到急剧上涨的阶段;后期自1941年8月至抗战结束,粮价上涨时剧时缓,波动频繁,但亦大体呈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首农言&#183;粮价物价》记述了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地区的粮价波动,以及自产和外来商品的供应及价格。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供给变化是一般粮价上下波动的基本原因,而商贾“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才是根本原因,牙行、胥役、官员等监管职能的丧失则是粮价剧变的重要因素。粮食及日用物资价格变动的背后,又透露出其商品化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供应与流通的多元化,二是市场调节占据主导地位,商人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