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健全人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外仁 《阴山学刊》2003,16(6):101-1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而最基础的工作是培 育健全人格。把培育健全人格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要 求。人格培育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又要借鉴西方人格理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必须品质 ,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应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应帮助大学生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大学生更应该加强自身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梁亚英 《南方论刊》2011,(Z1):54-55,52
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定格,因此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是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学校的责任,有家庭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去讲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有无健全的人格,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成长,进而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国家能否强盛。所以,教育应首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并要有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塑造的核心内涵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人格塑造,其核心问题是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它是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的培养.德性、创造性、幸福感高度涵盖了人之为人最本质的东西,是具有社会意义和积极作用的人格内涵,可以成为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塑造的核心内容和标准,这些内涵反映了人性的本质以及生活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林滨 《晋阳学刊》2004,(5):99-101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社会变革中,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也在开始形成与发展,它体现为依附性人格到主体性人格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中国人发展的理性选择,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强、自我封闭孤僻、敢为性较低、社交能力差、焦虑情绪重、嫉妒心理强等非健全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要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社会、高校、贫困学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最脆弱的群体是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对自身角色、群体边界、社会关系、他人关系认识模糊,缺乏社会归属、孤独自卑心理强烈,与其他青少年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人格缺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中国”的目标,郑重承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对此,我们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有效地建起一套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人格素质与一个人的成才密切相关。大学生处于人格形成发展时期,如何使大学生养成有利于成才的健全人格,也即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潜能开发,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高等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把传统文化、心理学知识和行为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促进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升华。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具有最高智慧的理性动物——人所特有的工具.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是同语言的发明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只有借助于语言,人类才能超越经验,形成抽象概念,展开复杂的判断和推理,日益深入地认识世界;只有借助于语言,人们才能获得经验之外的信息,分享他人的经验和体会,交流思想和情感,世世代代地流传知识和技能.语言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并且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史表明,语言的发展同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竞争能促进个人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在竞争中所以能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其重要条件就是个人有选择的自由,即以各种方式选择商品生产方向及  相似文献   

12.
学术语言基本规范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语言可以分为自然语言和学术语言两类.自然语言的实质是一种意象链结思维,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是文学语言的主体;学术语言的实质是一种概念链结思维,具有明显的逻辑理性特征,是学术研究的理想工具.学术研究的实质是一种逻辑理性的思维过程,需要遵从"价值中立"的基本原则.相应地,学术语言必须遵从"情感中立"的基本原则,并遵守三条基本规范:即学术概念明晰的规范,行文符合逻辑的规范以及理解性规范.  相似文献   

13.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是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理性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目标在于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向着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方向进行.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是价值观层面建设;二是技术层面建设;三是环境层面建设.  相似文献   

14.
法本质论亦即法的定义问题是法理学的核心内容。法本质的阶级意志论在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阶级意志论将法 (包括社会主义法 )定义为统治阶级意志 ,违反马克思主义 ,既不符合逻辑 ,也不符合伦理 ,更不符合理性和法律全球化潮流 ,应予修订。法在本质上是理性意志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涵不断丰富。时至今日 ,法的本质经由阶级意志、社会意志的嬗变 ,已包容了人类的共同意志 ,有着更多的理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演变及其方向瞻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科斯搭建起法律经济分析的桥梁后,谈判分析范式因其能够将法律经济分析统一在效率主题下而成为主流分析范式。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博弈分析提供的特定环境下主体间互动的分析框架更适合进行法律分析,博弈分析成为新的主流分析范式。但同时,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挑战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理性选择假设,现实性更强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范式正在形成中。那么,法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何在?从法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法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依赖于理性选择理论这一基础理论的进步。“理性”概念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精炼,形成“新理性选择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引导法经济学将向更加实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往往社会冲突破坏了这种和谐,其根源在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相容,为了解决冲突,必然会引入"第三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律体系和政府的建立,即以外在强制形成博弈均衡,但是"第三方"在解决冲突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冲突,即政府失灵.一系列博弈论实验表明,维系社会和谐的不能仅仅是法律和制度,更重要的是道德.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全球信息化浪潮催生了诸多新媒介,人类信息,特别是语言信息,进入指数级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多界面、多视角、全方位之势,学科分化与整合交替发展,探寻东、西方传媒语言界面研究脉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传媒语言界面的西学接触研究始于文献传播研究,此后在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传媒教育等方面传播、语言、社会、文化和教育不断交融,我国的传媒语言界面实践在学术论文研究方兴未艾,专著研究渐已整合成型,学科建设引领传媒语言界面研究的方向与潮流.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与其社会的文明状态相适应的.原始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朴素无碳"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适应性低碳"的,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发展性高碳"的,而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应是"理性低碳"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选择,是要在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进程中实现低碳化,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发展.构建和普及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树立和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实现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低碳化改造;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普及各具特色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各生活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企业与居民等要全方位地、积极地、广泛地践行理性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宋清华 《齐鲁学刊》2006,(5):118-121
理性具有超越经验世界的特征,这是由理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理性的超越性追求,体现的是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它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的表现。理性借助这种超越性的追求,来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人类建构完美的自我形象和至善的理想社会原型,以体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但理性所建构的理想世界,乃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追求,为的是唤醒理性的反省和批判精神,以避免僵化、停滞以及功利价值追求,鼓励人超越现存,激发人的指向未来的内在创造潜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符合人性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现代人格体系的构建,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社会的重要内容。理性地阐释我国社会人格现状存在的若干弊端、形成弊端的原因以及该弊端对所引发的人格障碍,指出面对人格现状必须进行社会人格整合与重塑的必要性以及整合重塑应循的基本原则。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人格文明的全面建设,适应并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