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1906年,他应安徽巡抚诚勋和学界名流姚永概的极力邀请,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并协助创建省师范学堂,对安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信达雅”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但“雅“字引起较多争议,褒之贬之,见仁见智。本文通过研究严复先生的生平经历、“信达雅”的提出来探讨严复先生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自清末高等学堂、高等专门学堂和高等实业学堂创办以来,相继经历了安徽高职高专教育的初创、衰落动荡、发展和巩固、稳步发展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时期。回顾安徽高职高专发展的这5个时期。以史为鉴,作出思考,将会更有效地推动安徽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遭遇惨败,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乃至“商战”不如“学战”,从而使洋务教育偏重学习“西文”和军事技术等“西艺”的思想和做法有了调整,兴办服务于民族工商业的实业教育渐成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1896年“俾育人才而济实用”的江南储材学堂应运而生,开两江治下实业教育之先河。在维新运动中该校更名为江南高等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嬗变为江南格致学堂,在清末“新政”中于1904年改办成江南实业学堂,又于1905年升格为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成为江苏和安徽等地实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民国以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以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两脉延续和发展。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大学区制的实施,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办学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严复在进化论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舆论领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并不是简单的二级信息传播者,而是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再传达出带有自己风格烙印的进化观点——天演论,随着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公开出版,进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进步”与“革命”是在进化论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衍义.严复的“天演”和世人接受的“进化”思想是中国近代改良和革命思想的来源.严复以其独有的理性审慎奠定了他中国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率性”与“作圣”:少年胡适受学经历与胡适其人罗志田胡适一生,从他自己所说的“做人的训练”到终生职业道路的选择,都有父母亲的深远影响。胡适一进学堂,读的就是父亲胡传自编的《学为人诗》,也就是胡传希望他的儿女学习的“做人的道理”。诗的第一句是“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推动达尔文进化论在清末民初中国传播的重要思想家,但其进化论(天演论)并非对达尔文学说的照搬,而是中西思想资源与晚清历史语境的多重融合。严复一方面融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与道家“去伦理化”的自然观,揭示出以竞争与优胜劣汰为特征的残酷世界秩序;另一方面又融合斯宾塞的“直接适应”理论与儒家自强不息的道德理想,阐明了残酷法则下人类主观努力的重要意义。严复也摈弃了斯宾塞强调个体自由竞争而拒绝国家干预的立场,做出了适合中国语境的创造性理论转化。因此,严复天演论不仅展现出自然与伦理复杂的二元结构,也将达尔文主义从“优胜劣汰”的强者哲学转化为“争以自强”的弱者哲学,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安徽新型高等教育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型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是被动的应急措施,旨在救亡图存。安徽的新型教育发端于维新变法。甲午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洋务教育“囿于一材一艺”、“不明大体”。由此由“西艺”而及“西政”。1897年成立的求是学堂,是安徽第一所新型学堂,属大学预科,是安徽省新型教育的萌芽。这种新型教育从高等教育开始,而后普及中、小学,是不正常的逆势发展,它是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但它仍象征着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试论严复的译名创新陆道夫严复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是一位划时代的、独具特色的翻译家。他试图通过翻译“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把当时先进的欧洲思想文化系统地输入给中国,成为我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自1897年首...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以所遇为孙子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鲁迅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  相似文献   

11.
为完成“新知识翻译”的历史使命,严复创译了大量新名词。长期以来,其译词创制和历史容受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和公允评价。详尽考察严复译自英文unit的音义双关的“么匿”概念的创制、使用及其在近现代报刊、辞典、教科书、学人著述等历史文本中的容受情况,可尽可能还原严复译词的传播与接受真相,更加合理地评价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重新审视学界过于强调严复译词容受“断裂性”的观点,重视并肯定其“承继性”一面。  相似文献   

12.
“条顿”是严复著译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在《原富》《群学肄言》《社会通诠》《法意》及《英文汉解》中,均有提到。在目前已出版的严复全集、严复文集及严复学术资料选编中,大多收录有《英文汉解》一文,严复在该文中提到了“条顿”的英文表达方式。长期以来,《英文汉解》中的“条顿”一直被拼写为“Tentonic”,而经查证,“Tentonic”在字典中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后人在辑录时把其中的字母“u”误看作“n”录入了,正确表述应为“Teutonic”。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二王”与近代湖南书院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闿运与王先谦在近代史上并称湖南“二王,”他们都与湖南书院改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王闿运不认同西式学堂教育,主张在传统书院教育体制之内改善书院教育,船山书院在其主掌之下至1915年方改为学堂;王先谦接受了西式学堂体制,但其坚守学堂不能离“道”而行,在湖南书院改制中呈现出双重趋向。“二王”与湖南书院改制的关系,透射出传统型知识分子在晚清变局中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严复的翻译,学界一般考察其翻译理论主张,即信达雅,或者考察其翻译中所出现的中西不协调现象,并针对英文原文与译文具体考察之。但对于严复译文求“雅”的动机却少有考论,不对这种译必求雅的动机进行考察,就难以全面评价严复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严复利用本土的文言译介外来思想,雅训的古文笔法充分表现出其译著的“古文学”性来。严复在翻译中,力求信、达、雅——其实,更确切地说是,出于阅读对象的设定,雅才是严复翻译的最高要求,而信与达,只是一种翻译理想,其实在其翻译中未必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邵力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 ( 1 90 7)在同于右任赴日本考察时 ,经于右任介绍 ,被聘为西北大学的前身陕西高等学堂教习 ,次年到堂讲授法文与西洋史课程 ,并兼任陕西师范学堂西洋史教习。他在高等学堂任教两年 ,待人接物 ,谦和热忱 ,师生们多愿与之交往。他一贯主张妇女解放 ,男女平享教育权 ,主张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清宣统二年 ( 1 91 0 ) ,辛亥革命前夕 ,陕西高等学堂的两名学监姚荣波和严肇卿 ,常与学生发生龃龉 ,以致在年终时酿成全体学生驱逐姚、严的风潮。由于学生的要求始终得不到满足 ,遂全体搬出学校 ,移住市内西大街桥梓口客栈内…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的社会学思想继承了康有为、严复的“群”的概念,其“群学”思想不仅仅着眼于学术,更在于将合群与物竞天择相联系为他的政治变革理想做铺垫.在怀着解决社会问题、探寻民族发展道路的学术实践背景下,他在“合群之学”的基础上,以“群学之用”的实践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吸纳社会学理论,推动了史学的社会学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17.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一直影响和指引着一代代人的翻译实践,同时也被许多学者作了各种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尤其是对“雅”字的理解,更是众说纷纭。结合我国翻译的现状及古籍对雅字的论述,“雅”在当代应该理解为“正确(correctness)”,才能在当今的翻译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在2007年10月举办“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专业恢复招生30周年与国家MBA教育10周年院庆活动”。根据《西北大学校史》记载,1912年由陕西高等学堂、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实业学堂和三秦公学组合在一起的西北大学中就设立了商科,马凌甫任商科学长。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严复晚年却列名筹安会,成为臭名昭著的“筹安六君子”之一,顿失天下清望。严复为何会加入筹安会?严复与筹安会的关系究竟如何?探析严复与筹安会的关系,对研究严复晚年的政治思想;正确评价严复一生;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之时,严复虽在发起人中,”名列第三,但总的说来;严复与筹安会的关系相当疏远、相当冷淡.其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严复参加筹安会很被动、很勉强.据严复自己说:“筹安会挂名籍端,颇缘被动、一昔杨皙子来寓,宣布宗旨,邀共发起,…  相似文献   

20.
1月初(壬子十一月下旬),在安徽安庆高等学堂任教。曼殊1913年1月2日自安庆复邓庆初信:“抵皖不觉三周,一切甚适,惟腹内常痛。现寓高等(此间大学名义已取消)。英每周工课,托沈君代理八小时,自任六小时,尚觉清闲。天气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