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共政策在制定、实施及其评估反馈过程中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其中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公共政策秉持的根本价值立场,公平正义是其所坚守的价值取向,兼顾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其基本原则,公共性是其制定执行所凸显的本质属性。不仅如此,爱国敬业的价值观有利于公共政策导向性功能的深化,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有利于其规范性功能的深化,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强制性功能的深化,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有利于其利益分配功能的深化。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全过程,同时,在公共政策执行全过程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底蕴,在公共政策道德评估全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时代的需要,也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学生会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以发挥其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普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实践养成知行合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文化作品;发挥先进典型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建立长效机制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多元信息化时代,了解"易班"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易班"这一重要载体,发挥"易班"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选择度,切实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得到启发和升华,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做好制度保障工作,是做好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坚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做好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因此,探索培育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而要用隐性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通过榜样示范、环境陶冶、活动渗透、网络沟通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价值观教育功能。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眼光的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历史教育在价值观培育方面存在不足,应通过突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和引领地位、改革创新高校历史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历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7.
在接受理论视域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研究目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特征和接受机理进行分析。从接受的期待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接受的构成要素分析,认知突破和实践体悟相结合是接受的基本途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在内心认同和外化践行上下功夫;从接受的中介构成来看,要有效利用多种形式的中介来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为此,必须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强调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发挥文化的润物无声作用和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为教学主线,探求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以"扎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修为"实现知行合一,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共同理想,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泛娱乐主义在资本逻辑和受众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日益呈现出形式感官化、内容碎片化及价值虚无化等样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一定冲击。泛娱乐主义社会思潮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为要义,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全面理解;以日常生活化的强势侵入为手段,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凝聚价值共识的作用;以“娱乐一切”为取向,干扰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同质化的批量生产为内容,妨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为应对泛娱乐主义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其政治性、崇高性、主体性的培养原则,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方向,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培育社会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有深厚人本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在现代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激活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凝聚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通俗化诠释、具象化演绎和典型化宣扬,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员工生活,贴近生产经营,贴近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实施特点,拓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对学生日常服务、管理、指导、咨询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实训、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求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被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是公民道德的重要体现。同时,以德治国的核心在于公民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树立法治和德治的理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新时期治国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提高引领水平,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巨大引擎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共同理想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鼓舞力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化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在遵循唯物辩证原则的基础上,需要从全局中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规范引领以及引导群众自我教育和自觉践履,以切实提高引领的实效性。力图弥补当前学术界、理论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问题上的研究缺陷,成为本文研究的动力,并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4.
加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推动研究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研究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知行统一和教育途径方面存在一定的弱化倾向。此类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环境复杂导致多元价值冲突、理论灌输机械化与社会实践脱节及互联网普及催生的网络文化的影响。对此,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开展多种方式践行活动,完善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源于全体公民对它的普遍认同与自觉践行。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依据在于:它通过指引公民的行为选择和实践活动,促进公民全方面的价值实现;作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既是新时代公民主体利益的表征,也与中国当前社会的共同利益相契合;它既培养了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又为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基于此,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在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和认同介体上统筹发力,齐下功夫,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长久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进而实现公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提高“引领”水平,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思潮的巨大引擎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具体化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力、共同理想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鼓舞力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化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在遵循唯物辩证性原则的基础上,需要从全局中找准引领的着力点,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规范引领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以切实提高引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文化形态,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文化既给我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形式,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新时期依托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协调好网络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探索网络领域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网络文化宣传队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但当前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因此,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的文化引导作用、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等途径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提出的实现教育总体目标的基本路线,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造就“四有”新人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诊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教育方针,对指导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在深层本质上一致,又在内容和作用上有区别。任何社会都要有且必须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凝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能被全社会绝大多数民众普遍认同,它应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理想性,还要尽量能够兼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文章认为,民主、公正、富裕、仁爱、和谐等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