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战略意义上看,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从城市发展实际看,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3条可行性路径:一是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二是资源开发,文化演绎;三是建立旗舰项目,实现综合运作。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将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创新:传统产业融入文化创意可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融入文化创意可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产品营销融入文化创意可拓展产品的市场;传统产业可运用创意思维实现产业创新;以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2.
赵讷  汪明峰 《城市观察》2016,(3):144-155
伦敦是世界上公认的"创意之都"。从1998年伦敦政府首次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至今,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2005年,上海首批创意园区挂牌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在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选取伦敦和上海这两个国际化大都市,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动力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海及其他城市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伟  王越  喻鹏 《安家》2009,(8X):88-101
不久的将来,北京将会变成一座无处不"创意"的文化之城,30余个创意地产项目会在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四处开花,并且成为撬动京城楼市的新鲜力量。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将创意与地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积累,很多项目早已将"创意"植入了"地产",并且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创意产业是如何撬动北京楼市的?本刊将分别从全球创意产业的发展渊源、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并通过学者、开发商、代理行等业界精英的独特视角进行评析,以此勾勒出北京创意地产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世界上少数实行设计产业引导经济发展策略的城市。2006年5月,蒙特利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城"的称号,成为北美洲第一个加入文化多样性全球联盟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蒙特利尔设计城市的发展,缘于市政当局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明确定位,同时以开创性的策略引导和支持设计产业发展壮大。这对我国创意城市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金元浦教授、金汕教授,尊敬的刘江南局长、何继青局长,还有各位领导、教授、嘉宾,早上好.今天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市社科联共同举办"畅想新生活,盛会给广州带来什么"主题论坛,我对各位领导、教授、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马上就要召开的广州亚运会是广州期盼已久的盛会.经过6年多的努力,广州市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运动场馆、文化设施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提升,在市民素质、城市管理、文化管理等软件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广州来说,亚运会已经不仅仪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城市发展和腾飞的机会,是展现广州新面貌的机会,是提升广州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丹 《科学发展》2013,(2):100-106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问题愈加突出。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人才发展问题主要受认定机制、培养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长效生活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影响,上海应重视人才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发展策略,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其创意成果的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城市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通过文化创意企业的数据分析,概括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构成对集中的城市空间需求不显著,产业聚集与地区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重要功能单元对产业聚集有着显著影响,低成本地区对生产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吸纳现象明显,此外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也有着重要作用。朝阳的案例表明对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产业链上的重要功能单位布局、空间成本,上述因素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干预的综合作用下,影响产业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对现有空间政策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引导政策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应针对少量待发展的特定地区,使得政策运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视角,就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广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广州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关键在于解放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高灵芝  舒玲玲 《职业》2011,(34):56-57
“来过的人心向往之;来了的人流连忘返;住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如果说这是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对于杭州的溢美之词,那么“杭州是一座非常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就是他对于杭州文创所寄予的美好希冀。而这并非一家之词,在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国际中央展厅,一场聚集了海峡两岸文创界知名人士的高峰论坛上,几乎所有人都对杭州的文创产业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上升到"功能分区"的战略高度,建立文化创意功能园区,例如天河区主导"软件新媒体"产业发展,海珠区主导"影视会展"产业发展,越秀区主导"动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荔湾区主导"设计工艺"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打造区域创意之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构建吉林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发挥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构建冰雪经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高校为依托发展校园后备人才的发展构想,最后结合吉林资源,提出以创意竞赛产业和体育创意过关类节目发展吉林体育文化产业,以推动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经济的新渡口。""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资本时代已经过去,创意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气势恢宏的语句,似乎都指向了文化创意产业。此前并没有大肆渲染,重磅造势,仿佛悄悄然开幕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时间,但却是风生水起。势如火山爆发,恍若一夜之间。将国人的意识层,刷上了一遍鲜亮的色彩。"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提法格外新颖,但很快就成了一个最为令人兴奋的,使用频率很高的,也成为临近年终时,2006年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热门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文化产业市场初步形成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发展的载体,其形成、发展和演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空间形象与功能重塑的重要动力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通过具体实践已形成规模可观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14.
霍秀媚 《城市观察》2009,3(3):140-14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需要。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广州还应强化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菲 《城市观察》2014,(3):97-104
基于纽约、伦敦及东京三市创意产业发展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世界城市创意产业已经逐渐走出了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建设模式,更多关注城市核心区域与非核心区域的全面均衡发展,关注文化创意的传承与演化,具体表现在城市居民多样化、建设主体多元化、创意区域拓展化等方面。期冀国内城市在创意产业发展中也积极促进园区与社区的互动,把园区建成子区域文化中心,吸引普通居民的广泛创意参与。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市场前景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受到人才匮乏的制约,已严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和深入发展。高等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优势,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质量要求。本文从产业需求入手分析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产业需求的、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梁强  罗永泰 《城市》2010,(11):67-71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市创意阶层的迅速崛起,创意化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现代城市作为创新的枢纽,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与文化经济的重要形式,创意经济已渗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8.
吴琳 《城市观察》2010,(2):147-157
本文论述了在“保护生态,创建人文”理念指导下,提高城市宜居性的途径:生态、景观、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与建筑和谐的城市景观,发展生态景观与城市特色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武汉城市宜居性的设想:武汉漫步道建设、大型端午民俗水景演出、奖励影视剧取景拍摄。  相似文献   

19.
宋迎昌 《城市》2021,(4):3-10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一直是短板.从京津冀区域内的竞合关系看,通州产业发展的出路是服务业.笔者据此提出,通州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为"京津冀地区金融商务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文化创意发展的新中心、北京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产业发展总体构想是"高端引领,统筹协调,创新突破,跨越发展".最后,笔者提出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潘靓 《职业》2009,(7):11-1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不少城市纷纷将创意产业列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出台系列扶植政策,吸引企业人才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