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从毛泽东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全方位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思想方法、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未直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但他关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的论述,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邓小平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是 :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比较中说明其必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 :经济上从比较谨慎到急于求成 ,政治上从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和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了长时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思想,为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了奠基、开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至“文革”前 ,毛泽东艰辛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了许多闪光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有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思想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搞改革开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围绕着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和 谐不断凝结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建国后两个建设时期,价值核心主题在第一阶段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建 立一个稳定的新中国,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当代中国发展为主旨,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过程,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次伟大的理论飞跃,肯定这一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是改革、开放,并认为要真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摆脱“左”的困扰,走出种种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假社会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从蔡和森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来看 ,它上承李大钊、下启毛泽东 ,因而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探索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却是一个充满艰辛的长期过程.毛泽东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而且还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尝试,开了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表明,在理论语境中探索性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性问题,是真正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用的思想基础。就思想观念前提而言,摆脱狭隘地将价值界定为某种“有用性”的思想误区,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统一的思想关系,探索核心价值观与普通中国人之间的思想转换方式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意识;就社会历史前提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解决中国人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为思想立足点;就思想原则而言,确立“中国式”的思想主体、研究立场、研究方式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根”、“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马列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 ,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其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的工业化要走自己的路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努力发展商品经济 ,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刚一建立,毛泽东立即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原则。他深刻地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必须不断地调整、改革、完善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他反对照搬外国的模式,提出要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些思想是毛泽东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杰出贡献。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依据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毛泽东规划了从新民主主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战略。因此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袁成毛泽东同志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人、开拓者。他生前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相似文献   

18.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者和理论奠基人.毛泽东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朱德一生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朱德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阐述了“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观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向性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政治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莫定了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 ,构思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雏形。虽然他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没能实施 ,但却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相连。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仍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