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以下简称产业带)主要指由北京和天津出发,二小时左右车程能够达到的河北省环京津区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北省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规划,这对于发展河北省体育休闲旅游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本文立足河北省环京津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实际,分析京津冀体育休闲市场需求的特点,提出河北省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自2008年正式实施<河北省环京津旅游休闲产业带规划>以来,在实践操作层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09年1月23日,京津冀在春节前后三地景区共同推出旅游年票;4月3日,河北省在香港就环京津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推介;5月16日,霸州36亿元"京南旅游度假城"的投资建设;此后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09年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河北省以"环京津休闲游"为主题,由河北省旅游局与国旅总社就旅游营销合作、线路推广等达成协议,共塑河北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但其旅游产品体系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河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创建河北名牌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从景区景点、节庆活动,旅游线路及旅游城市三个方面建设河北省名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建设名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呈环首都区域性带状分布。本文提出以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交通大环线和旅游中心地序列化发展为路径,创新产业观、创新格局观,构建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和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形成环首都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指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四地市中适合于休闲旅游的滨海地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有利于整合沿海四地市的休闲旅游资源,发挥各地优势,促进资源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早日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增长点,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群众幸福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带动山东休闲经济的发展.半岛蓝色休闲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模式:多层次的“竞合”发展模式和“竞合”机制的“4-6-N”模式.对策建议:统一海滨城市休闲旅游形象——“东方瑞士”海滨度假连绵带;明确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做好市场细分;共搭区域营销平台,丰富系列旅游产品;以休闲文化丰富休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名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旅游资源大省,但其旅游产品体系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河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创建河北名牌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从景区景点、节庆活动,旅游线路及旅游城市三个方面建设河北省名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建设名牌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昆明城市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建成云南的新支柱产业、把我省建成旅游大省的目标。昆明作为云南旅游业的排头兵,其旅游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对昆明旅游发展问题作了思考,认为城市建设对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昆明的城市建设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把城市建设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考虑,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锋 《社会科学家》2007,(4):125-128
通过对开封旅游的本底趋势分析,发现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快要接近其逻辑增长曲线的顶点,急需对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难得机遇。开封要实现休闲旅游的大发展,当前必须在城市休闲环境氛围的治理和营造、休闲设施的建设和集聚、休闲旅游发展的规划制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发展保障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要用大庆精神引领大庆进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把大庆精神融入到大庆旅游的综合形象,极力宣传大庆的形象,尤其是老工业基地的新形象;要对旅游业进行综合管理,将大庆精神贯穿到大庆旅游业中,使游客来大庆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大庆精神.要为大庆精神创造物质载体,用物质形象来反映大庆精神,使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表达出大庆精神的风貌,展现大庆城市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