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的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伴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从现存的文献看,早在晚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刻的《金刚经》扉页上的佛像,已表现出相当成熟的工艺水平。敦煌出土的五代时期所刻的佛经.都刻有生动的插图。宋代雕版印刷术普遍推行以后,不仅刻印的佛经上有插图.而且一般读物如历书、医书上都逐渐配上插图。到元代,小说、杂剧、说唱等通俗文学读物的插图开始出现。明代,各种书籍  相似文献   

2.
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的繁盛 ,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因其刻印精工和流传稀少 ,呈现出独具的文献学价值。与此相联系 ,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或为治学 ,或为显富 ;或珍视有加 ,或顶礼膜拜 :佞宋之风 ,遂成世俗之画。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雕版生产方式书籍出版史上的"黄金时代",构建起了灿烂的出版文明。宋代出版文明是宋代文明的标志性文明之一。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刷印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以及富有特色之书院出版、寺院(道观)出版系统,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此后出版的基本模式。国家及社会机构、组织与个人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出版业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业(职业)。全社会形成了创作→编辑出版→发行→阅读一整套出版产业链与出版意义链。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了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宋代社会公共阅读空间得以赖雕版图书的大量生产而变为现实。这对宋代文化乃至文明的生成意义,乃至对宋代以后中国古代文化乃至文明的生产意义其价值之巨大之深远之丰富,实在是无法估量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代,是宋代书籍出版史上一项伟大发明。  相似文献   

4.
文化价值:宋代编辑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封建社会全面成熟的时代。基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宋代的编辑事业出现了空前昌盛的局面。宋代编辑繁荣的主要表现首先是书籍编辑出版的渠道多,发行范围广。宋代形成了编辑出版的三大系统:官刻、家刻和坊刻。国家中央和地方各政府机关所编刻的书籍多为经典、历史、医学等书。家刻是私人出资校刻书籍,其书大多是正经、正史、诸子、文集等。同时民营的书坊、书肆、书籍铺刻书出售之风也空前发展。坊刻分布更广,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版刻图录》是一部反映了中国历代版刻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书对版本鉴定工作、书籍印刷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中国版刻图录》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中国版刻图录》(1961年第二版)为依据,对其宋金元刻本部分进行勘误。  相似文献   

6.
宋体字历史悠久,一般被认为产生于宋代、定型于明代。宋体字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宋、明两代刻书实践的直接影响,因此,考察宋、明两代刻本中的字体,对于了解宋体字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别选取宋代与明代刻本图书,尝试对两代刻本中的字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了解宋、明刻本字体的异同,进而探究宋体字的形成时间及特征。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刻本与官刻本、坊间刻本三者成鼎足之势。家刻本对文化的贡献有裒辑文化典籍、传扬尚文之家风、促进私人藏书的发展;对版本学、目录学的形成及发展,亦有贡献;宋代家刻还出版了最早的综合性丛书。由于家刻本重视质量,成为后世珍贵典藏——宋版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四川刻书事业在中国雕版印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尤以唐宋蜀刻版本最负盛名。历来所谓“蜀刻甲天下”,“蜀本宋最称善”的赞誉迄今仍为世人所乐道。 四川雕印书籍大约起于中唐年间。当时广大市民阶层一开始就以雕版印刷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工具,把民间日常需要的一些通俗读物如日历、韵书之类,首先雕印出版流通。据《全唐文》卷624载,唐文宗大和年间,冯宿《请禁印时宪疏》云:“准敕禁断历日版。剑南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古代杜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被称作是"千家注杜"的时代,不仅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也诞生了大量的杜诗学文献。在宋代,地域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雕版印刷而兴起的刻书中心,水陆交通的分布和科举教育的影响,都是左右宋代杜诗学文献的分布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大数据对宋代杜诗学文献分布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探索宋代杜诗学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杜诗在宋代的传播与杜甫被接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于书籍设计的含义,很多人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有人认为,封面或护封设计就是书籍设计,这种观念只是停留在书的y包装”上,而书籍设计的真正含义应是指开本、字体、版面、插图、封面、护封以及纸张、印刷、装订和材料的事先的艺术设计,也就是从原稿到成书应做的整体设计工作。书籍设计一词相当于英文中的Bookdedgn和德文中的Bucbo,意思是书籍设计是一个构思的过程。由此可见,书籍设计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但目前由于我国出版社体制上美术编辑、文字编辑和技术编辑的工作彼此分开,各行其事,结果使得美术设计与技术生产经常发生矛盾,使…  相似文献   

11.
《宋实录》是宋代官史史料的一大总汇。它汲纳了宋朝官方从中央到地方的原始档案、初级史书《起居注》、《时政记》和二级史书《日历》等史料,进行"编年附传"式的编纂与改造,形成宋代最重要且篇幅巨大的官史著作,然后又为其后的宋朝《国史》、元修《宋史》、编年史、杂史等著作所采掇,成为后出宋史的史料之源。《宋实录》在宋代官史史料的流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米芾文学作品在宋代、尤其是在北宋文坛上有较高地位,经苏轼等人的评赞和推介,在其同代人中影响更大。米芾旧有《山林集》一百卷,遭宋金战乱销毁,其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因此下降。南宋岳珂等人开始辑佚重编米芾文集。明清人较为重视其人及文学作品,不少选本收有米芾的文学作品。其文学的地位影响在当代仍未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南宋李心传编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是研究南宋历史的必备典籍,该书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书籍、篇章多迭550种左右,对于古籍整理工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但是今天较为通行的两种<要录>版本即中华书局本和四库全书本尚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中华书局本,不仅有大量缺文、缺字(词),而且有不少地方人名、叙事文字讹误,加之断句不当,板易误导读者.为给读者提供一个可靠完善的新版本,以提高<要录>一书的利用价值,亟待比对不同版本对其进行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4.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陈元靓是南宋末福建地区一位有名的书坊人物,编撰了不少流传广远、影响较大的书籍,其中有一部名为《上官拜命玉历大全》。此书属阴阳五行类典籍,成书之后虽曾风行一时,然时过境迁,逐渐被人遗忘,几近失传。本文运用考证、辑佚的方法,首次对该书的来源、流传情况、成书时间、内容及书名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与辨析。  相似文献   

16.
《管子注》或以为是房玄龄作,或以为尹知章作,历代都有争议。事实上,《管子注》为尹知章所作。《崇文总目》最早著录尹知章注释《管子》,《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尹知章传》也有记载;尹知章注释的《孝经》、《老子》、《庄子》、《韩子》、《鬼谷子》等先秦古籍与《管子》的思想和内容相关,这是尹知章注《管子》的必要条件;南宋绍兴年间科举取士,从《管子》及注疏内出题,《管子注》盛行,书商为了提高书籍的销售量,将尹注《管子》改为位高名重的初唐良相临淄人房玄龄。  相似文献   

17.
《女论语》是唐代现存的两部女教书之一。两《唐书》的《后妃列传》中都载有其作者宋氏姐妹的传记,这也是两《唐书》中仅见的不以后妃身份而被载入《后妃列传》的特例。该文对这部女教书作者及宋氏姐妹之生卒、籍贯、家世、学养,略加考述求证。  相似文献   

18.
宋代编例是将已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在中国古代判例法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界对宋代编例的性质有所争议。宋代例、例册与编例共存,例是例册和编例的素材,先有例,后有例册,再有编例。宋代之前的判例法经历了从秦汉的比附到唐代确立例的地位,自宋代开始,例成了重要的法律形式之一,清代最终实现了律例合编。宋代编例在中国古代判例法发展历程中有其特殊的地位,是对例进行编修并将其上升为立法活动的过渡时期,可以发现宋代编例无论在体例、形式还是程序的视角中,其性质都属于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汉语言文化曾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产生过重要影响。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典籍,也从各种渠道传入这些国家,而以宋代以后为著。宋集传至域外后,又多经翻刻,而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原集在中土散失,仅靠朝鲜本或和刻本传世的,也不在少数。此外,由域外士人编纂和撰写的各种宋人诗文的选本、注本和诗话以及文集、史传、笔记等文献中,也保存了大量的宋代文学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