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习惯仰视,20世纪需要平视中国人整体文化素质不是很高,所以需要示范,就象先说市场经济怎么好,大家不理解.把特区这个示范拿来一看,才明白是好的.精神领域就更需要示范了.上海近年的市政建设发展很快,外国朋友都这么说,但没人说人的素质发展快.示范群体应当成为精神力量的吸纳体与发放体,选择上要注意几点:①对社会需要的迫切对应性,寻找一些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发放点,也许不是大事,但有做的意义.②不可替代性.若别的组织已经在做的事,我们就不必掺和,要做就做别人没去做的,我们去补上,或者别人没做好的,我们来收拾好.③可参与性.19世纪习惯仰视,20世纪需要平视.人们要能够参与,要有跳一跳能采到,跑一跑能赶上的感觉.而个人模范与英雄只能仰视不能参与,群体建设就磨合这一点.④可传播性.群体建设要选择适合媒体传播,可效仿的示范.在构想上讲求完整性,但行为上不要面面俱到,要具体化,通过群体建设达到人的素质与城市建筑、交通硬件相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共青团上海市委提出要建设一批与上海发展相适应的青年示范群体,并且准备通过全市团组织发现、培育下列5支队伍:一支品学兼优的学生队伍,一支又红又专的青年知识分子队伍,一支爱党爱国的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支爱岗敬业的青年能手队伍,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团干部队伍.5支队伍,也就是5个优秀青年示范群体.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决议》还提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进步的重要作用.建设青年示范群体,正是实际贯彻《决议》的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活动,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乡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活动能量,他们在给城市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青年农民工的越轨问题.笔者拟从社会体制结构及群体心理两个维度对青年农民工的越轨心理进行分析,并希冀能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晨曦,已在东方地平线上显示出神奇的色彩变幻.中国改革开放18年的光辉历程,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群体示范”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毫无疑问,群体示范的提出,是时间、空间和社会心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具有跨越世纪意义的“生长点”的标志.建构“群体示范”的这一设想,从某种意义来说,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追求和精神文明的认同达到了又一次平衡后而迫切希望提高的愿望,是必不可少、无法取代的战略举措,是集体主义的回归和社会进步的震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共识,描绘了新时期的美好愿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美好愿景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青年群体作为践行主体中的特殊主力军,其发展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如何发挥青年群体的作用,如何在个体、社会与国家不同层面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立足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与青年群体的现状,从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状况两个维度,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维度,分别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示范群体”概念提出时,是有其特定内涵和所指的.但很快从青年团员示范群体,衍生出党员示范群体、教师示范群体、工人示范群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群体都把自己列为示范群体,要求自己起到示范的作用.“示范群体”概念,呈现为各群体内部的自我要求“示范群体”概念出现宽泛化的趋势,源于此概念内含的三个概念“示”、“范”、“群体”意义的不清.除去那些摸棱两可的说法,“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群体”是在什么意义上的群体?“示”的具体方式是什么?“示范群体”,与过去的“榜样”、“模范”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又是什么?本文将把“示范群体”首先作为一个词语,考察其出现及被使用的语境.离开这个语境.此词语是无意义的.通过这个语境分析我们将看出“范”是如何在失范的背景下被寻找的;我们可以看出,“群体”,已从国家本位的群体转向了个人本位的群体;及“示”的方式从指令性向志愿性的变化.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示范群体”中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把“范”看作内容或本质,忽略对“群体”和“示”的分析;我们不能认为一旦找到了“范”,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菜”(“范”)扔到各种各样的篮子里去;我们必须对“篮子”(“群体”),对“扔”(“示”)也同时进行切实的分析.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7.
创建青年突击队在建筑业有着传统性.五十年代祖国建设的初期,青年突击队这面旗帜就出现在建筑工地上,八十年代在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青年突击队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青年突击队特别能战斗的作用.青年突击队这只小熔炉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建设者,为祖国的建设作  相似文献   

8.
青年非正式群体是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发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群体。它以感情为基础、以人际关系为纽带、以某种共同的利益、爱好或经历为媒介,是当前青年交往的特殊形式。对青年的社会化有广泛的影响。一个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会有利于青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一个不健康的非正式群体则会抑制甚至破坏青年社会化的进行,正确认识健康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及加强对其他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调适对我们引导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日本的青年研究成果为参照系。希望通过这一学术平台对青年现象的起源与发展、意义与本质做若干探索性的思考。以代际现象呈现的青年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社会的近代化需要有超越个人经济利益、家族与阶级利益的具备社会公共性质的年龄群体,在现代化过程中更需要具备超越现存社会构造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群体,这就是青年现象。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现象,青年的诞生与发展、青年作为代际现象的存在意义在于其时代的公共性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共性的理解、即全社会最大利益的需求的认识,形成了还未被经济利益、阶级构成、职业分工所分割化的、作为历史主体的青年一代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的老龄社会问题中,如何看待青年与老年这两大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问题,很值得关注,这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空巢老人"、"傍老一族"等现象,以及社会上"养老防儿"的怨尤,既是老龄社会中显现的社会问题,也是与青年群体直接关联的社会问题,我们应从老年群体的视阈和立场作考量.这对增加社会的和谐度当有直接的益处.善待、尊崇、爱护、孝顺老人.自觉维护老人利益等,始终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所必须依循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转型,社会文化的内涵正蕴育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一文化变迁在青少年群体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年长一代明显相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既是文化变迁的产物,又是文化变迁的见证.青少年宗教信仰者的出现和渐趋增加正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中发生的这种青年时尚现象?它形成的社会原因与心理因素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社会现象作一具体分析。一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1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2青年时尚是时尚的主体或主要部分。青年时尚所蕴含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简言之,它是一种流行文化。这是因为:1.它是青年对某…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终极目标,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美好的。而人的一生。有l/3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对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具有幸福感将直接影响到生命的质量及其工作效果。教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青年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4.
岳莹 《现代交际》2013,(9):13-13,12
青年是人类社会最活跃、最敏锐的群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年向人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变的内涵,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群体。因此,研究青年价值观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养成系"偶像是一种新型偶像类型,对新生代"养成系"偶像及青年粉丝群体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探寻"养成系"偶像粉丝从趣缘群体向非正式组织蜕变的过程.青年粉丝群体在为"养成系"偶像应援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当代青年行动的高效率与高组织性,是他们对独立与自由的追求,对文化工业的反抗,他们热情投身于网络文化空间,参与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从中体会到个人与团队成就感,他们在网络文化空间中体验到全然不同于现实的文化娱乐生活.这是当代青年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通过粉丝行为研究青年群体特征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有助于大众对当代青年有更加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青年中一支优秀代表,肩负着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使命,肩负着中国未来繁荣昌盛的责任。而在这其中,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行动向社会输送一批批有思想、有文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引导青年群体现已成为广大青年工作者较为关注的问题。签于此,分析青年群体的成因,功能及对青年个人的影响就成为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散见在不少报刊杂志上,笔者拟对那些文章尚未涉及或语焉未详的问题做些分析,供商榷。一、青年小群体的概念及划分标准群体不同于个体的简单组合,群体应是一个整体,它的组成是建立在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有特定的群体目标,规范、内聚力等。因此,群体具有特定的含义。现代组织行为学认为:群体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由领导机构所认可,其成员有固定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行为准则,如团支部,学生会,工厂的车间等。与此相反,带自发性,偶然性,未经社会认可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就是非正式群体,如高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就业关乎青年的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总体而言仍高于城市非青年群体和农村青年群体.就业质量对提升城市青年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收入、社会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三个维度发生影响,工作强度和工作稳定性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明显.要提升城市青年的主观幸福感,需从提高收入、加大保障力度、提供更多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机会入手,同时还需要降低这一群体对工作和就业的厌倦情绪和无力感.  相似文献   

20.
把城市社区的青年示范群体建设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工作来抓,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然而,要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需要团组织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不仅需要认真实施操作,更需要理论的研究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