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8年至2005年间,江苏经济增长迅速,地区生产总值从249.24亿元增加到18305.66亿元,年均增长率12.5%。其中,三次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14.2%和14.6%。同时,江苏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2777.7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4510.12万人,总增长率为62.4%。一、江苏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十一五"时期内蒙古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542.26亿元(现价,下同)增加到2010年的4209.02亿元,年均递增15.0%,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3%;服务业实现税收542.42亿元,比2005年增加327.62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服务领域日益成为地方增税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07.5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达34.4%,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89.6万人,占全区新增就业人员的62.4%.服务业正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统计公报一发布,得知鄂尔多斯市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的老二,甚是惊喜,可又觉得实属必然,因为它是多年来鄂尔多斯所积蓄能量的一次加速释放,而对此做出最有力诠释的则是近几年的统计数字:2001年到2007年,鄂尔多斯的生产总值从171.8亿元增加到1150.9亿元,年均名义增长37.3%;人均GDP由1500多美元增加到1万多美元,超过了首都北京;财政收入由17.98亿元猛增到200.8亿元,年均增长49.5%,2007年位列全区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长到16226元,年均增长17.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258元增长到6123元,年均增长18.1%.2006年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  相似文献   

4.
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把抓好粮食生产、提高主要畜产品生产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农牧业生产得到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粮食产量从2005年的1662.2万吨增加到2010年2158.2万吨,年均增长5.4%;农业产值由473.9亿元增加到9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3%,畜牧业产值由444.6亿元增加到8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7%;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由2005年的980.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4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0%.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五”时期,是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新世纪迈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内蒙古改革开放27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计划时期。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财政和城镇居民增收幅度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就。(一)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22.77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6%,快于“九五”时期5.5个百分点。全区…  相似文献   

6.
四川工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四川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现状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四川工业企业仅3.2万家,工业增加值只有59.4亿元。1984年工业增加值突破百亿元大关,1996年又跃上1000亿元台阶,到2005年全省工业企业已达到31.2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512.6亿元。2005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是1978年的42.3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199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2%,超过了农业,2005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4.0%。发展速度快速1978~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5%,比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我县历史性的变化集中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乌兰县经济总量从1739.6万元增加到39861万元,增加了381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倍,年均增长11.27%;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178.4倍和7.5倍,分别年均增长8.22%、19.59%、7.68%。经济总量“十五”时期以来年均增长22.38%。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1倍。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54:59.86:17.6,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2.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7.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带...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衢江区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新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区服务业保持了两位数的稳定增长,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也从2000年的28.2%发展到2005年的32.1%。从2006年上半年衢江区首次服务业统计调查情况来看,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1.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63亿元,增长39.6%,总量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已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迅速,实际进出口总值(根据进出口价格平减指数计算,以1978年为基期,以下统计口径与之一样)由1978年的7.2亿元猛增到2002年的1581.29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实际出口额年均增长21.2%,实际进口年均增长40.3%.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蒙东地区正式纳入东北振兴战略范围。五年来,蒙东地区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一、成效(一)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50.78亿元,比2007年增加2836.76亿元,年均增长16.5%;占全区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可望实现生产总值(GDP)588亿元,比2000年增长158.0%,年均增长20.9%,超过计划下限8.9个百分点;人均GDP预计达到51300元,增长156.7%,年均增长20.7%,超过计划下限8.7个百分点.2001年全国县(市)综合发展指数测评,萧山列第7位,比2000年上升两位,2002-2004年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全省第1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富民与强区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24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2∶56.8∶34.0.人均gdp达到57515元,同比增长13.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8905美元.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前五位。2005年全市GDP366.0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为12.4%,比全省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年均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80.48亿元,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增加值103.6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805元。“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非农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2…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金融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货币市场运行稳健,保险市场发展迅速,证券、期货市场日趋活跃,金融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一、各项贷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有效需求逐步增加的带动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逐年攀升。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由1978年的6.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73.15亿元,增长了126.1倍,年均增长18.18%。银行贷款的稳步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建设的发展。中长期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247.9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75.95亿元,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18.36%,其中,基本建设贷款的持续增长是推动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02年末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69.29亿元,2007年增加到378.31亿元,年均增长17.45%。同时,短期贷款也大幅增长,1978年末短期贷款余额为6.87亿元,2007年增加到272.06亿元,年均增长13.53%。其中,工业贷款余额年...  相似文献   

15.
杨仁魁 《四川省情》2006,(11):28-29
2005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81.4亿元,是1978年的48.4倍,年均增长15.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九五"时期以来,富阳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1995年到2006年富阳市生产总值(GDP)由55.9亿元增加到238.4亿元,实际增长4.26倍,年均增长14.08%,农民纯收入实际增长2.53倍,年均增长8.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4倍,年均增长9.97%。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不断壮大,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近两年来,温江区以举办“花博会”为契机,主动融入大都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71.25亿元,比2002年增长37.5%,年均增长17.2%。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提升1位,跃居成都市属19个区(市)县第16位;生产总值增幅连续两年居成都市属区(市)县首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区坚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004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0:56.9:33.1。全区农业总产值11.41亿元,…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社会》2011,(1):22-22
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5年中,西藏生产总值先后跨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大台阶,由2005年的248.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07.46亿元,增长79.5%,年均增长12.4%,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增长保持在12%以上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情》2007,(11):F0002-F0002
"十五"期间,高坪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十五"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2亿元。"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产值114.33亿元,年均增长14.7%。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在1978-2011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远远高于同一期间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32.7:45.4:21.9变为2011年的9.1:56.0:34.9。内蒙古三次产业的变动对其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又是多少?本文试图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提出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一、三次产业变动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内蒙古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