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闽西行     
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八万六千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二万六千多闽西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征时期是党的民族政策第一次接受实践检验,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长征时期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理论的一般原则,且将其与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初步提出了一套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方针和措施,从而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时期党把宗教问题作为长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待,及时纠正苏区时期过激的宗教政策,并制定和实践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宗教政策,保障了沿途地区包括宗教界人士在内的各界群众的基本利益,作为回报他们对红军长征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红军顺利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党的民族政策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7,(6):39-41
长征时期,红军在艰苦的征途中,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坚持对部队战士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对沿途群众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红军宗旨教育,有效地团结了队伍,争取了民众,保障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中的群众教育无论是在历史意义层面还是在实践经验层面,都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是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五十周年。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统治四年之久、给党和革命造成极其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遵义会议不仅是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的伟大历史性转变的开端,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她的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领袖和适合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党的觉悟、进步与成熟;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宣传和动员了全国人民,为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兴起和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红军长征时期,党通过正确合理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统战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人民对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播下革命火种,奠定继续进行民主革命的基础,是党在艰难的情况下正确开展统战工作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前,红军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怀着对红军革命精神的无限崇敬,寻觅红军长征走过的足迹,7月上旬,我们沿着长征在四川行军的部分路线,历时10天,行程170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导致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但是,深入研究红军长征的整个过程会发现,导致红军长征这一史实发生的原因有四:一是中共党内连续发生的三次"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存在发展构成威胁;三是寻找战略依托,寻求苏联援助;四是北上抗日救国.前两个原因是被动原因,后两个是主动原因.在长征的前期,即懋功会师之前,被动原因有重要的影响,红军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离开根据地,转战于高山大川之间.后期,主动原因开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明确了长征的方向,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长征时期由于红军远离根据地,沿途许多地区又非常贫困落后等原因,粮食供应极其困难。为了解决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问题,红军制定了打土豪、在战争中缴获粮食、向沿途群众购买、留条(留牌)借粮以及动员群众主动捐献等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了部队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长征初期,抗日反蒋统战思想的实践减轻了红军长征的阻力和损失;长征中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进军,红军长征的胜利进军为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长征后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又为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构建了力量的基础,开辟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在红军长征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主张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左”倾教条主义以及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机智斗争并取得胜利,是红军长征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在实践上的宝贵探索。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时期积累的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宝贵经验,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军长征已胜利六十周年了,作为亲身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对长征途中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作者长征途中在四川藏区虚心向藏族老大爷学习藏语,亲身感受到红军与藏族羌族人民结成的鱼水情谊。因为有了藏族羌族人民的大力支援,红军才顺利经过了大草地。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的组织建设在纠正“左倾”错误中走向正轨。遵义会议从特定历史条件出发,正确的解决了党内的矛盾和斗争,表明了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红军在长征途中加强了党的建议,使得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取得了长征以及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在四川活动的影响曾小勇关键词红军长征,四川,活动,影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翻开60年前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篇章,我们不难发现,在红军长征经过的10余个省中,四川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1...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许多历史工作者对红军长征若干史实重新作了考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笔者阅读过的近一、二年出版的《中国革命史》关于红军长征历史的论述,有的还没有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仍然沿用传统的说法。因此,似有必要把近年来关于红军长征若干史实考证作一略述,供有关教师教学参考。 1、红军长征,对广大指战员来说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从党中央及军委领导核心来  相似文献   

18.
<正>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一部无比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红军长征时间之长久,路途之遥远,形势之险恶,战斗之频繁,行军之艰难,生活之困苦,以及红军革命意志之坚强,高尚品德之感人,均为古今中外所罕见。有关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与优良作风,通过多年来的各种宣传,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制定与执行了什么商业政策?进行了哪些商业活动?这些商业政策与商业活动对完成长征与取得革命胜利有何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趋向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长征时期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情况述要李加才旦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进行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期间红军先后经过了苗、瑶、壮、侗、水、布依、伦、土家、白、纳西、彝、藏、羌、回、裕固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