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7年是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李大钊同志以其追求真理的勇气、矢志不渝的忠诚、清正廉洁的品行,为共产党人树立了信仰的标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了解历史的人才更懂得怎样生活。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去实现造福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到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理应通晓"四个自信"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针对性,从而在深刻洞察"四个自信"学理基础上坚定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八大精神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始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找到的―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科学道路。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道路方向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根本原则问题,坚定道理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中华民族永葆风华的精神脊梁,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凝练出来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要铸牢道路自信以明确道路方向,要铸牢理论自信以扎实理论基础,要铸牢制度自信以把握制度优势,要铸牢文化自信以增强文化认同。同时,新时代青年要做到着眼过去,放眼未来,摒弃历史虚无;要做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杜绝盲目自信;要做到志存高远,矢志奋斗,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培养学生党员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让他们明确自身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如何建立和巩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打牢我国文化事业的根基,推动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经费保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不完善,可以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组织队伍建设、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其根源来看,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从其当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来讲,为推动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应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推进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要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极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经验的科学论述,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它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弘扬中国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坚持发展百年革命文化精神和承接三十多年开放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道路自信,还是理论自信,抑或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是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为了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我国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准净化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培养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因此,在概述文化自信含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培养高校辅导员文化自信的路径和策略,希望其能为大学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逻辑,从这个逻辑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个体与人民的关系,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融会到人民主体的思潮和创新活动中,在社会治理中感觉到自我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会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去。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经济,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增强在经济领域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丰富,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缘于其贯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要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代表了无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发挥,需从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则及文化精神的内生凝聚力出发,确保其运作过程的张力与连贯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洞察现实的认识功能、精神滋养的培育功能及和合共生的交流功能是驱动文化价值发挥的本质动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文化价值发挥的现实依托即文化事业的建设原则;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是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民心、聚国魂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建设好文化生态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地处福建南部的漳州市正规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和建设"四馆一院",应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重视博物馆、艺术馆配套建设,建设民间工艺园,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凸显区域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解决人类共性问题,推进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新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道路自信。一、回望走过的路:在民族由衰到盛中找回道路自信近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的衰落,中华儿女为谋求民族复兴之路日夜奔走,经历了学习别人的道路到逐步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四个自信"是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取得各方面伟大成就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结果,是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四个自信"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有其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深刻理解其形成基础,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有利于破解世界难题,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而形成的内在认同,是解决人们精神寄托与安放问题的必然要求。一个对自身文化有充足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族能在各种思想大洪流中保持自身定力,坚持特色,做到行有所依。当前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对发展中国文化和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知行合一传统都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是认识中国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梦     
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为前提,以民族复兴为核心,以人民幸福为根本;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它承载着的是几代仁人志士的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渊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集体梦是必将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