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活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媒体技术在各行业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表现形式丰富、信息量巨大、涉及面广泛,对大学生文化建设已经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重大影响。当代教育者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大学生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的大学生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园环境文化、学生行为文化、校方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结合,是大学生实现"以人化人"的发展阶段,也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交融过程中,传统校园安全问题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呈现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当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体认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志愿服务没有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趋于行政化,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深刻理解并广泛推广志愿精神的现代涵义、尊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一般规律、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专业化管理以及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L大学2—4年级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高校在校生对志愿精神理解不到位,参与度不高,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在校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为壮大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必须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并鼓励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加强宣传,拓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大学生志愿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  相似文献   

6.
大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对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构建文化育人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性体现,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以解决人的思想和精神为本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基础,并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和完善发展其文化属性,以便能够在提高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素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文化心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豫 《公关世界》2023,(2):110-111
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教育是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教育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为高校思政工作全面顺利地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是大学思政工作顺利展开的有效保证。目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队伍的不断扩大,大量“0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这也给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本文就新时期大学思政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对高校思政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最为重要而迫切的工作之一。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最优对接。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与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倡导大学生公共精神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部分大学生公共精神的缺失,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加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王明哲 《现代交际》2014,(6):191-191
创业教育是新形势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就业者,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者,提高就业质量,提升高校的竞争力。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进行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和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等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构建基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管理与机制,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展了各类形式的文化交际课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大学公共英语的角度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以及切实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我国高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课堂精神状态,甚至影响工作。很多高校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发现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大学体育课程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有效缓解和调整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率在近年来出现降低的趋势,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地方高校本身的培养思想方法、培养队伍的建设等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忽视实践环节的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通病,所以,改革高校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篮球运动开展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大学生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篮球裁判的培养是这一运动项目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因如此,我们在高校运动教学实践中,利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开展了篮球裁判能力与体育精神运动道德的培养工作,为大学生篮球裁判培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新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始业教育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高校进行始业教育旨在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基本要求,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从而为将来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高校始业教育关系大学生能否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同时也是高校让大学新生早日适应高校新环境、新生活而准备的教育形式。新时代需要新的始业教育模式,以此来适应当前阶段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素质拓展就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始业教育新模式,这种方式的普及与发展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培养自强、自立、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条以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首先,论证了实践教学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契合,并从四个角度对教学实践改革进行了再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过程控制流程,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今大学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学位论文是大学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揭示和分析现今大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对近五年某高校优秀学位论文进行分析,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受到弱化的原因。探讨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中的措施。通过与时俱进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欠缺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旨在分析制约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发展的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广博 《现代交际》2014,(4):251-251
近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依据《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开展"三爱"教育。其中爱劳动作为三爱教育的其中一条,看出了党和国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殷切希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意志品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探索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