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冬天的骨头》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小说以女主人公芮寻找父亲为主线,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自由"的主题,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的小说从叙事内容和方法上区别于其他作家,她的小说脱离男性叙事文学模式,让女性成为女性小说的主角,表达女性意识,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指责男性社会中对女性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与待遇。本文旨在分析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写作,剖析其女性叙事策略,表达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民权运动,引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崛起。处于"边缘的边缘"地位的女性,开始加入到争取民主权力的社会大潮中来,以此来抗争种种强加于身的定型化偏见。在这一冲击下,当时的美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根本价值观的危机"。苏珊·桑塔格在《火山恋人》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尽管她们都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但埃玛敢于摆脱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强调自我主体价值,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体现了民权运动之后妇女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特征,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20世纪40年代震撼中国文坛。这两位不同性别、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伟大作家,在自己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都不同于传统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世俗浮华生活下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闫丽 《现代交际》2013,(11):79-79,78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啊,拓荒者!》。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来说,所有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二元论,而西方父权社会中基本的二元对立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之间的对立。因此,女性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压迫都来自于男权文化对女性特质的贬损。生态女性主义者竭力肯定并普及女性价值观,即关爱、哺育、多样性、互惠和相互关联性等。这篇论文将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凯瑟的小说《啊,拓荒者!》。  相似文献   

7.
池莉由新写实成名,近年来开始更多地关注女性生存、女性命运.小说《小姐,你早》的创作精神已由新写实主义转变为女性主义;表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意味.文中着重从文本解读出发,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小姐,你早》张扬了反对当代男权中心主义的思想,着意于揭示一种女性生存的境地及其鲜明的女性主义意味.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一本反映两性问题、意义深刻的小说,本文主要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代人的对比,来展示受男权思想束缚下的老一代和思想前卫的新一代,从而分析总结出德拉布尔在小说中所传达的女性观和两性观。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啊,拓荒者!》是凯瑟描写美国西部边疆小说的第一部,自问世以来,评论界一直对它赞誉有加。有的评论家歌颂作品中体现的拓荒精神,有的着重作品中反映的文化及民族融合问题。另外它更是女性主义评论家宣扬其主张的素材。近年来随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西进运动研究的兴起,小说中所反映的女性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小说中女主人公被认为具备生态女性意识,与自然融为一体,但事实上女主人公生态女性意识的最终完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非一开始就存在的。因此本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凯瑟的《啊,拓荒者!》,对女主角亚历山德拉与自然,男性和女性的关系进行比较,指出西进运动对其在父权制社会中形成女性意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阿瑟·米勒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男性悲剧人物。事实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同样令人深思。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米勒三部作品中女性的圣母形象、疯癫形象和美狄亚形象,进而分析了米勒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芝加哥》是埃及裔著名畅销小说家亚拉·阿斯旺尼继小说《亚库班公寓》之后的又一力作。该小说根据作者早年经历创作,讲述了一群埃及留学生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求学的遭遇。反映了从本土保守的传统文化转移到自由开放的美国文化后,埃及留学生受到的冲击和感受到的身份焦虑。本文在女性主义的视阈下,从波伏瓦主张的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以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为代表的旅美东方女性,受到西方文化和父权制社会双重压迫后的"他者"境遇,并分析造成这种"他者"境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女性权利,女性平等的重要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电视剧改编带有时代特征的小说都将女性主义作为突出的重点之一。以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莫言先生的同名小说为例,女性主义理论贯穿电视剧的始终,对女性形象的变化从"小家"到"大家"都进行了精彩的展现。同时对电视剧的立意及主题的升华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小说《喜福会》中华裔女儿的成长经历,解读她们在父权制强权中所受的影响,以及她们是如何觉醒反抗男权思想,解构男权社会,找回自我,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4.
近两个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蓬勃发展,翻译批评的视角转向译者主体性和译作的女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看两个《简·爱》的译文,不难发现祝庆英的译文比黄源深的译文更加凸显女性身份,也更加贴切当时夏洛蒂·勃朗特抒写简这一人物时所寄予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先进的女性意识与女权思想。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自由空间、女性生育观以及女性话语权的探讨,来分析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享有爵士时代伟大歌手的美誉。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一部人生自传,再现了他对奢华背后的渴望与无奈。本文将试图通过传记式批评来对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亲身经历来对这部小说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女性主义思潮日渐高涨,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作品可谓蓬勃发展。《钢琴教师》作为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社会压制的代表作品,从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塑造了多面又扭曲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家长制乃至整个父权社会的病态体制对于女性人格的压制与摧残。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分析该作品中女性人格形成的独特心理学根源与作者创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名作,通过对一个善良、坚强而美丽的女性形象Tess(苔丝)一生悲惨命运的刻画,揭露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伪善道德.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式,分析了Tess命运多舛的成因,其中不乏社会因素、Tess自身性格因素、还有当时的男权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美国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发表了她的代表作《觉醒》,以此结束了她的长编小说的生涯,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叫做艾德娜的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从被压迫至奋起反抗直到生命最后的觉醒,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析艾德娜觉醒的心酸历程。  相似文献   

20.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