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老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需要辅导员确立自己高尚的人生境界,既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法宝,又是拥有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前提。文章阐释了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人生境界的基本内涵后,提出了提高其人生境界的基本方法,即增强理论修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职业能力,淡化功利色彩,这既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胸怀气度,只有这样才能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林清玄眼中,茶这个字从字面上看是人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为什么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因为茶其实是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人跟天地,跟这个世界,跟境界的一种关联。人生有很多起落,经过滚烫的开水烫过以后,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才会发现跟这个世界的草木没有分别才会进入茶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向东 《现代交际》2023,(9):95-101+124
冯友兰立足于对生命的觉解,以人生意义为逻辑主线,在其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中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对生命的觉解是冯友兰人生自由思想的奠基之石,是实现“我之自觉”的过程。无觉解便无自由,觉解在自由之前,自由在觉解之后,自由的程度取决于觉解的程度。主体的觉解是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逻辑起点,生命觉解的意义在于对事物“理”的意义的深刻把握,觉解的程度确证了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境界。我们必须对冯友兰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保持科学的认知评价,正确把握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理论贡献,合理评价道德形而上精神自由的现实缺憾。确切认识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启示意义,其目的是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觉察。  相似文献   

4.
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是我国古代隐士中的杰出代表。隐逸是他一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特征性的行为。他有着大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他以隐的生存方式来退避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在隐的精神状态下体味诗意般的人生境界,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以自己独特的隐逸人生阐释了生存的终极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品味人生     
有人说生命是一趟单行列车,没有回程车票,比得形象;有人把人生比作天地之间的匆匆过客,比得精炼;有人把人生比作几颗夜晚洒下的露珠,比作经历一春一秋的草木,比得苍凉;有人把人生看作是孩子偶尔溜出来的一次玩乐——“做人来嬉戏,马上要回去”,比得调侃。所有这些比喻,实实在在,不虚饰,不做作。而事实上,人生不在于怎么形容,而在于怎样做,有时看破看淡一些也未必不好,尤其是一介功利,一点声名!  相似文献   

6.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禅宗视万法为空,一切本无自性,都不过是尘缘幻化,人生不必对生死贫富如此执着,而应该保持心境泰然潇洒轻松,以平常心境回归自然以达到"永恒"与"自然"的最高境界。禅陶追求的也正是永恒的形式与自然的艺术美,用中性的色彩,简单的造型,带来的虽不是瞬间的灿烂夺目,却能使人体味到恒久的韵味,于"平常"之中寻求永恒,再现自然。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上发生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究其根因,是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相对于实际人生的严重滞后,渐渐地失去了效用。所以,所谓道德滑坡,实际上是传统道德的滑坡。作为历史进步、人生发展的必然后果,这固然有其令人欣慰之处。但是,作为新人生的承担者,新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最感关切,最迫切需要的是彻底反思道德与人生之间的真实关系,认真检讨传统道德的特点和局限性,积极探讨,建构以新的实际人生为依据的新道德,并努力推动它“上坡”。 (一) 道,其原意是有一定指向的道路。我们知道,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之道,是主体需求(需求的自觉则是价值、理想)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是记述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最主要著作,在此书中老子以玄妙不可言、普遍规律性的"道"及落实到人生层面的"德"作为其政治哲学的本体依据,感怀古今,针砭时弊,独塑了"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哲学理念。老子通过这种政治理念,透显出了道家在处理人类社会矛盾时所感悟的智慧。这种崇尚自然,追求安宁境界的政治人生智慧为当今社会争名逐利的人生困境提供了解围的钥匙,有助于慰藉我们浮躁空虚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傑理 《老年世界》2014,(2):44-44
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先民概括阴阳易理、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式。后世所绘太极图种类有很多,如天地自然河图、唐朝的太极先天图、北宋周敦颐的周氏太极图、明朝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明朝左辅制作的景岳太极图与左辅太极图、  相似文献   

11.
高辰旭 《现代妇女》2014,(6):335-336
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中,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同为轴心时代所生,但其精神进境却大异其趣,儒家讲入世行道,修、齐、治、平;道家循归隐求真,清静、无为,"与天地之精神独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儒道互补,相生并济。儒道兼修,道家的境界之道和儒家的伦理之道,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人生境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儒道两家理想人格的差异及融通互补,并在此基础上略议儒道兼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一个奇人,《庄子》是一本奇书.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庄子》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通过对庄子人生的透视和对《庄子》散文的解读,从庄子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境界的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庄子的人生追求是“自由旷达、逍遥自适”,庄子的生命境界是“拙朴纯真、天然浑融”.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的确,“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也是识认的,既具有审美的性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绘画艺术审美可以人为区分为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部分.形式美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通过艺术形式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内容美是绘画艺术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性质所具备的审美内涵,它常常表现为多样统一的形式结构.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指以道德活动主体对道德的主观能动的认知和接受.常常和道德自律联系起来.又和个人行为层面的思想道德联系起来.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是其客观方面和道德他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呈现,与社会制度层面的思想道德是完全一致的.从绘画艺术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的研究出发,分别探讨其对青少年道德素养生成所起的作用,然后统一两者关系,科学建构"美的理想",即康德指出的"道德精神的表现",是利用绘画艺术的审美性提高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生境界论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苦难与不自由来反思需求一种绝对自由、无所拘束的境界,通过逍遥游、同生死、齐同异,从而达到与道合一的最高境界,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人生如棋     
万物有道,万物同理,乃对立统一规律使然。象棋与人生亦然。  从大处看,棋弈之道,以对抗为形式,以输赢为结果,却又以愉悦为目的,以通达为最高境界。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自呱呱坠地,至盖棺论定,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那样的对抗之中。年少时与命运对抗,垂暮时与死亡对抗。特别是成人后走入社会,更是进入了对抗的高峰期,或为稻粱谋,或为欲望趋,或为生存发展计,在官场、商场、情场以及形形色色的交易场上,总在与对手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和对抗。这里面不乏刀光剑影,甚至泪溅血飞,自然也分输家和赢家。然而这输赢却又与下棋一…  相似文献   

17.
老人言     
《老年人》2013,(9):1-1
攀附权贵,只会显赫一时;坚守道德,便可坦然面对一切。--武冈市黄健健忘是一种难堪的身体状态,善忘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境界。--衡东县刘岳林自暴自弃,难免功亏一篑;愈挫愈勇,成功自然指日可待。--韶山市李锡光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开步走;什么事情都不难,只要肯动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品格和精神的重要表征,它以传统的东方美学为主体要求,追求笔墨语言的形式意味以及由此传达的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我体验.对于形式语言意味的追寻和体验,让中国画艺术变为内求的艺术,主张以宁静致远的无我境界去通灵和体验人的自性之美,画品、人品往往和绘画纠合在一起.在语言与审美体验的结合点上,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外物的和谐统一,尽精微的笔墨语言在此表现的是源自内心体验的超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张琴  杜学元 《现代交际》2023,(3):75-82+123
当代道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重要使命,而当代道德教育存在道德理想不够坚定、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失衡及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是能够有效提升当代道德教育质量的文化资源。将其与当今道德教育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明了理想信念和道德星空、提升道德教育境界、完善道德教育方法,最终提升道德教育归宿。  相似文献   

20.
功利     
’‘追求功利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今天,大家者这样感觉,都这么说。功利者何也?急功近利是也。功村 功利心是如何形成的呢?环境的影响恐怕是最重要的。功利是一种价值观,而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确立是受时代、社会环境制约的。如果一个人身边多亲功向利者,那么他难免不受到影响。还有下的人的黑》中于琶 卑与用﹄ 位红被? 地/常一 、心人一一种情况是一些曾经经历贫笔心理反弹也会带来极强的功利连的人生经历便是此例。这些——一一功。往间话 己人之的 自他标俗利者的眼中只有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