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自 1 999年以来的 4年间 ,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 ,考古发掘又有许多重大发现 ,诸如洹北商城宫殿基址、殷墟 5 4号墓、小屯南地有字甲骨的出土等等。与此同时 ,安阳市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对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遗址的保护工作 ,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新发现和新变化 ,已经引起海内外关心安阳、关心殷墟的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和重视。为了探讨新的考古成果向殷商文明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为了向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言献策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殷商文化研究 ,经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安阳市人民政府、安阳师范学院协…  相似文献   

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如果从1984年10月在安阳举行的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算是第一次会议的话,那么,第二次会议是1987年9月在安阳举行的中国殷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三次会议是1988年10月在安阳举行的纪念殷墟科学发掘60周年学术座谈会,第四次会议是1989年9月在安阳举行的殷墟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五次会议是1991年在洛阳举行的夏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在郑州举行的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就应该是第六次会议了。 这次会议,承河南省和郑州市各级领导,郑州大学,省社科院,省博物馆,省文物所,特别是市社联的大力支持与协作,使我们非常感激,就殷商文化来说,洛阳偃师是早期,安  相似文献   

3.
殷墟位于安阳地区洹河冲积扇上,因殷商后期都城遗址的发掘及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珍贵文物而闻名中外,被评为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殷商都城形成和发展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殷商都城中轴线形成的背景.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人文基础不仅是商王在此建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还保障了商朝273年不再迁都及政权的稳定.通过资料数据分析,证实了殷商都城营造格局里中轴线的存在.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萌芽时期,对以后各朝代中轴线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殷商文化研究商殷文化与江西吴城类型文化 一一为《殷都学刊》创刊十周年而作 ……李家和杨巨源刘诗中(一)从人形古文字零释……………王慎行(一)从殷墟发现的墓葬看殷都的人口问题 …………………………梁晴(一)《商代周祭制度》评介 …(日]池田末利 马志冰译(一)释中…………………………田树生(二)董作宾与安阳殷商都城的科学发掘 …………………………聂玉海(二)《殷墟为殷都辩》的两点说明 …………………………杨锡璋(二)金璋在中国收购甲骨的概况 ………………………肖琴摘译(二)关于研究殷墟甲骨文发现的述评 ……………………………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殷墟的考古发掘源始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探究。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导致了殷墟考古的重大发现。殷墟考古发现对中国上古文化史研究的影响至大。在此之前,由于疑古之风盛行,连商代作为一个历史朝代的可靠性都趋于动摇,很多学者怀疑它的存在。正是由于殷墟甲骨文和殷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才根本扭转了这种局面,不仅使商代历史由此而得到深入、系统地研究,商代以前的夏代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有益的探索阶段。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考古学概念来说,殷墟的考古发掘至今也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来,殷墟考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安阳——殷商古都发现、发掘、复原记》,李济著,苏秀菊、聂玉海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197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部出版了李济先生的英文版学术专著《安阳》,15年后,费尽几多心血,历经多少周折,苏秀菊、聂玉海二位先生据之译出的《安阳——殷商古都发现、发掘、复原记》终于面世了。这部译著有胡厚宣先生所作李济《安阳》中译本序言和译者的话、李济的序言、华盛顿大学艺术院米  相似文献   

7.
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来信:……安阳为甲骨文故乡,殷墟在全世界又久负盛名。贵校为安阳最高学府,前途实未可限量。《殷都学刊》公开发行,将对国内外产生极大影响,谨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信来信: 贵刊辟“商史研究”栏突出了安阳的地方特色……,甲骨文已成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此栏的开辟,必将对殷商文化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本刊记者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家主办,安阳...  相似文献   

9.
郭昱 《殷都学刊》2002,(1):38-38
董作宾是一代甲骨学大师,殷墟发掘第一人。董先生一生专注于殷墟甲骨学研究,在甲骨文的分期断代、殷商历谱及甲骨文自身规律的研究上都有卓绝的贡献,享誉海内外,深受学人景仰。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11.
芦金峰 《殷都学刊》2008,29(1):26-30
本文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与射有关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卜辞中反映的内容,结合“三礼”,来探讨殷商时期的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安阳殷墟是商代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自1899被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发现至今八十多年,学者书家之钻研者众。海内外共藏有殷墟出土的甲骨,据著名的甲骨学家胡厚宣先生统计,共为十五万四千六百零四片,遍布世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至于研究甲骨文的国家和地区更多。  相似文献   

13.
宋新朝《殷商文化区域研究》评介陈星灿殷商史是本世纪建树最多的传统学科之一。除了新的研究方法的应用外,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甲骨卜辞的发现和研究;二是殷商考古的巨大进步。这一方面,自1928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发掘殷墟以来,到193...  相似文献   

14.
李旭 《殷都学刊》2009,30(4):155-156
由著名殷商史专家王宇信研究员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继前4种<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殷墟甲骨学--带你走进甲骨文的世界>、<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出版之后,第五种<殷墟青铜器--青铜时代的中国文明>(双色版)近日出版.  相似文献   

15.
郭宝钧自1928年第一次参加安阳殷墟科学发掘,至20世纪60年代初仍然坚持在田野发掘第一线,毕生从事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为殷商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并为新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接班人.他著书立说,弘扬民族文化,他的<中国青铜器时代>、<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甲骨文自一八九九年发现,到一九二八年,是甲骨文的非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的草创时期。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后十五次大规模科学发掘殷墟以后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前,是甲骨文的科学发掘阶段和甲骨学研究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贞人的学识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骨文研究中贞人是判定年代划分时期的重要依据,故贞人历来是甲骨学研究探讨的专题之一.但贞人又是甲骨文的契刻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对贞人作些必要的研讨,这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殷商时期书法的发展,深入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规律有所裨益,而且对于指导我们当今的书法艺术创作,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拟就贞人的学识修养与甲骨文书法的内在联系,试作论述。 一、贞人 1929年第三次发掘殷墟时,在安阳“大连坑”南段发现四版大龟甲,董作宾先生对大龟四版进行了认真研究,第一次证明了甲骨文中卜下贞上一字,应为贞卜者的名字,称为“贞  相似文献   

18.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王懿荣首先认识并购藏以来,迄今86年已先后出土15万片以上。由于甲骨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愈益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山川异域,同研甲骨。如今的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近年来,随着甲骨文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等大型甲骨著录的出版,特别是1984年10月“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和“殷墟笔会”在安阳的召开,不少青年同志对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他们常致信本刊,希望就有关甲骨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以及主要参考书目作些介绍,以资自学时作为入门参考。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同志这一要求,本刊特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仁言先生撰写了《殷墟甲骨文基础七讲》:第一讲、发现与著录;第二讲、甲骨的整治与文字的契亥;第三讲、识文字与读篇章;第四讲、分期与断代;第五讲、辩伪与缀合;第六讲、甲骨文的科学价值;第七讲、基本入门必读参考论著介绍。从本期开始连载,至第四期全部刊完。  相似文献   

19.
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八九一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甲骨文之后,古文字学家开始对埋没数千年的殷、周古文字进行研究整理,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甲骨学。从此,有了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和甲骨文书法家。然而,距今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西夏王朝国书西夏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却几于无人问津,这大概是因为它的历史文献大量失传的缘故吧。但是,西夏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振兴中华,繁荣祖国文化艺术的今天,西夏文字的书法艺术实有研究之必要。笔者近年有幸接触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资料,深为西夏文字在书法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重镇——安阳师范学院韩江苏、石福金先生潜心研究近20载,吸收了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而撰著的《殷墟甲骨文编》,在学人的殷切期待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这是甲骨学界值得庆贺的一大盛事!甲骨文字形的整理与研究,发轫于1916年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待问编》。100年来,投入此项研究的海内外学者不计其数,早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孙海波1934年出版的《甲骨文编》及19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