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我国傣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论傣族诗歌》一书(以下简称《诗论》),翻译出版己十多年了。当1981年这本书出版时,在文化界曾引起一场不小的旋风。人们争相研读、品味,并纷纷从各个方面高度评价它的发掘。十年过去了,现在来看,当时的评价并不过份。傣族《诗论》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学术价值都不亚于古代的西方诗学理论和汉族古代文论。《诗论》呈献给我们的美学思想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诗学本体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公认的西方诗学的奠基性著作。《傣族诗论》应该说是我国傣族诗学理论在古代的集大成之作。如果说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西方美学的主要概念并第一次用科学的观点、方法来阐明美学概念,研究艺术问题,那么,傣族《诗论》的主要贡献则在于第一次从诗学本体的角度揭示了诗歌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乃至于语言发生之间的关系。《诗论》全书共分九章,其中七章都是探讨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乃至于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以及它们和诗歌(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者在全书的结语部分说:“归纳以上所讲的一切,最后的结束语是:有  相似文献   

2.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在 195 6年民主改革之前仍处于不甚发达的封建领主制社会。傣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对傣族人民和山区各民族的统治 ,巩固其领主制政权 ,将有利于统治的生产关系上升为法律 ,同时也结合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制定了在这一地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即傣族的封建法规。这些法规目前国内整理印行或出版的主要有两件。一件是 195 5年由刀国栋、刀治明等翻译整理的《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1] (以下称《版纳傣族法规和礼仪规程》)。另一件是1979年由刀光强、高立士翻译整理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在西双版纳发掘、翻译出一部傣文诗歌理论著作《论傣族诗歌》。历史上,傣族有浩如烟海的民间歌谣和长篇叙事诗,也有诗歌理论著作,但为数不多,流传下来的更少。这本手抄本约有四万多字,是解放以来找到的第一本专论傣族诗歌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这本《傣族谚语》,是长期工作、生活在傣族地区的高立士同志(现为云南民族学院副研究员)搜集、整理、编译出来的。在全面、系统地搜到的大量谚语资料的基础上,精选了1848则,既有民间口头流传的谚语,又有古傣文(经书)典籍著录的警句,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以简练而富有意义的语言,反映了傣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面貌,总结了傣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通过这些谚语,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傣族社  相似文献   

5.
傣族谚语与傣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 4 83条傣族谚语为语料 ,揭示傣族谚语表述的核心文化内容 ,以及傣族谚语修辞方式、修辞手段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在内容方面 ,傣族谚语表述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 ;修辞上 ,比兴、借喻的高频使用蕴涵了自然与社会相互观照的运思特征 ,某些喻体使用频率高、划分精细反映了傣族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傣族贝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新中国成立后它与汉文化沟通整合实现了现代性之路.傣族传说《召树屯》先后被改编成现代舞剧与汉语电影《孔雀公主》,真正打开了傣族贝叶文学资源的宝库,使得傣族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步入当代艺术殿堂.它们是原生态艺术发展为现代性民族艺术的里程碑,给中国当代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版的葛荣晋同志的新著《王廷相生平学术编年》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拿到后,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一则是因为这部新著的清新面貌和丰富内容吸引了我,二则是因为我在一九五六年曾参与选辑出版过《王廷相哲学选集》(增订本).于是对这部王廷相的《编年》,也就自然比较注意,读来感到十分亲切.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歌传入以英语为交际手段的文化圈(即英语世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当时出版的《诗艺》(G.Puttenham,1589)最先介绍了中国诗律,并译了两首诗.康熙末年,法国人马若瑟(J.H.M.de Premare,1698年来华)节译了《诗经》,译文收入在巴黎出版的《中国通志》第二册(Le P.du Halde,1735).这部书两度被英译(R.Brookes,1736;E.Cave,1738),更多的英语读者因此接触到了中国诗歌.此后,英国汉学家J.F.Davis在其专著《汉文诗解》(1829)里举《诗经》及先秦至六朝民歌为例论述中国诗歌格律,不再依靠转译.从那时以来,由于西方中国学家和海内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努力,有关中国诗歌的英语译、论著层出不穷,中国诗歌批评成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我在论文《<兰嘎西贺>与<拉玛坚>和<罗摩衍那>》里,比较了傣族叙事诗《兰嘎西贺》与泰国剧诗《拉玛坚》,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乃至细节)、组织结构、叙述方式、主题思想各方面都有许许多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那么《兰嘎西贺》是不是《拉玛坚》的翻版呢?否!只能说是取材于《拉玛坚》故事,犹如《拉玛坚》从罗摩故事取材而加以创造。  相似文献   

10.
吴开晋教授是当代著名诗评家、诗人 ,前不久他从 80年代中期以来所发表的数百篇论文和评论中筛选出 80篇 ,裒为一书 ,是为《当代新诗论》 ,已于 1999年 1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对诗艺诗美的探索 ,是贯穿该书的一根红线。吴开晋先生长期致力于诗歌的教学、研究与创作 ,早有《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李瑛诗论》(合著 )、《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主编 ,合著 )、《新时期诗潮论》(主编 ,合著 )等多部论著问世 ,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诗学体系 ,在诗评界自成一家 ,为中国新诗学的建设与开拓作出了贡献。他这部《当…  相似文献   

11.
读《中国民间童话精华》翁希胡宁锐先生编的《中国民间童话精华》一书(未来出版社出版)同我们见面了。这部童话收集了:布依族、满族、侗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土族、哈萨克族、汉族、瑶族、壮族、达斡尔族、羌族、赫哲族、维吾尔族、黎族、藏族、傣族、高山族、朝...  相似文献   

12.
傣族是一个富于诗歌天才的民族。当踏进那风景秀丽的傣族村寨,在那月白风清的夜晚,在竹楼边,在大青树下,你就会听到傣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唱出的悠扬的傣歌。那傣歌的数量之多,简直让人惊奇。三百多年前,有一首傣歌说: 山上的树叶已够密的了, 鱼塘也装不完, 可我的歌比树叶还多; 就是装在大船也要把船压沉, 我的歌, 就是装在田坝也会把田坝淹没成歌海。  相似文献   

13.
傣族历史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收获──《泐史研究》读后马曜怀着喜悦之情,读了德普的专著《泐史研究》,其所论证阐释的西双版纳及其周边地区傣族古代史的若干史事,以及着力考订的召片领(车里宣慰使)世系,纠正并补充了流行傣族史籍中的讹传、谬误和脱漏,还傣族历史以本...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创作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逶迤浩漫的流程的话,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中国山水诗史》(李文初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则确乎是这峰回水迥之中具有开拓精神的卓异跋涉。自刘勰“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一语出后,历代诗话等文献中散金  相似文献   

16.
论《福乐智慧》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乐智慧》是十一世纪维吾尔族思想家、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一万三千二百九十行长诗。这部巨著虽然是以诗歌为体裁写成的,但它的内容却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围,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政治、法律、军事、伦理、宗教、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它描绘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风貌,分析了那个时代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许多问题,从哲学角度来讲,是作者对世界本质、世界能否认识和改造、怎样认识与改造的总括性的认识。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福乐智慧》这部巨著不仅是维吾尔文化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且也是整个中  相似文献   

17.
黄显松 《学术探索》2007,(5):123-127
西双版纳傣族人生礼仪、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水文化现象和傣族水文化的内涵,揭示了傣族生活中水如何从物质文化向影响傣族民族性格、观念、信仰的非物质文化的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傣族的刑事法律是维护傣族封建领主制秩序的重要法律,其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反映出傣族法律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法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傣族传统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异化建筑"、原材料匮乏、傣族群众的文化利益被忽略等一系列问题.将法学的法律注释法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权(文化权利)、传统文化产权等多个视角来全面透视傣族传统建筑的法律保护问题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化.傣族传统建筑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国际上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措施运用于傣族传统建筑,构建传统文化产权制度,促进傣族民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有效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20.
吴云 《学术探索》2023,(10):128-137
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向心力强化是夯实我们多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及国家认同极为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当代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元朝起,傣族地方被纳入行省直接管辖。元至清时,傣族社会历经了先由王朝政府建立、完善土司制度进行治理,后期王朝对部分傣族地区改土归流历程。因此,傣族的国家向心力进入了一个培育、强化和巩固的历史新阶段。结合中华文化传统机制,可发现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表达存在两类主体,表达形式丰富,具有多层次的忠诚对象(国家象征)结构和秩序。元至清时,基于中华文化凝聚力及王朝在傣族地区持续的政治经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四个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得以不断巩固和强化;但也有至少四个方面的突出因素对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巩固强化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