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通过作品的语言最为鲜明地显示出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调配语言文字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调。杨朔是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结构精巧,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意浓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丽秀雅。如果说刘白羽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急流翻滚,那么,杨朔的散文犹如小河流水,微波漪涟;刘白羽的散文是粗犷的、豪放的,具有“阳刚”之美,杨朔的散文是纤巧的、含蓄的,具有“阴柔”之美。这种清丽秀雅风格的形成,便同杨朔把握语言  相似文献   

3.
杨朔的散文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它独树一帜,玲珑精美,清新隽永,他的文章把诗与散文结合在一起,有着盎然醇厚的诗情画意,“曲径通幽”的深邃意境,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意境并不是什么玄妙莫测的东西,它是作者把描写的对象与  相似文献   

4.
如果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从反思的目的出发,并从“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层次,来重新认识杨朔的散文,我们就可以看出:杨朔散文所重视的写作的意识形态性质和社会功利目标,决定了杨朔散文的政治情结、斗争欲望及其“诗”性的深刻的悲剧性;而这在“杨朔时代”是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但由此也可看出“散文大家”杨朔的困境与才华。但作者又认为,作为时代的产儿,这种迷失的社会与文化责任,不应由作家个人来承担,而是出于一种“历史的强蛮”。  相似文献   

5.
在杨朔同志辛勤耕耘的散文园地里,《茶花赋》是一株引人瞩目的奇葩。在这篇一千六、七百字的短文中,作者借景抒情、托花言志,热情地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茶花赋》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艺术构思的成功即是其中之一。杨朔同志在散文中以追求意境著称,同时也以致力于构思见长。他说: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杨朔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浓重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托物寄情,追求意境,感情醇厚,用字精炼,结构精巧的优良传统,但又富有造新精神,带有深刻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新颖,掩映多姿,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杨朔的散文,有着独特的风格: 第一,托物寄情,言微旨远,物我交融,意境相托,不断寻求诗情美与意境的创新。 托物寄情,物我交融,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杨朔既有继承,更留意创新。“物”与“情”,他常在“情”字上谋取新意;“物”与“我”,他时时剖露出赤子之心。因之,他的散文题材细微(如蜜蜂、蚂蚁,茶花、红叶、海罗杉)而诗意醇厚,语不惊人(好比友人之间款款  相似文献   

8.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你看,苏东坡着实被荔枝的美味迷住了。我们读杨朔的《荔枝蜜》也象是在品尝“荔枝蜜”。“一股甜香”,一股“清气”,沁人心脾,使人不可自己地连声叫“绝”! 诗贵意境,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杨朔也毫不掩饰地告诉人们,他写散文“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荔枝蜜》的意境,不落窠臼,不泥古人,确有别具一格之处。首先,初境新奇。果有多种,应推一最。《后汉书·和帝纪》中载:“上谓宰臣:‘朕尝欲得新荔枝,兵部遂于道路特设铺递’。”(据清赵翼《陔余丛  相似文献   

9.
杨朔散文以其诗意浓郁在文学园地中卓然而立,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在古典诗文方面,杨朔确实肆习有素,造诣很深。古典文学滋养了这位散文家。我们打开他的作品,很容易找到这股源头活水。下面就这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国三十年来,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里,杨朔散文可算得是一枝迎风怒放的红梅! 读杨朔的散文,犹如饮一杯美酒,一揭瓶盖,满屋喷香;象喝一壶清茶,细细品味,余味无穷;宛若进入苏州的园林,格局不大,却流金溢彩,使人流连忘返……总之一句话,杨朔的散文,给人留下“美”的享受,“美”的回味,“美”的鼓舞。一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杨朔写道:“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  相似文献   

11.
杨朔是当代一位有成就的散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及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等。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杨朔散文选》,内收作者在各个时期的散文作品六十篇。杨朔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诗意浓郁,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人说:“读杨朔的散文,象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境界深邃;读杨朔的散文,象观  相似文献   

12.
杨朔(1913——1968),是我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勤于耕耘,给人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从中短篇小说到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他的散文艺术试作粗浅探索。杨朔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他的散文再现不同时期人民的斗争和时代的激流,“象一颗玲珑的宝石,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又象一杯醇浓的美酒,含蓄着无穷的意味。”表现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即是: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  相似文献   

13.
我喜爱杨朔同志的散文。 杨朔同志的散文,结构精巧,语言洗炼,感情真挚,寓意深刻,并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 杨朔同志就曾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  相似文献   

14.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时代气息浓郁,诗意隽永,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苑增添了奇艳的花朵。文化大革命前,杨朔的《海市》、《东风第一枝》等散文集,深受读者的喜爱。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朔生前在各个时期写的比较优秀的散文集辑在一起,出版了《杨朔散文选》。本文拟就《杨朔散文选》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杨朔散文的特点和创作经验。我们要学习、研究杨朔的散文,努力繁荣散文创作,让社会主义散文之花开得更加美丽。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会使人自然地想到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杨朔不但以他创作的诗化散文而著称,而且他还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写散文要“寻求诗的意境”的经验。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  相似文献   

16.
杨朔是创造意境的能手。读过杨朔散文的人,都喜欢谈论它的意境。杨朔的散文,那么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深邃、优美的意境。诸如《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编什,莫不如此。而《茶花赋》的意境创造就更具有代表性。《茶花赋》通篇呈现着一个鲜明、纯粹、阔大的意境。作者通过对茶花的描绘和赞美,寄托着他奔涌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他对  相似文献   

17.
杨朔的散文以浓郁的诗意著称于世。其作品深邃、高远的诗情画意是通过情、景、理三者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而体现出来的。其中,“情”是意境创设的基础,“景”是浓情、哲理的形象外壳,“理”是统摄情、景的点睛之笔。三者高度统一,使其作品志存高远、充满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8.
人们爱读杨朔的散文,因为他的散文象诗一样深湛,象诗一样优美,读了可以使人进入诗一样美好的境界.杨朔的散文富有诗意,首先是因为他的散文反映了我们伟大的时代的精神,并且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在杨朔的散文中,无论是杏花春雨,还是铁马金戈,都涂着时代的色彩,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溢着无限的生机,闪射着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同时,杨朔对他所描写的事物感受是深切的,爱憎是鲜明的,并且在作品中充分抒发了这种强烈的爱憎.这种崇高思想和强烈感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9.
杨朔的散文流丽丰厚,飘逸多姿,格局虽不大,却象玉楼琼宇,精巧斑斓。向来评论家们对杨朔散文诗的意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结构上的形式美,语言的精炼等都谈得比较多。但是,对杨朔散文创作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却不大注意,那就是辩证规律在结构艺术上的运用。本  相似文献   

20.
杨朔的散文创作,成就卓著,独树一帜,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许多篇章,都有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成为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读他的散文,犹如走进一条色彩缤纷的画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神思飞驰,流连忘返,既受到崇高的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园林中,诗和画是两枝最亲近的姊妹花。画家作画很讲究画中的诗情,诗人写诗也很注意追求诗中的画意。我国很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杨朔的散文既从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学习了表现技法。他的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有机溶合的完美艺术整体。本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