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厘定和特征分析,以及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唯GDP论、资源价值和价格错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新常态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效用影响、建设绿色金融等举措,试图解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打造俄蒙境外园区 构筑山东“一带一路”建设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克宁 《东岳论丛》2015,36(2):152-15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新形势下我国重要的思路创新与战略创新,旨在传承"古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精神,再现我国对外开放新辉煌。山东作为"一带一路"东端的重要省份,也需抢抓契机,积极融入,借力境外园区新平台,实现对外经济新发展。而俄蒙是"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也是山东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率先在其两国打造境外园区,实现彼此之间产业合作的深化与跃升,对于山东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构建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从而促疾山东强省之路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坛》2015,(3):2
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新战略,"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布局。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不仅仅是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必须优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21,(11):57-67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共赢的特征,是新时期我国推动构建面向欧亚、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战略。当前我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东道国的国际投资合作不断取得突破。基于东道国视域阐述"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影响机制,建立GMM模型分析OFDI演变的影响机制与效应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一带一路"OFDI的形成机制不仅受中国与东道国总体交往的联系紧密性影响,东道国经济禀赋条件与制度质量环境也非常重要。为高质量提升我国"一带一路"OFDI的投资效应,需进一步强化政府间全方位战略合作机制,优化投资空间布局,创新合作型投资模式,提高"一带一路"OFDI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选择,对未来国际化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矿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涉及到国家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为矿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制约矿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立矿产品贸易合作预判机制,继续大力推行与沿线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贸易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矿产资源贸易向更合理、更高效贸易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提出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既满足了我国在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全方位互联互通提供了重大机遇。然而在总体持欢迎态度的同时,周边国家对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意图和行动仍存在负面认知和情绪,这对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构成了挑战。导致负面态度的关键因素是战略怀疑。因此,我们急需以信任建设为目标,通过澄清意图、创新模式和强化了解等方法,贯彻互利共赢的指导原则,减少和消除相关方的疑虑,以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4):37-42
"经济带"这一新概念是对先前"城市群"、"区域板块"发展战略由点到面、由静而动升级跃进式的扬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模式变迁所内在的必然选择。"经济带"推进的重点、难点,在于区域协调机制与一体化;其次,整合优化产业体系尤其是重点突破口;"一带一路"是新常态下深化开放的大战略,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对外开放带来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战略契机。研究基于西北地区2000-2016年省级层面数据,对"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西北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旅游收入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二,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旅游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为西北地区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促进城镇化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程度与一国对外投资水平息息相关。"一带一路"战略引发我国对外直接热潮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发展和创新力度提出了要求。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出发,分析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足,最后从金融市场、机构和产品三个层面,提出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发展,以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中亚国家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随即得到了中亚国家在内的多国热烈相应和积极参与。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阶段,作为首倡之地,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在中亚国家的深入推进,中亚国家对此认知也出现了诸多新变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国与中亚国家提高共同利益的认知水平,离不开相互发展战略之间的精准对接,着力构建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普遍意识到全球化进程受阻的现状以及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全球化中的地位。2009年世界银行从"距离、密度、分割"等经济地理学视角研究世界经济地理的重塑问题。"一带一路"怎样借助大推动理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并从"距离、密度、分割"的动力机制重塑世界经济地理,带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是区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在后危机时代新常态经济下,"一带一路"作为亚洲生产网络的重要战略组成,同北美生产网络、欧洲生产网络类似,有助推区域生产网络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有望形成普遍大规模投资,促进经济"密度"规模溢出效应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缩短了世界主要区域的经济"距离",沿线国家普遍发展与一体化减少"分割"问题,使该区域成为助推全球发展价值提升的新动力中心。"一带一路"推动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优化升级、实施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普遍进行大规模投资,助推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是当今全球化"破冰"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民族交往有着诸多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的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首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伴随着民族交往的扩大,我国民族关系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短期看,"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民族交往,从而使民族关系面临新情况。从长期看,"一带一路"战略为各民族成员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交往以及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例如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为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心城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云南民族多样,宗教多元,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的保证。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和宗教文化要自我调适,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南方丝绸之路服务。  相似文献   

15.
第七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的主题之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IPE学科发展、IPE与国际安全、IPE与全球治理、IPE与发展问题、IPE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中国对策、"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等专题研讨议题,涵盖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建设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内容。一批具有政治学和经济学双重知识储备、具备宏大国际视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提供了富有创见的学术智慧。尤其是在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中,与会学者们独具视角,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化了对"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本文主要将与会学者围绕IPE视角下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中国对策三个方面的议题,以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和研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结综述,谨供"一带一路"研究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志坚 《山东社会科学》2015,(3):123-126,166
融资租赁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和金融手段,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寻找新增长极、重构国际贸易版图、消化过剩产能和过剩外汇储备,我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融资租赁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形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发展融资租赁的对策与建议:理顺融资租赁的监管体制;健全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积极拓宽融资租赁业的融资渠道;健全外汇管理政策和积极拓展国际租赁市场;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3-24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进入资本输入和输出双向流动时代之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开创经济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税收与投资关系紧密,我国企业投资于"一带一路"区域需要完善的税收法律激励对外投资、保障对外投资安全与保证投资效益回收。但是,我国目前的对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不能很好应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挑战。今后可以从提升投资积极性、实现投资导向性、确保投资的确定性、增强投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税收法律制度,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对外投资提供充足的税收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我国重大外交新战略。倡议的提出得到了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在推动沿线国家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联合国也在有关决议中敦促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解决国际问题,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一带一路"无疑是我国对外关系领域的伟大实践,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5):25-30
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须发挥文化开放的先导功能。古代丝绸之路搭建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为我国当前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策略和路径启示,那就是要突出"人文先行",以文化开放战略彰显中华文化的自信。以此为前提,明确文化开放的路径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在发展理念上形成价值共识,筑牢命运休戚的"伙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民生的互利互惠,在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推动各自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既是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创新,也是我国外交方略与全球治理的"新战略、新工程、新实践"。基于哲学的分析框架能够有效地厘清其思想脉络、价值旨趣与实践指向:历史观上,人类解放构成"一带一路"的价值旨归与实践旨趣;本体论上,"一带一路"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阐述与中国话语,对于消解"虚假的共同体"的魅惑与构建"真正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价值论上,"一带一路"将全球正义作为其根本价值追求,是对西方"自由世界主义"的超越,为"应然正义哲思"走向"实然正义图景"创造了正义原则、正义规则和正义机制的支撑。"一带一路"所内蕴的哲思呈现一体性:人类解放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主题和终极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的结构样态和实现路径,全球正义是"一带一路"的基本价值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