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井上靖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 《江西社会科学》2003,(11):106-108
当代日本作家井上靖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题材创作了不少历史小说,除题材上的特殊性,这些小说在艺术结构和审美方面也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井上靖在这类小说中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文体———“学究式文体”。本文试图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考察这类小说的美学特征,肯定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及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文坛,刘庆邦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之王",亦被称为"中国煤矿文学的旗手"。对刘庆邦的煤矿题材小说创作,文学评论界的研究呈现出两种基本范式:一是建立在小说和煤矿基础上的社会批评;一是从叙事和语言的形式角度进行的文学性研究。此外,从文化的角度对刘庆邦的小说进行研究,拓展了其创作的阐释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从来都受着特定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社会历史形态、生活方式及其生成的历史语境或潜在或显在的规约。中西文学史上的工业题材小说,也经历过一个审美及其主体性获得、确立、转变与调整的过程,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震铭 《理论界》2008,(6):62-63
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吸引物具有历史吸引力、社会文化吸引力、审美启智吸引力、科技吸引力、独特吸引力和稀缺吸引力。可形成修旧如旧、黑色文化、安全探险、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的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5.
于文夫 《兰州学刊》2012,(10):80-82,89
新中国建立至上世纪末,工业题材小说一直承担着弘扬时代精神、书写社会变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后的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也面临着困境与突破。曾经是文学主流的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新世纪以来表现差强人意,出现滞缓,难觅多角度、全方位、分层次展现中国当代工业文明景观或深刻挖掘当下工人命运变化的精品力作。同传统工业题材小说相比较,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的内涵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在生产空间、人物形象、创作理念、审美价值等方面发生了大的转变,厘清这些转变,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数量激增成为中国文学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而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在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上却依旧显露出"愧对当代"的尴尬,并在整体上呈现出"题材"焦虑与创作勃兴对峙并立、抵牾纠葛的独特镜像,其历史渊源和现实诱因值得深入探究。工业题材小说创作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在作家的使命承担,小说主体内涵扩容、节制和变革叙述形态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就反映内蒙古草原人民生活的题材来看,出现了不少颇有艺术感染力的中、短篇小说.这类小说往往“通过主题的延展,大大超越了题材本身的时空意义”,从而在哲学的意义上概括了当今时代北方民族的精神气质,显出深邃的艺术思辩力量,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当然,这种象征手法作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艺术把握和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在  相似文献   

8.
草明工业题材小说对现代工业文学具有滥觞的意义,草明对工业文学的坚守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工业"风景"引入了当代文学的视域.以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对草明工业题材写作之转型及得失进行探讨,不仅具有个案研究的价值,且对探究现代工业题材小说的问题及出路具有典型的意义.草明对工业题材的专注性与对主流话语形态的追随在文学史中是独有的,她为工业题材小说提供的写作范式,至今日仍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虚构性与自足性是现代小说发展的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文本特性。而中国古典小说在虚构性方面一直没有真正意义的乌托邦小说,没有建立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断绝联系的理想世界;在自足性方面,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占了很大分量。中国受史传传统影响至深,把小说当史书读是一种很普遍的观念。小说和现实不分,既是读者的普遍心态,也是小说作者的普遍认识。造成中国古代小说非虚构性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不愿意承认日常生活伦理以外的东西,不愿意承认现实中背离自己的东西,所以就没有力量站到审美的高度断然放弃在小说、戏曲中满足自己现实感情的功利性要求。这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工业建设开始引起中国当代作家的关注。表现工业生活、塑造工人形象成为时代赋予作家的重要使命,炼钢的内容大面积进入文学,形成了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分析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可以发现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质,可以窥探文学与政治的紧密纠缠关系以及某种隐形的政治文化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