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武汉方言中残存的白读与黄冈方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方言中有些语音特殊的方言词,一般被视为有音无字现象或例外现象.实际上,这些词的特殊读音都是残存的白读.其所反映的音类分合关系乃至其音值,与相邻的黄冈方言中系统性的白读完全对应,考虑到其他特殊语音现象在两地方言中的一致,本文认为100年前的武汉方言与黄冈方言的语音面貌可能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2.
据文献记载,“嬲”为“娆”字之异体,有“纠缠、戏弄、扰乱”之义.但《何典》中的“嬲”字并非此义,它是个动词,意为“缠绕”.通过对明清及近代方志中方言材料的考察,结合当时方言的语音特点,并佐以现代汉语方言材料,发现:“嬲”是“绕”的方言记音字,“绕”又可写作“裹”、“掇”等形式,这反映了清代吴方言中存在日母字读为泥母字的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人撰作的等韵图,丰富多采,种类繁多。有的专明中古韵书的反切系统,有的专表当时共同语的读音,有的记述各地方言,有的分析上古语音。在记述各地方言的韵图中,有几种是兼表当时的南北方音、具有综合各地方音的特点的。较为著名的韵图有李汝珍的《李氏音鉴》、丁显的《双声迭韵一贯图》、劳乃宣的《等韵一得》,胡垣的《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和张文炜的《张氏音括》等。它们的表现方法各异,列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不专以一个地方的方言为描述对象,有意综合南北方音,将其汇于一个大的语音骨架之下,以体现其音有定类、类可括天下一切音的思想。从这些韵图上,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从《切韵》以来那种编纂韵书、韵图时企图综论  相似文献   

4.
郑氏文字学尊许,考字以《说文》为准.《说文逸字》志在恢复本书之旧;《说文新附考》判断徐氏新附字、《汉简笺正》考辨郭氏“古文”,俱以《说文》为正.明正俗乃是郑氏字学的要旨,方言、异字、释佛书、辞章体物字率多著俗,固所不许;但以考辨正俗,推绎俗字孳乳,揭橥赋家用字之秘.而辨形则明字体演变,审音则使辨形精到,明义则资名实考证...  相似文献   

5.
方言间的语音对应,有的类、值俱同,这对于学习、掌握另一种方言语音,比如学习、掌握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是较为方便的。如果类同值不同,或者类的对应不是简单的一比一(当然值也有异了),这在学习、掌握时就麻烦了;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追寻出古音的痕迹。进行方言调查,整理方言音韵系统,都应在这一方面多加留意。本文就是从扬州语音和北京语音的对应出发,举出一些在扬州语音中所见到的韵等的残迹。文中举出的都属常见字。比较冷僻的字不出现于当代口语中,这些字的读音按同音的常见字类推或按反切拼读即得。如“玩、貦、翫、妩、怃”同列于《广韵》去声二  相似文献   

6.
《渡江书十五音》是一本清末闽南方言韵书,关于它的音系性质讨论,有诸家看法。对韵书的韵字进行了穷尽式研究,将它的音韵系统与厦门、漳州(市区)、长泰三地方言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渡江书十五音》以长泰方言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厦门的个别音类。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粤音韵汇》是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编写的广州方言同音字汇,对粤语研究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指出《粤音韵汇》所拟定的声韵调体系是通行20世纪的广州话标准音,穗港两地出版的广州音字典字汇皆沿用它的音系;同时从声母、韵母分别论证粤音韵书《分韵撮要》不能代表广州最通行的音,并通过现今方言调查材料分析,指出《分韵撮要》所代表的只是比广州话范围更大的“广府话”。  相似文献   

8.
《台湾十五音辞典》是一部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编著者为台湾省云林县斗六镇的黄有实。其语音系统并不是单一的斗六方言,而是在斗六方言基础上"大量收录他乡别读"的偏漳腔闽南方言综合音系。《台湾十五音辞典》的语音系统极其复杂,既沿袭了闽南传统"十五音"韵书,又有自身独特创新之处;既有韵书编撰原则、目的的原因,也有著者生平经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运用方言创作的言情小说,方言词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文章将运用"觅字"与"寻音"这两种方法,尽可能多的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地域方言,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某些方言词汇进行考证,恢复小说中某些词语与字形的联系,找回本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小说中方言词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六十年代记录成都当时实际语音的《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和《四川方言音系》表明:成都话舌尖擦音、塞擦音只有组一套声母,没有对立的组声母。调查表明:世居成都的老年人“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六七十岁以上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对声母的保存与否影响较大的几项社会控制因素依次为: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区域。老成都话分的类型属“南京型”,读二组音的字方法与《西蜀方言》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