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个常数,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教师必须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有所得"。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关注课文的"言语特色",紧紧抓住"语言学习"这个重心,让学生在解读文本言语密码中,学习言语智慧,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下面,笔者试从词语、句子、段落和文体四个方面的教学个案中,探寻语言教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言语·言语形式──试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王尚文吕叔湘先生曾经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进。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是明确而又集中的,核心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照理,作为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之中介的教学内容也应当是明确而...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观作为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依据.要形成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就必须立足于"言语"."言语"视角中的语文教学观,将是更加明晰、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它要求处理好如下三个有着内在联系的问题一、语言科学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二、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教学;三、"言语"视角中的语文教学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叶圣陶等权威人士的言论,还是从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作整体考察,都说明语文课不是“语言课”,也不是“文学文章课”,而是“言语课”。即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主要通过对典型的“言语作品”的剖析、玩味的模仿,在各种“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各种收获,并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以应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言语”,不论是行为,还是作品,都是“言”与“意”的矛盾统一。中学生学习语文,实际上就是求得“言”与“意”的互相转换。语文教师的所有工作与努力,也就是帮助学生达到各种程度的“言”与“意”的贯通。因此,“言”与“意”的互转性便是语文课的性质,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因此,“言”与“意”的互转便是语文教学的内部动力。这就给我们研究和认定语文教学中若干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明快的“武器”,为实现语文教育的科学化和高效化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松泉通过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与廓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语文素养规律观:语文素养是学习主体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个性化的目标和过程;语文素养过程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言语内容的教育为言语形式的训练服务,思维训练为语感培养服务,课堂言语实践为生活言语实践服务,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是为王松泉语文素养五律观。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教学的规律是什么?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而又长期未得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些语文刊物从总结经验入手,又在重新讨论这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学专家和语文教师从切身经验中指出,语文课不是汉语课,不是逻辑课,不是文学课,也不是三者的混合课;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就是训练学生能正确运用语言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语言的歧义问题都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我们在试题答案调查分析中却看出不少学生这方面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是理解感悟能力较差,二是未能掌握控制歧义发生的方法和规律。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言语意义的把握、处理是现代中学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这一点若处理不好,语言教学就不是成功的。要准确地表情达意,正确理解和把握言语信息,避免歧义的产生,以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应当更加重视对言语深层结构关系的剖析,更加重视对言语表意的自身规律的探讨,以增强言语交际者对言语的感悟、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广播言语,有一位多年从事广播工作的人说,广播应该姓“播”。广播言语都是通过“播”的方式诉诸听众的。这句话指出了广播言语与书面言语、日常口头交谈言语)(也叫做口头交谈言语)的不同,也为本文的探索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度。从这里入手,我们分析这三种言语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作用,进而认识广播言语的个性。 1、本文用“言语”这个词来替换“语言”一词,目的在于说明,这里所分析的不是有别于汉语语言系统的另一种由语言、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语言系统,而是指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0.
面对语文教学"缓慢差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上语文课?语文课应回归本位,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掌握语言训练规律,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升学习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语文教学"缓慢差费"这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上语文课?语文课应回归本位,抓住语言训练这个重点,掌握语言训练规律,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升学习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言语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言语交际和交际中的语言的科学。它主要有两大研究领域:一是言语交际的研究,即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包括言语交际和其他交际的关系,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关系);一是交际语言的研究,即语言这个工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情况如何(包括其结构层次、功能特点、所起作用及其各种变化等等)。这两大研究都反映出言语交际学的语言动态观:1。语言不仅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上的两个不同概念,语言产生于言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而形成的言语活动的大世界复杂纷纭,色彩斑澜,其形成的因素很多,但举其要者莫如语义、语境和语体。语义、语境和语体既有区别,又相联系,三者对立统一于言语活动之中。可以说,言语研究的重点是语义、语境和语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不是以讲授性质为主的课程,而是以训练性质为主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语言知识教学和言语训练的关系.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训练铺路的,课堂教学中应多开展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5.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社会行为,其中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基本环节。言语的语言学是行为科学的一部分,它以言语纵横两个结构系统为其研究对象。概括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建立若干行为模式,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一套普遍遵循的原则和规则,提高言语交际效果是它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交际作为人们运用语文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社会活动 ,其实质在于文化传承。言语交际是人的本质的外化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活动 ,如果说各科教学都是以言语交际为基本途径的活动的话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言语交际既是基本途径又是基本目的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7.
言语和语言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指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体系,多半捐书面形式;言语,是指说的话,或指一种招呼,某种问答,或指一种表示,某种情态,多半指口头的.“传遍、授业、解惑”离不开这种口头的言语,而言语既有有声的,也有无声的.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有声的和无声的言语经常交控使用,若用得好,可以让学生产生美感,从而受到终身难忘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说话艺术的教育.教学言语的美是以有声言语美为基础的.它的美表现在准、清、槽、请四个方面.准,指教学言语的准确.即准确地阐明概念、解任事理、…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在致意、招呼、称呼、音量、交流等礼仪言语中无不体现出使用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并展示着这个社会的文化背景与哲学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学牛语文素养的综合外观。创造性与综合性因素的存在,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习作既是展示言语智慧的一方平台,又是生发言语智慧的摇篮。李维鼎先生指出:“‘言语’作为‘行为’,是‘言’与‘意’的转换。作为‘作品’,是‘言’与‘意’的统一体。即转换后的成品。”那么,如何实现习作中言语的有智慧的表达。对提升习作素养,达成习作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更是小学习作教学令人神往的目标。现笔者整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游戏”理论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代表 ,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言语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必须把它放到日常生活这个大的背景中去。他认为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既是语言游戏 ,同时也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种类有许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言和言语行为 ,是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论述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 ,对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