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舞蹈编创中要结合民族舞的特点,艺术的表达民族精神特质。中国民俗中的舞蹈编创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民俗文化与舞蹈编创交叉的艺术创作研究较少,本文以岭南舞中的民俗文化为基础,进行舞蹈素材的提炼整理,为艺术创作中将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族舞蹈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舞蹈编创中要结合民族舞的特点,艺术的表达民族精神特质。中国民俗中的舞蹈编创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民俗文化与舞蹈编创交叉的艺术创作研究较少,本文以岭南舞中的民俗文化为基础,进行舞蹈素材的提炼整理,为艺术创作中将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二次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 年节民俗文化是人类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围绕着年节而出现的群体民俗文化现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开展民族传统年节民俗文化的探讨研究,对于进一步发掘和弘扬民族年节民族俗文化的优良传统,改革淘汰某些消极落后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梳理钟敬文先生著述中有关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观点入手 ,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 ,概述了钟先生在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每个民族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地域等方面的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在此,本文通过论述社会发展对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对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每个民族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地域等方面的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发展.在此,本文通过论述社会发展对西藏地区民俗文化的影响,对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传统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加拿大民俗文化概述加拿大是一个有众多移民的国家,民族性复杂多样。其民俗涉及各个范畴,类型多种多样,因而很难对加拿大的民俗文化作出十分精确的描述。但大体来讲,加拿大的民俗文化可分为四大部分。1土著民族(即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民俗加拿大的土著民族是加拿大这方天地最早的主人。他们创造了北美最早的文明,积累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财富,是加拿大民俗文化最富有的一部分。因而民俗学家们对土著民族的民俗倍加关注,并把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加拿大的土著民族主要是印第安人(Indian),大约有55万人,①包含二十多…  相似文献   

8.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瑶族民俗文化张劲松一、瑶族民俗文化本位正在加速变异以一定民族范围内的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为依据的观点和态度,就是民族民俗文化本位。所谓民俗文化本位的变异,指的是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变异。瑶族世居山区,特别是过山瑶更是久居高山之巅、地理封...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流传千载,但是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其发展面临着民俗文化人才缺失、民俗文化遭受经济冲击和民俗文化遗失严重等问题.文艺工作者若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出合适的应对之策,定会让民俗文化之花遍开于整个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作为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与深层阐释,对民众不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与民族预科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内在的精神契合性。在民族预科教育院校的多元文化空间中,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与隐性课程二者隐喻意义的对接表现为日常文化对学校课程多元的隐性化渗透。它使得这些民俗文化作为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以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出教育的内容和特定的文化序列,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成为一种弥补其课堂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乡市场体系的回溯,可追踪其变迁与发展的过程,探寻其良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贯穿了城乡之间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经历了自由、计划、开放等多个阶段,并不断形塑着中国的城乡关系。古木县"农村电商全覆盖"方案的展开,使得这一体系得以外显,并促使它发生转型。反过来,转型既可能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良性发展,也可能导向城乡市场体系分割的风险。基于此,在市场体系转型的背景下,应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良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明 《民族研究》2003,(1):9-18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括农村区域自治 ,也包括城市区域自治。在城市化浪潮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正从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转向扩大城市区域自治的新阶段。城市化暴露了原以农村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些欠缺 ,即在城市区域自治的单位上 ,它仅有与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市 ,缺少与省、自治区、自治州相适应的自治市 ,不能满足中小民族、小聚居民族的城市区域自治的要求。在行政区划单位体系中增设自治市 ,是消解城市化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矛盾与冲突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The Hui (10.6 million) is one of the largest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China. Almost 100% of them, along with the Dongxiang, are Islamic, and are migrating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After moving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conflicts between rural–urban differences, ethnic identity, and religion beliefs and practices frequently occur. This study found that Islam has strong influences on migrant Hui and Dongxiang students’ identity, and cause some notable conflicts with the urban and school cultures. These conflicts penetrate many aspects of their lives such as clothing, dietary restrictions, religious practice and literacy, and schooling.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conflict between Islamic culture and modern secular culture, and identify some implications for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5.
文化积淀较为深厚的传统节日在乡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地位,对乡村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透过节日文化表象、文化内涵,我们看到壮族传统节日与农业生产、耕作方式等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乡村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及在传承过程中乡村社会发展的关系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的分析,对青海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基尼系数的测度,并对青海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进行了回归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后发展地区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市,农村发展的主体大量流失,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的具体表征主要有人口流失、文化消逝、村落凋零等。要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一是要积极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农村生气与活力;二是要强化村落保护与开发,建构农民生存发展的空间场域;三是激活乡愁,铸牢乡村的“根”与“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浙江省居民基尼系数的实际数据,分别从全体、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说明浙江的公正状况,测算了人口总收入、家户总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和家户可支配收入四种数据,详细说明城镇和农村内部社会公正状况,并分别从一般性的社会政策、劳工政策、金融市场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四方面提出改善社会公正的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初期拟定的城乡分离与重工业优先两个基本原则,对中国城市化建设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东西与城乡差异区域性特征。文章认为城市化的终极意义在于城乡一体化,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遍经历过一个从"野厕""公厕"到"家厕"或卫生间的空间转换过程,厕所成为城乡社会治理非常具有显示度的一件事。通过对云南西部和南部傣族村寨厕所问题的考察,探讨人们如何将无遮蔽的野厕空间,变成可遮蔽的家庭共用卫生间;而家庭卫生间这样的私密空间,又是怎样部分地转化成了村落共享的"公厕"。接着,通过几个城市公厕问题的案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治理与粪便控制问题上,厕所这样的私密空间,是如何"公共化"为社会治理指标,甚至成为社会控制空间的。最后,通过城市厕所问题调研和改造的案例,关注作为社区公共空间之一的公厕,其间发生的交流和建立的人际关系,如何成为它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