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问题在本刊日前进行的青年学生"生涯规划困惑"调研中,不少同学针对"专业对口",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不喜欢所学专业,不想做与之对口的工作。但寻找其他出路,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办?""学了三年××专业,可与之对口的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缩减招聘规模,我要另寻出路吗?其实我对另一个领域挺感兴趣的,可以去投简历吗?可又不甘心放弃专业所学。"  相似文献   

2.
"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如果连自己的专业都不喜欢,拥有一技之长对他来说便是遥不可及的"。在采访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苏全兴校长时,他反复强调了"兴趣"与"专业"的紧密关系。很多家长在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说:"请您介绍一些热门专业供我们参考。"苏校长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批评英国人民族性冷淡,我倒是喜欢这种"冷淡",他们真正可以做到各人自扫门前雪———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不表示好奇。香港的女人太联群结党,太太小姐们何尝不是好的时候两肋插刀,不好的时候你死我活,三四十  相似文献   

4.
很多求职者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一行干一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这个讲法在理想状态下是正确的。但是纵观我们的教育体制,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面临第一次大规模的遴选,一部分同学进入了中专和职业高中,他们考入的可能未必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高中学生进入大学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有一家调查公司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且,有65.55%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将另选专业。这是为什么呢?有专家认为,不少学生在高考前填报志愿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也没有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王增 《山西老年》2013,(3):58-58
德国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或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是否感觉幸福。在表示自己生活幸福的人群中,64%的人称自己喜欢和配偶、朋友、家人在一起,50%的人认为阳光和爱人的吻让生活"与众不同";而很多感觉不幸福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电  相似文献   

7.
职场风向     
<正>计算机再成热门专业华尔街金融风暴可能促使计算机和IT业再次受到大学生欢迎。美国斯坦福大学威廉·戴利教授表示,过去学生因为金融领域赚钱多,改而从事银行和金融专业。而现在学生正开始回归计算机专业,追溯本源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科学当中。  相似文献   

8.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情感方面去认识外语教学过程的本质,探索外语教学的科学途径.对我们不乏有益的启示。一、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曾作了这样一次有趣的调查,即让一个班级的学生填写一张表"你对你的外语教师的看法:①喜欢;②敬而远之;③不喜欢。"结果是45%同学喜欢,40%敬而远之,15%不喜欢。然后对照他们的外语学科成绩,我发现45%喜欢教师的同学成绩都很好,15%不喜欢教师的同学的成绩都很不理想。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得出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学生不喜欢你这个教师,就很难想象他会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而…  相似文献   

9.
不喜欢所学专业,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是笔者在生涯规划课上常听学生抱怨的。比如,小张同学说:“我认真进行了思考,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我是学会计的,但目前挺喜欢心理学,以后说不定还会喜欢其他专业。因此,我觉得现在学会计是在浪费时间,我应该怎么办?”小张同学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笔者建议他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编辑: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虽然自己学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但是我从来就不喜欢这个专业。有时真想自己再学个专业,我最喜欢文学啦。现实是没钱怎么再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6,(2)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不少女作家的孩子都对母亲一肚子意见。我想自己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个。母亲作为一个作家,是优秀的,但作为一个母亲,却有严重的欠缺。她生前多次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母亲曾说她不喜欢小猫小狗。我感到她也不喜欢小孩儿。她的神经官能症使她怕吵闹,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别人带小孩来  相似文献   

12.
赵卿峰 《社区》2012,(22):52
近日,一则关于服用阿司匹林可急救突发性冠心病的信息,被各大微博疯狂转发,尽管一些微博澄清了这条信息不准确。但是,笔者上网发现,目前各大微博转发该信息仍有上万余次。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平时喜欢转发这类"健康指导"类微博,至于突发性冠心病到底该不该吃阿司匹林?大部分市民也感到模棱两可。  相似文献   

13.
董文 《社区》2011,(22):56-56
“熟人好办事”,这话不假。可现实中,不少人为了各种目的,喜欢故意显示自己和一些名人、领导特别熟。网友们给这一现象起了个专门的名字——“拽人名”。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98.4%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拽人名”的人;  相似文献   

14.
技术型: 持有这类职业定位的人出于自身个性与爱好考虑,往往并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处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在我国过去不培养专业经理的时候,经常将技术拔尖的科技人员提拔到领导岗位,但他们本人往往并不喜欢这个工作,更希望能继续研究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15.
民族师范生职业定向的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民族师范生职业定向的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提出有58.5%的民族师范生职业定向与专业要求相一致,有41.5%的民族师范生,其职业定向与专业要求不完全一致。其中,有28.75%的民族师范生勉强选择教师职业,另有12.75%的民族师范生不喜欢教师职业。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琦2003年7月从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毕业后的一年中,他频频跳槽,换了三次工作,可每次跳槽后没多久,他总会感到新工作似乎并不适合自己。一次次的跳槽,一次次的不适应,让王琦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这个人的运道太不好了,为什么总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学校毕业踏上社会的一年中,王琦的职业生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个典型的文科生,或许我并不能像物理专业或生物专业的同学那样,用"米/秒""能量消耗多少"等概念精确地描述自己的运动状况,但我想说,这三年多来运动给我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让我更加喜欢现在的自己。中学时,身高不足160厘米的我体重将近六十公斤,当然作为一名"高中党"是不知道美丑为何物的,更别提"要么瘦、要么死"的"崇高觉悟"了。那时我在学习上确实"蛮拼"的,那么问题来了:脸变圆了、腿变粗了······2010年我和同学在世博会逛了一整天,晚上坐车回家时真  相似文献   

18.
编辑:您好!我是某大学2004级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毕业后都从事会计工作。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毕业后当会计师是最好的选择,也从没有想过干别的工作。可进入大三后,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会计。很多同学跟我说,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很多,工作就是为了生活,而不是兴趣。我也许为了生活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自己要有信心,有实力不怕被埋没。2002年通过"三校生"考试,我进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小时候就喜欢动手拆装各种物件,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选择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都离不开动手吧。2005年毕业后,我进入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2005,(6):20-21
又有很多人将面临毕业后的选择,是找机会从事自己所学专业,还是另辟蹊径出国深造?究竟该怎么选择未来的路?专家告诉你——徐小平:《新东方留学咖啡》今天向大家端上一杯适合应届毕业生的职业咖啡。今天的嘉宾是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武静。她高考时曾梦想进广告专业,但被老师以太浪费自己的高分为由,劝入她不喜欢的法学专业。她曾做过转行尝试,进入一家500强企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实习,因不喜欢人力资源工作的琐碎而半途打道回府。她的困惑是,面临毕业,究竟是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为了“生存第一”而继续从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