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孙女刚满周岁就能咿呀地说话,蹒跚地走路。她说的话、做的事常常使人忍俊不禁。比如教她喊外公,她会喊成"阿东",教她喊外婆,她会喊成"巫婆",你哭笑不得,她却傻笑不已。奇怪的是她这么一点大的人却能善解人意,讨人欢喜。盛夏的一天,我从外出回来,很疲倦地往竹床上一躺,她见我没  相似文献   

2.
正晚上,我给女儿盛好饭,一转身,却发现她碗里的饭突然多了很多。不必问,一定又是孩子的外婆外公怕她吃不饱,迁就着孩子"贪"多的心理。难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说我小时候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也是这个样子,总是嫌自己碗里的饭菜少,每回都要很多,可  相似文献   

3.
正清明刚过,细雨纷纷。在平阳鳌江新河街,与事先约好的鳌江小学老师王忠勉相聚,在她的引领下,去拜访如今健在的王理孚外孙女白来熙女士。老人家今年87岁,仍然眉目清秀,精神矍铄,只是听力有点背,需女儿王忠勉作她的传声筒。说起外公王理孚的故事,她滔滔不绝。最难得的是,她还拿出珍藏多年的王氏家族的老照片和三张由她自己绘制的"王理孚鳌江故居"、"鳌江王广源商号"、"王理孚温州龙泉巷故居"的  相似文献   

4.
他:"我可以为你买一杯饮料吗?"她:"把钱给我,我自己决定买什么更好!"他:"我们过去好像约过会,至少两次。"她:"不可能有两次,因为我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外公·泥土     
我的外公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他的人生蓝图就是几亩地、数不清的种子和两三把锄头。由于外公一辈子都在和土地、太阳打交道,所以外公的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脸黑黑的,一双手长满了茧。每当外公牵着我的手时,我都感到了一阵粗糙。去年夏天,我记得那天十分炎热。在骄阳似火的中午,外公又穿起了他那件下地穿的汗衫和那双拖鞋,我拿了几个果冻,一根棒冰和一壶茶便跟着外公去田里体验生活了。到了地里,外公叫我坐在大树下,自己就下地了。我一边吃着棒冰一边看外公劳动。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桶走了出来,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  相似文献   

6.
郑伯农 《中华魂》2008,(11):57-58
本书作者田海兰是欧阳山的亲外孙女。人们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欧阳山的隔代人,一个生长在阳光之下的弱女子,能够真正理解一身风雨的老外公么?人们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欧阳山的亲骨肉,她会不会把亲人的偏爱带到评传中来?看了书稿,一切疑问都烟消云散。我以为,作者不但熟悉欧阳山的生平和创作,对现当代中国的政治史、文化史、文学史也颇有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德林 《老友》2014,(1):32-33
正2013年4月30日晚上,在江苏省太仓市新梅中大酒店里,正在举行婚礼。只见新娘唐晓丽带着妹妹唐珊珊、唐洋洋,端着酒杯来到顾素霞的面前:"妈,您为我们姐妹仨辛苦了,没有您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敬您一杯。"姐妹仨眼里流淌着幸福的泪水。当在场的来宾听主持人说出姐妹仨的故事后,全场顿时掌声雷鸣。顾素霞也成了当晚这场婚礼上最幸福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棉花虫外公是专门研究棉花的,他只要来到种着许多品种的棉花地,就左转转,右转转,挖挖土,摸摸叶,好像在向自己的孩子问候一样。有时,看到一棵好棉花,高兴得象中了大奖一样。棉花拾回来后,外公把各种不同品种的棉花写下标签装在袋子里。然后进行对比,用天平称称,再用手拔一拔,看看它的长度如何。研究完了,外公就把它们放在一个专用袋子里,准备来年再种。网虫我的外公喜欢上网,有空就跑到电脑上看新闻、查资料、下象棋、玩游戏,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好像电脑是他的宝贝一样。有时“瘾”来了,吃饭都只是随便扒几口,就又跑到那去大玩特玩,连肚…  相似文献   

9.
2006年春节前夕,苏北射阳县临海镇五岸居委会居民徐为余的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东北老人于友明吹灭他69岁生日蜡烛后,站起身来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说:"我先敬你们一杯!13年了,是你们收留了我,把我当亲人看待,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说完,老人一饮而  相似文献   

10.
杜婉华 《社区》2009,(20):20-21
段祺瑞是北洋时期皖系的头目。北洋时期应该算近代史最黑暗的时期:军阀割据,相互征战残杀,压榨盘剥百姓,独裁,腐败,阻碍全国统一。段祺瑞更是“三一八”惨案的制造者,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一文早就把他鞭挞得体无完肤。这是教科书里给人们的印象。可是,近年我的好朋友张乃惠(段祺瑞的外孙女)多次跟我谈起她外公的情况。却还有另一个段祺瑞。  相似文献   

11.
烟枪外公     
我的外公有着几十年的吸烟史,他的烟瘾很大,每天吞云吐雾的,要抽两三包香烟。每天一起床,外公的首要任务不是吃早饭和洗漱,而是抽烟,而且狠狠地抽,就像一个饿了三四天的人遇到食物一样,可以一口气抽上四五支,这才算过了一点瘾,去吃早饭了。麻将是外公主要的娱乐活动,搓麻将的时候,外公的香烟是一支接着一支,永不熄火。中午、晚上,反正只要外公两手一有空,就掏出打火机“,啪”!点起一支烟。甚至半夜醒来,外公都要美滋滋地吸上一两支。外公的烟瘾之大,另人无法想象。只要外公从你身边走过,即使他没有吸烟,也会带给你一股刺鼻的烟味,好象刚从救…  相似文献   

12.
斑马老师端起一只玻璃杯,杯底有少许茶叶。"大家注意观察,我要沏一杯茶,你们看看杯子里的茶叶美不美?"说着,他将开水倒入杯中,茶叶开始旋转翻飞。大嘴兔子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它们像跳舞一样。"斑马老师问:"跳的是什么舞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新疆舞!""朝鲜舞!""芭蕾舞!"……斑马老师把这杯茶水举得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3.
夏天的午后,陈旧的电风扇"咯吱咯吱"地扇着热风,我躺在一张大床上,闭着眼睛,嘟囔着嘴,享受着慵懒的幸福……这是我儿时的记忆,一场渐行渐远的梦寐,一张赐予我幸福童年的大床。福州的老一辈们在孩子结婚时,都要为他们置办一张木制结构的大床。这张一米多高、两米宽的大床,由多个木制配件拼接而成,坚固耐损,上面还雕刻着精致的花纹,镂空的缝隙里透露着古朴的奢华,躺在这样的大床上,似乎连梦都变得格外甜美。老人家们说,诸如大床一类的木制手工艺品都有个响亮的名字:"车枳工艺"。如今,在福州洋中路上,依旧保留着这样一个老行当:固定在车斗上的木坯随着轮轴快速地滚动,师傅手持刀具,将木头变成花瓶、葫芦、杯,盏等各种形状,这就是车枳工艺。  相似文献   

14.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音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它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以及各地的部分方言词,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在北京的时候,远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外孙女李程就打电话来,兴奋地说,距他们住处不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两个池塘,那里面有很多水禽,很想我陪她去看看。不久,我来到堪培拉,第二天,外孙女就带着我迫不及待地去看黑天鹅。出门没几分钟,就到了池塘边,这里的水鸟很多,红嘴巴的黑天鹅,白爪子的黑鸭子,大嘴巴的鹈鹕。这么多水鸟因为得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除夕,那么今晚,就是除夕夜。想知道我的除夕夜是怎样的吗?我可以告诉你,是快乐的,也是令我大饱眼福的。  相似文献   

18.
好友聚会,最常见的就是晒幸福,晒快乐。前几天,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也聚会,谁知却跑题了,变成了晒烦恼的诉苦会。餐桌上多喝了几杯,朋友叶子居然哭了。大家惊讶地看着她,她红着眼圈说:"一干朋友当中我是最失败的,先是下岗后是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你们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原本热烈的气氛骤然变冷。叶子的诉苦勾起了大家积压在心底的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去外公家。又看见外公生前为我栽下的葡萄树。它枝叶繁茂,挂满了一串串玲珑的葡萄。人逝物在,人不在情却在。我立足树旁,抚摸着它紫绿色的枝条,透过朦胧的泪眼,仿佛又看见外公那慈祥的脸庞。  相似文献   

20.
徐金荪  黄霞 《老友》2012,(11):29-29
医院的石榴花开了,像烈火一样红。阳光透过花隙洒在躺在病床上的张克家老人身上,老人显得那样的圣洁。2012年5月,张克家老人不幸身患肺癌住了院。在这期间,他仍念念不忘社区贫困群众,给社区贫困群众捐资1万元。老人说:"我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党和政府对我关怀备至,在有生之年,我应该尽点微薄之力帮助贫困群众。"张克家是樟树市福城街道办事处药市社区常住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