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19年五四时期,陈独秀团散发他自己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遭军阀当局无理拘捕,坐牢八十三天,在各界的营救下出狱。出狱后,仍住在北京北池子公寓。此时陈独秀已辞去北大文科学长的职务,在国史馆任编纂。在这期间,陈独秀和李大钊一同参加了“国民杂志社”成立一周年纪念会和少年中国学会在京会员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欢送会,鼓励青年们发扬革命精神。陈独秀出狱后这些活动都受到军阀当局的监视,致使他在京很难继续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北京大学的辉煌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倡导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陈独秀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是北京大学辉煌历史的直接创造者。陈独秀能够长北京大学文科,全赖蔡元培的赏识。蔡元培为使陈独秀能够顺利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不但替陈独秀编造了“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还替陈独秀编造了“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经历。陈独秀长北京大学文科后,积极“整顿北大”,并引进优秀人才,使《新青年》的作者汇集北京大学文科,开创了北京大学文科的光辉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勇 《晋阳学刊》2012,(5):102-108
蒋梦麟从1919年前往北大代表蔡元培主持校务,大约就没有想过离开教育。尽管中间因政治原因离开过北大,前往南方主持浙江大学区或教育部,但就总体而言,直至抗战中期,蒋梦麟一直活跃在高等教育圈。然就在抗战时期,蒋梦麟像一些读书人一样转投政治,热心现实,热心公共事务,并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踏上官场,出任行政院秘书长。蒋梦麟这一步违反了大学章程,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反对他的势力找到了一个绝佳理由。经过一番幕后活动交涉,蒋梦麟要想避免尴尬,要想保住面子,只有辞职离开自己服务了二十年的北大,从此退出高等教育圈。蒋梦麟离开北大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背后故事具有相当解读空间。根据新旧史料考订,蒋梦麟离开北大有其具体原因,最后结果有其必然,但也是各种偶然因素不断堆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大民主教授群是长期以来被学界忽略的一个课题.在战后的北大,许德珩以“九三学社”为组织依托,以北大、巴黎大学为联络纽带,建构了一个民主教授群体,与以胡适为首的“独立时论”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许德珩等民主教授利用公共的交往和私下的往来,逐渐将那些政治色彩不鲜明的教授争取过来,使北大的民主力量不断壮大.这是战后北大教授们日渐分化、重建公共认同的过程,也包含着北大、甚至是北平知识界政治气候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今年8月28日,是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百年诞辰.追寻与梳理他在北大工作期间所体现的科教思想,意义深远.他在北大担任过教务长、副校长、校长,为时近30年.在20世纪50年代,他与马寅初、江隆基等人一起奠定了新北大的"三基三严"的优良学风,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北大的科学民主传统.70年代,他高举科学民主旗帜,与陈伯达、"四人帮"的专制迷妄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力地捍卫了爱因斯坦科学思想.他竭力呼吁加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在科教界起到了领袖群伦的作用.在担任北大校长后,他访问了美欧21所大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方略.许多观点,随着时间推移,愈益彰显.他捍卫真理的铮铮风骨,为科学民主奋斗不息的精神,将名留青史.  相似文献   

6.
回忆清华哲学系——“清华学派”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北京(当时称为北平)的高等学校中,有两个哲学系在全国最为有名,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一个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个是清华大学哲学系。但两校的学风不同。北大哲学系比较重视考据,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直觉。当时北大哲学系教授张颐讲授黑格尔哲学,被称为黑学专家;另一哲学教授汤用彤学贯中西,对于佛学史研究有突出贡献。清华哲学系比较重视义理,重视理论建树,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分析。一九五二年高等院校调整,清华哲学系合并到北大,于是原来的两种学风合而为一了。近来有的同志称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清华哲学系为“清华学派”,这是有事实根据的,也是值得回顾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风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铁映 《学术界》2001,(5):7-10
学风问题是涉及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为学者,应该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学问,为什么做学问,如何做学问这三个基本问题,而学风则始终贯穿于这三个问题之中,体现着学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界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我们必须同心协力纠正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在科研工作的实践中去改进学风,坚持不懈地加强学风建设,为了传承文明,创新知识,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以实践为标准,以良好学风立世做人,唯科学唯真理是从.  相似文献   

8.
郭秀文 《学术研究》2005,1(9):117-122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对于他在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论者大多从政治、哲学思想的角度予以探讨.本文则尝试从另一角度对这一转变做出概括,即认为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在五四时期经历了一个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三是与新文化运动的转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中的领导权思想辨析蔡文杰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学术界存在着一种几成定论的观点:陈独秀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规定给了资产阶级。它不仅在诸多学者的论著中广泛出现,并且也被写进了诸如《辞海》、《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等权威性工具书。其实,这是对...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对于他的错误我们应当客观、科学的看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反对陈独秀错误路线的斗争,这些斗争是完全应该的,但其方法有缺点:一方面,没有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当时错误的原因、环境和改正此种错误的详细办法,以致后来又可能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另一方面太着重个人的责任,未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对于陈独秀的错误,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我们应当正确地看待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陈独秀个人,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我们应当尊重事实,尊重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