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缓解金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金融供给可持续性,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会产生反向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以及数字鸿沟、数字门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发展广度、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收敛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并且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和增加非农就业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收敛效果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跨越一级数字门槛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果减弱;当跨越二级数字门槛后,收敛效果却加强。因此,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防止数字金融类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形成过高的数字门槛,又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不断融合,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文章从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经济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普惠金融旨在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对包括产业结构在内的诸多经济指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Sarma(2008)提出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测算了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探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产业结构偏离经济均衡状态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2402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当普惠金融指数大于0.5914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同时,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普惠金融对东部、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无显著影响。此外,本文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5.
作为金融服务的新型业态,数字金融要如何实现“普惠”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可以同时通过“融资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即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机制”中,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贵问题来抑制盈余管理,并未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在从地区、产权异质性和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三个维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后,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非国企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水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及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动态演进及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发展速度均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且其离散程度均有扩大的趋向;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俱乐部效应,即使在考虑空间滞后的条件下依然存在;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经济规模、人口密度、传统信贷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是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庭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合成了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家庭视角展示了中国家庭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总指数平均为0.575,家庭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从需求层面看,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发展成效可观,传统银行账户服务和数字金融服务都还有较大推广空间,家庭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明显较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任重道远。从供给层面看,社区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覆盖大致处于中等水平,依然需要重视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农户、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年老家庭尤其是夹心层家庭,享受到的普惠金融水平明显较低。基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领先于大部分金砖国家,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方面,地区和家庭层面的证据均显示出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家庭层面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对家庭人均收入的异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并且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能缓解地方隐性债务发生,文章以2013—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地方隐性债务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呈倒U型关系,且这种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由大型互联网企业驱动的数字金融新业态,因门槛较低而让商业银行排除在外的众多长尾客户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一个基本而无可回避的问题是:数字金融的发展会促进还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我国1326家商业银行地级市分行的贷款数据匹配后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同时存在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具体地,数字金融广度发展会促进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增加18.64%;数字金融深度发展会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银行贷款减少11.94%。本文分别将上述两种情形称为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在考虑内生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两种效应依然同时存在。本文还从区域差异性和银行异质性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性影响,并对数字金融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商业银行转型和金融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革命的浪潮使得中国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产业飞速发展。文章选取西部地区86个地级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用核密度图分析地区城乡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与演进趋势,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分高、低收入水平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拉动城乡收入水平提升,且对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的作用更大,由此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阶段加剧了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很难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融资。发展普惠金融不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还可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本文针对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为商业银行保证资金安全和政府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2020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从要素配置视域切入,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作用;要素配置是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可经由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助益城乡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故应推动前沿技术赋能数字普惠金融、提振要素配置效率、深入挖掘欠发达区域数字普惠金融潜在优势,以发挥金融与市场要素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目前,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其中,融资问题就是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巨大难题。该文通过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因素和融资渠道,结合国家对小微企业出台的普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在上网电价补贴支持下快速发展,然而当前面临着补贴拖欠和退坡的严峻挑战,因此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光伏发电融资难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各省获取金融服务的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空间上仍存在明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及其对中国光伏发电发展促进作用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引入空间权重并选取各省太阳辐射量、电力消费量、煤炭消耗量和各省电价补贴额度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普惠金融对光伏装机规模影响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西低东高发展格局,而光伏发电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光伏发电前期阶段主要由光照资源主导因而分布在西部地区,后期装机中心向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东部地区转移;可见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光伏装机容量具有显著支持效果,且该支持效果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相对于政府补贴等方法,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可以更有效支持光伏发电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非常关键,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小微企业的税收成本,同样也可以避免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当前小微企业必须要积极提高普惠性减税政策意识,针对所得税涉税行为进行全方位分析,并且制定科学高效的普惠性减税政策策略,确保小微企业税收管理效果全面提高。通过对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进行分析与探究,明确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和涉税风险的相关概念,对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中的主要涉税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恰当的规避措施,保证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管理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资源城乡间的双向流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和惠农效能的基础上,总结了金融机构以数字普惠金融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和实际面临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模糊、创新力度不够等。本文研究了我国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