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四川省情》2020,(1):48-49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分区域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2018年末,成都平原经济区拥有法人单位47.80万个,占62.7%,比2013年末提高了10.0个百分点;川南经济区9.67万个,占12.7%,下降了4.0个百分点;川东北经济区13.09万个,占17.2%,下降了1.9个百分点;攀西经济区3.41万个,占4.5%,下降了2.7个百分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2.23万个,占2.9%,下降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情》2020,(1):37-39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工业和建筑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8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47万个,比2013年末增长27.5%;从业人员394.61万人,比2013年末下降19.9%。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7.38万个,占9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27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494个,占0.7%。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411个,占全部企业的0.6%;集体企业827个,占1.1%;私营企业58669个,占78.6%。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情》2020,(1):40-44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8年末,全省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4.25万个,从业人员53.30万人。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42万个,从业人员41.94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21.9%和152.8%(详见表5-1)。  相似文献   

4.
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九九六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我国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根据国家的要求,至1997年6月底,省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对各地市上报的普查数据进行检验审核,并通过了国家质量验收。目前我省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已经完成汇总。为了及时反映我省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现将普查结果公布如下;一、基本单位的总体情况普查结果表明,1996年末,我省境内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共有法人单位11.7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6.52万个,事业法人单位1.63万个,社会团体0.11万个,行政法人(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单位1.02万个,社区管理型机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42万个。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20,(1):47-48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1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9%。其中,生物产业585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4%;新材料产业414个,占18.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91个,占17.7%。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20,(1):33-34
2020年1月21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7]5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川府发[2018]6号)要求,我省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重要成果和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青海统计》2006,(2):18-23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三产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4年末,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250个,就业人员33794人,其中铁路运输业1个,就业人员16669人;道路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现状2004年,国家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经济普查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状况。从单位分布看,2004年底,区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共有2388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140个,机关、事业法人单位625个,社会团体法人单位198个,其他法人单位425个;各类产业活动单位3090个,其中第二产业469个,第三产业2621个;各类个体经营户20103户,其中第二产业1840户、第三产业18263户。从从业人员分布看,2004年底全区,从事第一产业13.5万人,从事第二产业5.8万人,从事第三产业4.2万人。从企业规模看,2004年末,全区平均每个企业…  相似文献   

9.
在历时两年的首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后,中国 政府近日发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普查的其他主要 结果。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和国家统计局于12月6日发布的公报公布了法人 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第 二号、第三号公报将与近期陆续公布。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单位分布状况 (一)按类别分布看: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区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67478个,比重为59.44%,机关事业法人23918个,比重为21.07%;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22119个,比重为19.49%.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企业法人增加36354个,增长116.80%;机关、事业法人增加2424个,增长11.28%;社团和其他法人增加3581个,增长19.32%.  相似文献   

11.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省18万个基层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经过省、地、县、乡25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全省第三产业普查1993年度预定的各项任务均已圆满完成。手工汇总数据已提前上报国家。手工汇总结果如下:1992年全省第三产业单位数总计为18.2万个,比1991年增长3.4%;第三产业单位年末从业人数237.3万人,比1991年增长4.9%。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一)私营企业的规模和速度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单位数、从业人员、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四项指标都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与1996年全国第一次基普资料相比,都有高速增长。1、企业单位数持续增加1996—2001年五年间,私营企业从44万户增加到132万户,增长了两倍;私营企业单位数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由16.9%上升到43.7%,提高了26.8个百分点。2、就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1996—2001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802万人增加到3170万人,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31.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国企业的比重由4.4%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金飞跃 《青海统计》2008,(12):F0002-F0002,F0003
2008年12月25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与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34家省级成员单位及各部门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共同举办了丰富多彩、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活动,把全省经济普查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青海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侯碧波,省经济普查领导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决定,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普查标准时点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为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普查对象为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为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状况等。四川省的经济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  相似文献   

15.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其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单位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据对全区基本单位统计:2006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0367个,比2001年的25402个(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下同),增加4965个,增长19.5%。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69146人,比2001年的912701人,增加56445人,增长6.2%;产业活动单位40965个,  相似文献   

16.
《青海统计》2006,(2):12-17
根据第一次全省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 (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 2004年,我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2215个,就业人员18.08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1.45万户,就业人员3.06万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波市服务业取得显著进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31709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44.5%,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0456个,事业法人单位4287个,行政法人单位1118个,其他法人单位5848个。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4.16万个,个体经营户28.32万户,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0.9%、80.5%。服务业增加值821.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95%。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基本单位普查对象比较多,普查单位情况比较复杂,各地在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产业活动基本情况表》和《个体单位基本情况表》的现场登记过程中原生性误差再所难免。为彻底消除现场登记原生性误差,提高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质量,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消除全省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现场登记原生性误差进行了总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浙江省各类单位的数量、构成、规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一、基本单位与个体经济户(一)各类单位的总体状况2004年末,我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40·38万个,占全国7·8%,次于广东和江苏,居全国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研究是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支持下完成的。课题组整理、汇总了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取的有关三大经济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约160.33万个各类服务业法人单位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