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王亚文老先生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对外经济开放比较》一书已同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侧面,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总观全书,有三大特点: 第一,以史为镜论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保证。而对外经济开放又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方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的二千多年,对外经济开放走过了封建社会的自主开放和闭关锁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被迫依附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不稳定的片面开放走向稳定的全面开放的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今天,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着对外经济开放的历史新篇章。考察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史,比较于世界开放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历史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一致。一方面,开放的世界历史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条件:开放的生产方式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开放的经济关系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开放的政治关系充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条件,开放的社会交往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人本条件,有利于促进社会变得更加开放,推动经济现代化、文化发展、政治民主,从而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开放、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点,而他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基于他对当代世界的科学认识与战略思考。他深刻分析世界形势,把握世界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阐述当今世界的两件大事: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的论断,又作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论断,为我国推行开放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市场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就必须对外实行经济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一个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和世界。本文拟就长寿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涂岩 《理论界》2010,(3):191-193
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是指社会交往的程度和状况。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占有关系、交换关系以及人本身的综合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共同主题,中国社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在追赶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也在实现着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开放到更加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日益加深,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求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实行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要求自从世界市场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出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情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在回顾过去数千年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刻地感到世界历史的发展所经历的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只不过,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这种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目前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关节点上.它们不但越来越甚地越出民族和国家的边界,而且越来越作为一种新的力量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不妨认为,如果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头500年是世界历史上国际化的时代的话,那么从今以后将是世界历史上全球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郭宏升 《阴山学刊》2004,17(4):28-31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的思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反思出"不开放不行",使对外开放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通过对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分析,做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从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得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正确判断。同时,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组织和领导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中,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东方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一 河北必须尽快振兴。以什么战略思想来指导河北的振兴?我认为,必须以开放的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开放中,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河北的发展能量,在极为广泛的区域里发挥河北的优势。提出开放的战略并不是仅仅出于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经济不再允许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继续走封闭式的发展道路,并且已经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运用开放的战略,在广大的市场上汲取外部的能量,促进自身的发展。可以用“两件大事”“三股潮流”来概括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两件大事的发生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地区的发展。 第一件大事是,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中心一直在西半球。而处于东半球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的格局中一直处于依附和次要的地位。七十年以来,环太平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经济发展势头之猛,远远超过了环大西洋的国家和地区。著名经济学家钱俊瑞最近在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时  相似文献   

10.
当资本主义把一个分散的世界变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王朝置身事外,一次次失去与世界同步的机遇.孙中山提出了开放主义的口号,但他无法带领中国走向世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才真正溶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历史经历了一个被迫开放、呼喊开放到主动开放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思想。虽然他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术语,但他用“世界性”或“世界历史性”的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意思。邓小平的开放理论,运用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系统回答和阐明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为什么要开放和如何开放的问题,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是世界历史整体的基本属性之一 ,它指的是世界历史整体及其组成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具有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空间开放、时间开放等多种形式。开放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只有适度地开放 ,才能获得充分的开放价值。开放度过大或过小 ,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生产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跨国经营是生产一体化的表现形式.当前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使世界经济的功能一体化向新的高度发展,并提出了制度一体化的新的要求.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一国的经济开放也有了新的含义.面对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我们不仅要坚持开放政策,而且要建设开放经济,即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张静 《东岳论丛》2006,27(4):187-189
在文化交流中似乎有一种壁垒,人们称之谓“误读”,意思是说针对一个正确的理解而言有一个错误的理解。然而我们对所谓“误读”问题首先要问的是对历史或文化的理解果真存在着一个非此即彼的标准吗?在历史的过程中,相互分离的历史世界,虽然彼此不同,然而流传物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总是人类的世界,亦即是一种用语言表述的世界。作为语言表述的世界,每一个这样的世界就从自身出发对自己世界观的扩展保持开放,也就是向其他世界开放,这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都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决策。世界经济在朝着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方向发展。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国家。为了保障民族利益,各国无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采取一些保护性、限制性措施。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从经济方面来说,主要包括:扩展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邓小平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了“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本质表现,即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各个民族相互往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开放的有机大系统;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发展的总的导向,已经不能摆脱世界历史的演变发展的制约,而获得“世界历史性”的规定。邓小平正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历史视野,把…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六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往来更为密切,旅游业在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愈突出。世界上许多的出口加工区、自由经济贸易区都无不将旅游业作为对外经济开放、引进外资的一个先导行业来发展。迄今为止的发展表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特点能适应对外经济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开放论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近代地理大发现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以来 ,世界由封闭走向开放。资本主义在开放世界中大踏步发展 ,而封建主义在封闭世界中走向灭亡。在开放与封闭的对峙中 ,出现了历史上称之为“李约瑟难题”的历史现象 ,强大的中华帝国在自设的封闭中走向没落。 2 0世纪诞生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 ,经过几十年与资本主义的较量 ,到 2 0世纪 70— 80年代 ,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兴起了改革浪潮 ,社会主义必须进入开放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必须学习与创新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人文、社科思想理论。近代以来的社会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今天讨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历史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如果这可以称之为开放的话,那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开放。近代以东部沿海地区向外开放为最早,古代则以汉在西北地区开放为最早。而且经过盛唐时期的升华,西北有过多么光辉灿烂的时期。那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西北,它那高高的文明之塔,在当时世界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历史的作用力把西、东调了个儿,现在,昔日最早的世界繁荣富庶之区,成为封闭、保守、贫穷落后的地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党中央把大西北确定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国家开发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指伴随着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及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开放的过程中 ,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并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基本趋势。要从根本上厘清经济全球化及其趋势 ,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的指导 ,实际上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因为经济全球化恰恰是有历史的。展望未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因素”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