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多眼综丝开口方式在织造三维织物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启各经纱层梭口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辅助开口系统。系统采用对应的辅助开口机构,通过抬纱杆伸入由多眼综丝与经纱群形成的棕眼孔道后,配合水平、垂直驱动装置完成抬纱开口任务;引入西门子S7 200 Smart参与辅助开口机构控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系统配置;最后由MATLAB/Simulink对3驱动装置控制电机搭建运动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3轴的运动符合系统所需的运动规律,提高了织造效率。该辅助开口机构在以多眼综丝为开口方式的织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某型号高速工业缝纫机存在的送布效率低、易刮伤缝料等问题,课题组对其送料机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首先通过运动学计算,详细地分析了送料牙在运动过程中倾斜角度与主轴电机转角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软件编程分析计算,获得送料机构零件参数的最优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功能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送料牙出、入针板时牙齿倾斜角度由原来的1.14°和1.30°分别减少至0.15°和0.02°,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优化后的送料机构运行更加可靠,提高了缝纫机送布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高速工业平缝机挑线机构存在供线量和时序不可调节、容易引起油污飞溅、运动机构容易因异物卡死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密封步进挑线机构,并通过步进电机对挑线机构进行独立控制。对步进电机输出转角函数进行规划求解,通过调节步进电机输出转角函数的参数分别获得不同幅值和时序的供线量曲线,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缝制需求;同时对步进挑线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获得了步进电机的动态特性曲线。该全密封步进挑线机构克服了现有挑线机构的诸多缺点,机构运行可靠;引入步进控制后,可以通过改变步进电机的输出规律获得不同的供线量曲线,适应多种缝纫工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毛巾织造过程中毛经纱张力波动,课题组以布动式毛巾织机为对象,运用几何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布动式毛巾织机布面移动、开口运动和打纬运动对毛经纱路径变化规律的影响;以织造过程中毛巾纱张力恒定为目标,获取了毛经活动后梁的理想位置。结果表明:毛经活动后梁的位置变化可以弥补起毛运动、开口运动和打纬运动对毛经纱张力变化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种毛经活动后梁的位置控制方式,并分析了相应的优缺点,为工程上设计毛巾织机张力调节和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球型支座在转动时,侧面滑动副由面接触变为线接触,易带来摩擦副表面破坏的问题,为横向活动支座增加了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主要是在上、下支座板之间设置转动块,转动块一侧固定滑动材料与上支座板对摩,实现支座的横向位移,另一侧与下支座板的圆弧凸缘接触,实现支座的转角要求。该转动机构不仅避免了支座有转角时摩擦副的破坏,同时也满足支座的位移和转角要求。通过对支座运动及受力状态的分析,找出了转动机构的受力最不利状态,并对此状态下的上支座板挡块、滑板及接触凸缘进行了应力计算,计算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是分析系统特性、优化系统参数并进行故障诊断的前提。介绍了新的基于Modelica语言的多领域建模仿真软件——Maplesim,通过模型库中的预定义元件,建立了喷气织机开口机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得到了综框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方法。给定从动机构运动规律,在MapleSim 中间接求解出凸轮轮廓线坐标,通过CAD软件生成凸轮轮廓线。结果表明:Maplesim建立的该物理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喷气织机开口机构运动规律,Maplesim可以在多领域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袋口折合技术无法满足低挺度M型预制袋折合需求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一种仅含转动副的袋口折合机构。对能实现1条直线轨迹的哈特第二连杆机构进行改进,从而实现M型预制袋袋口折合过程的3条直线轨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机构进行运动方案设计以及运动学数值计算和仿真模拟,并对机构运动特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机构完全能够满足M型预制袋的折合轨迹需求,折合率为89.44%;经过优化后的运动规律不存在柔性或刚性冲击,有效提高了机构的运动精度。该袋口折合机构为M型预制袋的折合工序提供了一种更加可靠、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发展规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中国新闻传播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以教材中的基本新闻史实为依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教学。即通过纵向联系,梳理线索;通过纵向比较,寻找规律。通过横向联系,形成整体;通过横向比较,了解传播史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双轴肩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过程中产热的影响,实现工艺优化,在实际焊接过程中,课题组将焊接工艺中的焊接速度和搅拌针旋转速度引入模型,并综合考虑上、下轴肩和搅拌针在焊接稳定阶段与工件不同的接触模型,分析搅拌针的受力状况,建立了搅拌针受力模型;基于受力模型建立了轴肩和搅拌针的产热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的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修改工艺参数中的搅拌针旋转速度,分析工艺参数与产热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双轴肩搅拌摩擦焊产热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实际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搅拌针旋转速度,焊接产生的温度也随之增加并且在焊缝中心温度呈哑铃状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腿部机构足端轨迹多样化以增强足式机器人地面适应性,同时提高其运动稳定性,课题组基于曲柄摇杆和曲柄滑块机构设计了一种可调整足式机器人腿部机构。采用解析法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以理想的足端轨迹为设计要求的单目标优化模型,考虑了腿部机构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引入了速度波动指标,以轨迹 速度为设计目标,采用NSGA Ⅱ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机构进行优化,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多目标优化结果建立了腿部机构的足端轨迹库,并进行腿部机构多步态分析;以该腿部机构构建4足机器人三维模型,运用ADAMS对整机进行运动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比单目标优化的轨迹误差增大了0.16%,而速度波动降低了5.84%;多目标优化与已有相关研究相比,速度波动幅值降低了25.44 mm/s。4足机器人三维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可调整腿部机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